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蟋蟀的应急本能

图/沈老师
(一)


    应急,是生命生存的必须,见到墙要别头,见到汽车要避让、有砖石飞来要闪开……假如一个生命没有应激本能,除人以外,不可能生存。财节也有应急本能,动静大了暴跳逃去、飞鸟临近急躲砖石……被人捉住关在盆内,猛揭盖有跳的、躲的、飞的……这些都属应急反应,也被玩虫人称之为“野性足”、“未伏盆”……小鸟儿被捉,关在笼里,虽不乏吃食,会受吓一头撞死,即使你剪去其翅、缚住其脚,也会吓死,总之,它存活不了几天的……反而是幼小时期不懂事时,才不会受吓,慢慢习惯了这种生存方式、应急机制被麻痹了……


    狗急跳墙、兎急咬人、讲的是弱小被强者逼迫下的反抗,这也是应急,人急了会发疯、以疯来抵抗或逃避压迫感……当遇到不可抗距的天災——地震时,我相信国人多数不及日本民众来得淡定;不是日本人神经粗大,实在是经历得多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对策。虫儿没有人那么强大,它只是生态链中很底端的小昆虫,天敌太多太多!它的应激本能只能是逃或躲。它的大牙不是用来捕食的,只是起到啃食、辅助挖泥、同类争雌竟争时用的,所以,虫很胆怯……只有到体內雄激素水平上升、要争雌繁殖时,才会奋起相争、不伤不休……这时期,也是才吉应激本能被掩制的时期,真可谓色胆包天…… 


(二)


    任何生物都有应急本能,否则,就不能生存。但应激有强弱之分,过强,则草木皆兵、神经兮兮、自己把自己吓死;过弱,则反应慢、迟钝,有点傻呼呼,易出意外……大凡生物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或者熟息的环境里,就比较放松、应激较弱;在别人的领地或者较生的环境里,就很紧张、应激增强……一种生物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它的身体就会得不到好的休息、抗病力降低、寿命短缩;而长期安宁,毫无防备之心、则也会行为呆滞、拖泥带水、缺乏灵气;


    所以,生物要做到张驰适度,才能正常生存于世……野生蟋蟀多数应激力较强……这是生存法则造就的。但我们捉过野虫的人知道能斗的将虫多数在捕捉到它时,反而是稳重者居多、应激反应并不强烈……许多人说到获得大将、虫王时,都以胆大、旁若无人来形容。


    在养盆里,大将、虫王也多数表现得极为稳重,不怕光,居中少动……更有状如死虫者,而一旦惊动重了,则一跃数步、力大无比!所谓“静如处子、动若脱兎”是大将、虫王的动态专用名词了……小鬼(指劣虫)多怕光、怕微小惊动,爬盆、爬水盂、终无宁日……用不了几天就形神俱散、疲惫不堪、爪花翻折、斗性缺失……稳重的性格养神养性,所以,好虫好养、能吃能长;烦躁不安者伤神败性,故而,劣虫难养、少食易衰……


    许多爱好者为一只高价收进的大牙虫胃口不好而发愁,真是见鬼了!这样的虫不养也罢!窗外才是它的归宿……那么,好虫为什么好养、少烦心呢?


(三)


    蟋蟀是外骨格昆虫,是“骨”包肉和血的,它的外骨格的密度和厚度,是体质强弱的最高标准。虫的生命形态离不开遗传,一个新生命的成长又离不开它所处的生态环境:温、湿度、食物……遗传赋予它的是父母的基因和基础个体的强弱,生态赋予它的是成长过程中的增强或减弱……


    成长过程中的温差湿差决定它外骨格的强弱,食物又决定了它完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供给是富足还是贫缺。和人在升温时需要减衣、降温时需要增衣一样,陆生生物在寒冷时体毛会增长增密、在炎热时体毛会变稀……


    蟋蟀是昆虫,它的抗温变模式就是在获得性遗传中保证有生之月日里使外骨格在所处生态中抵御自然温湿差,以保证在生存竞争中传宗接代、使种族得以延续……自然界野虫由卵到出幼虫需要千度积温、并需要连续廿五度温度三~五天才会出幼虫,时间约在五月中下旬始至六月中旬期,幼虫期约七十天,所以,每年的七月下旬就有伏虫出现了,出虫最集中期为处署前后…… 


    玩虫人都知道伏虫一般品相差、皮薄松,应秋而生的品相就较好、皮实紧凑;而后出的三荐皮,又体质变差、胃纳差、寿命短……这些不同时段出虫的差异、既有获得性遗传的影响、又有自然温、湿差的影响……伏虫之所以品相差是因为过早地达到了积温出卵温而提早面世了,如棚虫、麦桔垛出虫,由于初夏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达不到幼虫行为必需的温度值,导致小幼虫吃食少、发育受阻、其基础体型就达不到标准;


    成虫期又处于伏天高温,它的外骨格在蜕变期无法获得持续高温的信息就已完成了最后的蜕変,应激高温散热又迫使其放弃蛋白质在几丁质网上的附着、多余的脂肪堆积形成了小头肥肚的体型特征……


    应季而生的虫属秋虫,也是获得性遗传和实际生态完全符合的个体。它的皮壳密、厚度可适应三秋的变化而不会吃勿消,故而出将率也最高。如果把一只获得性遗传适应山东地区生态的虫移居江南,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遭遇变异,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也!所谓虫名虫色,是遗传加生态的结果……


    我们不必太在意古谱上对品名的注释,因为虫色太玄妙了,不是肉眼可以准确分辩的。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二条虫……我们只要明白一条虫皮紧皮实就一定是好虫就可以了,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要看格斗的硬件谁生得更完美、及谁的斗期更适当……实战中淡青斗败正青也不是没有可能,这要看谁更健康当龄、谁更底板老足……


(四)


    前几天,弥猴会长出了只红虫,据称仅出土三天而已……这虫通体罩蜡,显是其应激机制全面发动、给虫外表皮涂上了一层蜡——“防冷涂的蜡”这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台词,几十年后用在一只白虫身上,真的没想到……无独有偶。


     前几天网上见到“小马哥”发了一只异虫“朝天翅”,也即这几年热议的所谓“八蜕”,这种虫实际上是最后一蜕前突遭大水环境、紧接着又突遭极致干热——这一冷一热、一湿一干,引发了虫体应急激素的紊乱,导致了蜕变致畸,成了“六蜕半”,有的是头项翅蜕出了、后半段腹部逞若虫状态,还有头项为若虫状、腹部翅已蜕出,当然,这种“六蜕半”绝大多数应为激素不足而在后续的补救蜕变中致残至死……也有长期不蜕的“半滞育”状态,在一个月左右时死去……


    大自然中突发的天災人祸是不可避免的,蟋蟀的应激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异品。所谓“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由于自然应激变异,紊乱了正常的激素分泌、在变异的同时也损伤了生命遗传的时钟,“异不进降”这句古谱名言似乎也可以解释了……


    人工育虫多数在半封闭状态中进行,为的是保温保湿、防逃防天敌。由于人的干预,这温、湿之差比之大自然要温和得多,加上没有天敌的惊扰,虫的强大的应激能力渐渐退化……代数越高越严重。现在的孵虫者已经意识到只有降低代数才能更象秋虫……除了加强温、湿差值之外,蟋蟀躲避天敌时的“逃跑”应激我们是否也要想想办法呢?比如天敌……


谢谢阅读!文:程老師//編輯:小馬哥 

蟋都微讯XDFYES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资源昆虫
以虫治虫!“猎手”花绒寄甲,让天牛不再牛
清晰的三七病虫害图谱大全!(下)
《昆虫记》测试题及答案
此虫是蜗牛的天敌,过去农村的晚上到处都是,为何现在少见了?
柠檬树上都是粉蚧怎么办?-一周不到把虫灭用它益虫粉蚧瓢虫-一活生态阳台昆虫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