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为官三十多年,视廉洁为做官之根本,“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即便是皇上所送生日礼物也一概退回,表现出了高尚节操和无私品格,千古传为美谈,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包拯六十岁寿辰,提前叮嘱其儿包贵一律不收任何寿礼。未曾想到,第一个送礼上门的竟是仁宗皇帝。包贵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代皇上送礼来的太监写几句话,劝父亲收下这份特殊礼物。太监觉得言之有理,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这首诗后,当即复诗一首,并将礼品退了回去。他在《拒寿礼》诗中这样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好一个“拒礼为开廉洁风”,竟然拒到了皇帝头上,真乃空前绝后、难能可贵。

  包拯拒收皇礼并非作秀,他的《书端州郡斋壁》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包拯传世的诗只有《拒寿礼》和《书端州郡斋壁》两首,可谓弥足珍贵。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端州以产端砚(贡品)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数十倍以中饱私囊,或以遗权贵,作攀附进身之资。包拯到任后,为了表明心志,即作《书端州郡斋壁》为箴,郡斋即郡守的府第。壁箴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诗中虽只字未提端砚,却为端砚有感而发,表明了包拯刚正无邪、对贪官污吏憎恶如仇的严正心绪,既是个人居官之箴,也对后来到此为官者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据史载,他在端州知州任上,只以朝廷规定的数量制作端砚,按实际数目征收,深受百姓欢迎。直到离任时,仍是“不持一砚归”。

  包拯深刻认识到“廉洁之官,乃民之表率;贪赃之吏,害民之贼。”治国,他曾上疏《乞不用赃官》;治家,他更是以身作则,训诫严明。为将清廉之风遗传后世,曾作《家训》刻于石碑之上,立在庐州故居。《家训》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犯赃滥者,生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于大茔,非为包氏子孙,寥寥数语,措辞严厉,态度鲜明,子孙岂敢有悖乎!

  时至今日,党中央强调全党要强化忧患意识。忧患忧什么?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忧党,反腐倡廉须加强。如果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像包拯那样不收受礼物,不以权谋私,不放纵子孙,不巴结权贵,廉洁一定会蔚然成风。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名臣为官清廉之典范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五):嵇康、包拯、司马光《诫子书》 – 国学网
【古代美德诗话】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阅读与欣赏 包拯五言律诗《书端州郡斋壁》
包拯:“不持一砚而归”
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