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012-11-30 15:23:21)

20121130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是先天之仁与后天之身的结合体。先天之仁是人之正气,后天之身是人之邪气。先天之仁失位,则正气失位,于是后天之身当令,七情六欲皆出焉。正气失,七情出,人交感外部的荣辱得失,生种种思虑,病于是生焉。

仁,就是我们的良知,就是我们的觉照,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所宜知所不宜。不带有任何主观的想法去观照一切,就是仁,就是良知。

惟一者,仁也,天地之间惟此之仁也,别无他物他理可循;惟精者,精此仁也,茶于斯、饭于斯,朝于斯、夕于斯,须臾不失之谓也。

仁是本体,仁之用,则为中,是谓“允执厥中”,即心平气和地处于中庸位置上。

仁心是先天之心,是道心,道心是精妙的,是细微的,是需要用心体察的,是谓“道心惟微”。

“人心惟危”,是指后天之心,七情六欲,是叵测的,危险的,不真实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四句话,给我的体会是:人是人心与道心结合体,人人皆有道心,亦人人皆有人心,也就是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尽管人是人心与道心的结合体,但人心源于道心,是道心的过与不及,道心、人心本是一心,没有二心。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从人心返回道心,从后天返回先天,从过与不及返回中正。道心,在人来说,就是仁心,大中至正,简易平常,现为“中庸”。仁、义、礼、智、信,皆从此出,不从此出者,不是真正的仁、义、礼、智、信,过与不及者也。仁心在我,不在别处,只有从自己心体上找,才能真正找到仁,修行只是修自己的这颗心。

要将人心返回道心,须“人欲尽净”,方能“天理流行”,何其之难!

现在修行人常说万缘放下,似乎是教人把善法也放下,修行不需要精进用功了。个人的体会是,万缘放下,是指把人欲尽皆放下的人,同时自然也就把善法也放下了,两边不沾,成为大彻大悟的人。但几乎所有人,都做不到人欲尽净,那么人的警觉与觉照之功,就时刻不能放下,一放下,正气就失了,邪气就来了,人变得糊涂而昏沉了,身体的各种小病小痒也就来了。

所谓万缘放下,只是指放下人欲。事实上,人之于仁,正是要惟精惟一,须臾不可失照。我患有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痰多、鼻涕多,给生活带来不便与困扰,到医院看过几回,也不见效果。但我发现一个现象,每当我对一件事情非常专注的时候,痰就变少了,甚至就没有痰了;在我打坐的时候,痰也就变少了,甚至没有痰了。相反,在我精神放松,不太注意的时候,痰就变得多起来了。今天,结合修行,我认真地想了这件事情。我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当我非常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暂时舍去了功利得失之心,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我与我专注的那件事容为一体了。如果我们专注的这件事,象书法、象绘画、象音乐、象舞蹈,是属于心灵类的,而不是象下象棋那样耗神费脑,那么也可以是一种接近修行的活动。当你全神贯注于这样的活动,你的私心杂念、七情六欲,暂时隐退了,所以痰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当我在打坐的时候,尽管可能没有很专注,内心照样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现出各种各样的景象,但我们的觉知一直在观照它们,它们无论如何都处于觉知的掌握之中,无法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所以痰也就变少了,甚至没有了。当自己既没有专注于一件事情,也没有神光觉照的时候,心灵处于懈怠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说,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七情六欲心就来了,利害得失心就来了,注意力被外部的事物牵引而去,痰自然就多了。人如果处于先天的状态,无思无虑,随缘就事,自然没有病,身心通泰。如果一个人,先天失照,后天当令,思虑百出,患得患失,自然病痒就会生出来了。痰从哪里来?痰从自己的妄想、思虑与忧患而来,是欲望的化现。如果我能够用先天的神光内照自己的身心,自然无不中正,哪里还会有病呢?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修行尽在此矣,一切尽在此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
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法!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