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家

回家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韦法明

我们陪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车走在最前面。从车窗外闪过的故乡的田舍屋宇、沟渠村树、三三两两的行人和络绎不绝的车辆,忽然间就格外亲切起来。

母亲是2014年12月11日四点半左右去世的,享年七十有七。

母亲属虎,在我们眼里母亲一直里里外外操劳着,很少听到因劳累而抱怨过什么,用句不恰当的比喻,母亲的一生就是生龙活虎的一生。母亲身上有种质朴的亲和力,这让她在我们那一带不经意之间就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人缘关系。乡亲们有句话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既欣慰又唏嘘不已,他们说这老姐们儿一走我们这个村子就像给抽空了。我相信乡亲们的失落感应该是真实的。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忽然就想起母亲生下我们时,或是怀抱着襁褓中的我们时,该会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模样。母亲生育过两男五女,其中我的一个妹妹在四岁时就溺水夭折了。为此,母亲一直悲伤不已。养育这么多孩子,母亲要付出多大的辛劳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病倒以后,稍有好转,她又开始了劳作,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这种劳作才戛然而止。

差不多在十多年前,我们兄弟姐妹都劝阻年事渐高的父母不要再做农活了。他们总是应承着,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此时此刻,我似乎明白了,这种辛勤劳作已成为母亲终身不可割舍的需要。

和父亲曾受过中等教育不同,我母亲年轻时只上过几次夜校,按她自己的话说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好歹自己的名字不会认错。但在我们这些子女和乡邻的眼里,母亲一生都活得非常明白。她自己识字不多,却非常愿意关心一些时事,看电视时甚至还注意到一些领导人的履历中工作岗位的变化都比较快,还问我和我弟弟怎么总是在一个单位也不挪挪窝。看到我们尴尬地傻笑,她就自己来圆场了,说:这样也好,到哪都要凭本事、凭力气吃饭,使奸耍滑走不远的。

我知道母亲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从不愿占人家一点点便宜。她甚至有句自己的名言:人有根脊梁骨是让人撑起腰板的,可不是让人家指指戳戳的。母亲年轻时常常带着一帮小姐妹翻山越岭参加公社的突击劳动,我们小时候见过一只印有劳动光荣字样的搪瓷缸,就是母亲参加县里劳模表彰大会时获得的,对她来说真是弥足珍贵。几个月前,大病未愈还在恢复中的母亲突然病情恶化,其实也是为清理村里一段山路疯长的杂草过度劳累而再次引发的。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做子女的真应该自惭形秽了。

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我就出去上学了。当时才16岁,此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很有限了,但每次回家母亲总愿意回忆我小时候的事,现在想来我长大后的那些事母亲能了解的其实很少。母亲回忆的那些事多数我自己是有记忆的,可自己还不记事时的一件小事,母亲总喜欢津津乐道。这样主要由母亲描述的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场景就异常栩栩如生宛如就在眼前。

母亲总爱说,那时候你才多大啊,两岁多点吧。每天一早我去河边洗衣服,你就嚷嚷着要跟着我到河边去玩。那时候,我们还住在五桥,和爹爹(我们老家称呼爷爷为爹爹)奶奶住在一起。有天早上我洗好衣服,牵着你往家走,你手里摇着个东西让我看。原来是个钱包,还鼓鼓的,打开一看里面塞着不少粮票、布票、油票啊什么的,还有好几张新票子——也不晓得你是什么时候捡到的。好在里面还有两张照片,一看这不是隔壁汪裁缝的吗?还给汪裁缝时,你看他感激得不行啊,抽出一张五块的新票子塞给你。你先看看我,我就故意不作声,你接着就一个劲地摇头硬是不要。当时我这心里就很高兴啊,这小东西不赖啊有点志气——老话说得好,人财不想,己财不丢,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不要沾哦。

我们回家了,母亲。在你回家的路上,沿途的乡亲们就要在自家的门口燃放鞭炮——他们以为你已离开他们,就要走远了。只有家乡的土地知道,你踏上了真正的归程;这里的一草一木已做好准备,接纳你的归来。你是这片土地永远不会舍弃的女儿。

母亲,故土是如此温存、亲切、可靠。在她的怀抱里,你能感受到那种远远超过人世间的终极的温暖,不带有丝毫的虚假与勉强。(韦法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哥●散文】母亲不在了,婶婶还在
“雷老大神侃”之八:怀念·父母
纪实:我的奶奶,就是我的母亲
《文化苦旅》信客
我家乡的那些乡亲们
春墨飘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