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律”:治理与约束
“纪”“律”:治理与约束
分享
首页
上一页
1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追溯汉字的起源,是一件极有趣味的事情——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几千年前,中国的先民造字时,既流露出天真可爱的童趣,又体现了谋虑万代的智慧。

  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追溯汉字的起源,是一件极有趣味的事情。本篇以“纪”“律”二字为例,加以阐述。

  “纪”的篆书是这样写的:

,“律”字的甲骨文写法是:

  “纪”是一个古老的文字,西周初年就有“纪国”。“纪”字在甲骨文与西周金文里写作“

”,后来为了与天干地支中的“己”字相区别,增加了
(读mì)偏旁,也是这个字的意义符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纪”字的解释是:“纪,丝别也。从纟己声。”这说明,“纪”是一个形声字,“

”表示形状与意义,“
”是这个字的读音。

  纟在甲骨文中写作

,大家一看便知,这是一束蚕丝的形象。那么,“纪”字为什么用纟来表示意义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传说轩辕黄帝的后妃嫘祖创造了养蚕缫丝的方法,考古发现也证明大约5000年前中国人已利用蚕丝制作丝织品。蚕丝生产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丝从蚕的口中吐出,结成蚕茧,再由心灵手巧的女工把蚕茧加工成丝线。蚕丝很细,只有20到30微米,难以单根使用,所以缫丝时要集中心绪,找到蚕丝的起始处,并把若干个茧的丝绞合在一起,形成一根根可以利用的丝线。

  通过精心的劳作,把极其细微、又团成蚕茧的蚕丝,梳理成条理清楚的丝线,并且一根根、一束束摆放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说文解字》里所说的“丝别也”,是“纪”的本义。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比缫丝要复杂得多,如果不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就会乱成一团。同样,治理国家,必须要有纪律、守纪律,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由乱而治”——这就是“纪”的引申义。

  由此,古籍名篇中的“纪”也始终与法度、规则的意思相贴近。《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朴》这首诗,是专门歌颂周文王姬昌的。这首诗在极力赞美文王气度非凡、人才济济、军容威武、江山秀美、长寿健康之后,落脚点是“勉勉我王,纲纪四方”,达到了全诗的高潮。“纲”与“纪”是同义词,“纲”本义是指织渔网有主有次,“纪”本义是缫蚕丝有条不紊,用“纲纪四方”这个词来形容周王治理天下既形象,又生动。

  社会有“纪”则有序,无“纪”则散乱。古代文献《礼记·礼器》篇提到“纪散而众乱。”《诗经·云汉》也说“散无友(有)纪。”这些典籍都旨在强调如果没有纪律约束,国家与社会就会像一盘散沙,像一团乱丝,失去战斗力,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

  律的本义是成文律条、律令。它是个会意字,同时“聿”又是声旁。左边是个“彳”(读chì)——

,右边是个“聿”(读yù)——

  左边的“彳”是

(行)的简写,这种简写现象在甲骨文中大量存在。
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人来人往,是交通的枢纽。

  “聿”的本义是书写。甲骨文聿

是右手拿着一杆毛笔的样子,由毛笔本义引申为阐述、训示、颁布律令的意思。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这只手怎么只有三根手指、这杆笔怎么只有三根毛呢?这是因为,甲骨文虽然是象形文字,但是已经非常成熟、高度符号化了,符号毕竟与图画不一样,是图画的简化与抽象。

  把左边

和右边
合起来,就是
(律),指国家机关在交通要道公开颁布成文法律,广而告之,让大家遵照执行,用于规范与约束社会大众的行为,这是多么直观的形象啊!

  西周毛公鼎中的“律”字写作:

,这个字的下部多了一个“止”,“止”是脚趾的象形,表示许多人驻足观看的意思。秦朝统一中国以后,律字小篆写作
,这个字的外形就基本固定了。

  《说文解字》:“律,均布也。”清代古文字学家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突出“律”的整齐划一,用以约束全社会的行为。

  在中国古代,最严格的法律当属军法。所以,《周易·师》有这样的话:“师出以律”。师,是军队的意思,“师出以律”是说军队出发打仗要遵守军法,有组织,守纪律。每当盛大的阅兵场面,看到解放军战士踏着整齐的正步走过阅兵台时,应当想起古人“师出以律”的教诲。

  “纪”“律”二字,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连用,用以指国家的纪纲、法度。《左传·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当中的“纪律”二字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已经非常贴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纪”“律”的内涵并未变化,但我们对“纪律”的认识应当更加提升一步,常拿纪律这把尺子衡量自己。

(作者:安阳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王志轩 王为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甲骨文每周识字一一朱、雀
疒、虍、彳…这些只有一半的字,你都认识吗?
汉字探微(283):秉笔直书——释“笔”(聿、筆)
说文解字:喜欢
说文解字——喜
华夏民族中“夏”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夏又引申为夏天的“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