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家中央级媒体纸质版部分停刊,向全媒体平台转型,传统媒体出路何在?

看电视 2016-11-16 23:17

文| 雪琪

前几日《京华时报》休刊的余波未了,昨日(11月15日),又传出《中国青年报》“2017年起周末不再出版纸质报纸”的新闻。中青报放弃周末纸质报纸,也成为中央级媒体舍弃部分报纸业务的首例。

不同的是,这一次中青报的动作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消亡”,而更多地落在了“要打造全媒体平台”的锐意变革之上。他们努力向新媒体转型的举动,似乎希望给笼罩在黑暗寒冬里的纸媒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燃起了一丝“重生”的希望。

中央级纸媒《中国青年报》放弃周末纸质报纸,向全媒体转型

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在其报纸头版刊登了题为《初心不改 触手可及》的中青报评论员文章,高调表达其锐意转型的新主张。

文章称,11月15日,“冰点暖闻”客户端正式更名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升级改版上线。“2017年, ‘24小时中国青年报’新闻不间断,拥抱新媒体,新闻新看法,5个工作日读报,周末两天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会员专区。订阅《中国青年报》的读者,将成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VIP用户,获得更多增值服务。”

而在另一边的原“冰点暖闻”、现“中国青年报”APP下载页面,则用更直接的方式向用户发送了邀请函,函中称:2017年《中国青年报》全新改版,周六、日不再出版纸质报纸。并诚邀读者注册成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VIP用户,每周六、日向读者推送VIP用户专属内容。

2017年周六日纸质报将成为中青报的历史,这是其中释放出的第一个重要信息,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则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将代替纸质版在周六日提供服务,并主打“24小时新闻不间断”,涵盖更全面的内容。可见,“5个工作日读报,周末两天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会员专区”,或将成为此次中青报拥抱新媒体、向全媒体平台转型改革的第一轮试水。

传统报业积极构建全媒体平台谋出路,“中青报”毅然改革欲作先锋

事实上,在传统报业纷纷转型谋出路的大环境下,这也不是中青报第一次做出全媒体融合的努力了。2015年,《中国青年报》在新年致辞里释放要转型的信号:意图“整合大数据的‘云’”,让其生产的优质内容落到更多的终端,并于4月公布了一系列全媒体战略合作项目,随后,“冰点暖闻”APP上线。

而直到今天,在《初心不改 触手可及》一文中,他们也充满自信地说:“在依托纸媒原创内容生产、策划和创意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努力成为转型的先锋,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弄潮儿。今天的中青报,不只是一张《中国青年报》,而是包括《中国青年报》及系列子报、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矩阵、官方网站及系列子网、手机客户端在内的全媒体平台。”

但此次改革,中青报显然是要在新媒体领域里施展更多、更大的拳脚:“我们正在坚定决然地转型,在各个媒体终端精心谋划竭力运作,我们朝思暮想尽早为千万老读者和新粉丝们打造‘24小时中国青年报随手看’的全新阅读体验……或在客户端观看载人空间站视频直播,给航天英雄过太空生日;或参与‘清明祭英烈’H5互动活动……”

24小时中青在线、直播、H5、微信矩阵……在移动传播飞速发展的当下,所有新锐前沿的媒介技术与传播手段,新生的“中青报”都一个不落。而这些全媒体融合的转型努力也并非一蹴而就,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就曾发布了“H5牵引网报融合全媒体计划”,冰点、暖闻周刊、小邱之问等一批H5工作室接连问世。

与转型声明遥相呼应的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15日也趁热发出了比平时招聘规模更大的校园招聘通知,表示“‘按照24小时中青报在线’的融合发展思路,加快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将招收30名应届生,其中不乏众多数据统计与分析员、安卓开发工程师、网络新闻编辑等岗位,可见其发力全媒体改革、欲当转型先锋之决心。

互联网时代纸媒如何转身?平台、架构改革,内容为王初心不改

《中国青年报》在15日文章中写道:“在我们也深知,全媒体阵营的基础是报纸。2017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理性、客观、深度、前沿”的风格办好《中国青年报》,忠实履行团中央机关报的职责和使命,更好地服务全团、服务青年……我们将全面强化‘文化的味道’,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度……”

事实确实如此,对于中青报来说,作为当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冰点系列特稿,由于其扎实的深度内容与敢言、关系民众与社会命运的风格,一直很受读者欢迎。

传统纸媒的这一既有优势,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媒体怎样融合,都不应该放弃。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持一家专业媒体的活力与公信力。而一个更优秀更精致的全媒体平台的构建,只是确保优质内容能搭载全媒体实现更多终端的更准确到达,发挥更大影响力,实现更好的营收。

内容是基础,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经营,这从过去一年中青报全媒体经营力度不够到如今重新发力也可见一斑。纵观各家报业集团的融媒体改革,国内的《钱江晚报》、《东方早报》、新《财新》都在探索全媒体融媒体的经营之路上砥砺前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以《钱江晚报》为例,据其总编辑李杲介绍,其目前依靠的传播平台是浙报集团花几年时间完成了媒立方一期工程,是融合了报纸、移动、PC三端,集舆情分析、传播策划、传播评估等于一身的高度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这套系统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它高度智能化,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另外,为了符合互联网规律,浙报集团在组织架构上,由部门制转向栏目制,生产单位高度扁平化,而流程和人力资源体系重构上,也做出了更全面和深度的调整。为了实现全面融合,打破纸媒与新媒体不同产品界限,浙报集团积极探索一体化内容生产和经营,其与中青报相似的新版“24小时”新闻客户端也即将推出。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明天一定是另一幅场景:传统纸媒的内容得以搭载一个更全面和多角度的平台完成更好的呈现。传统报业组织完全扁平,版面,发行,广告品种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多种经营百花齐放……那或许将是媒体人新的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青报明年起周六日不再出报,怎么理解?
传统期刊数字转型须量体裁衣
数字优先的报业转型逻辑
想投稿纸媒的看过来🉑这20个杂志平台真香
【凡夫沙龙】又到订报季,报纸会亡吗
《华尔街日报》又裁员了,国际传媒大佬们说自救办法基本只有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