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与南阳黄山 (三)

  

  张建国 张建伟

  

  

  鸭河工区岩画,具有象形文字意味

  

  据考古调查仅南阳境内就有旧石器时代遗址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40多处,考古还发现南阳区域内的古人类从1万年前至60万年前都有分布。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种群的古人类在此碰撞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不同种群之间发生争斗和相互兼并,二是种群之间的杂交。争斗会促使古人使用武器等,从而促进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杂交能使后代更为强壮和优秀,促进人类自身不断优化进化。因此,南召猿人是中原人类的发源地。从南阳走向中原,辐射全国。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帝时期,由于南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黄帝必然会选择南阳黄山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

  

  

  鸭河工区杨寨村柳树沟发现的交趾舞人形岩画

  

  其三,从黄山遗址发现的仰韶晚期两处大型玉器作坊看,玉器应该是黄帝亲自控制的稀缺战略资源,玉文化是贯穿中华文明始终的主流文化。古人认为玉能通神,因而把玉作为最高礼器崇尚。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是神权、军权、王权的象征。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华夏玉文化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江富建教授,在《宛玉春秋》一书中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晚期(约公元前5900年-前5500年有高精度的校正平均数),仰韶文化早期(约前5000年-前3000年),生活于南阳独山脚下的黄山先民们就开始了采独山之玉,琢磨玉斧、铲、镰、刀、凿、锛、楔、锤球等生产生活用具的历史,并将其制品交撸于其他民族、部族或部落,从而创造了灿烂的独山玉文化”。他还认为,约7500年前,黄山出现了双弧刃鞋底状打制的独山玉铲。

  

  调查研究表明,南阳盆地13个县市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独山玉器,多以生产工具为主,数量极大,分布范围甚广,且以黄山玉铲为标志。证明南阳是中国中部玉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南阳独山玉自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起一直是居住在南阳的史前先民们作为工具使用的,逐渐发展为装饰品,直到作为神权和王权的象征。由于独山玉有摩氏6-7°的硬度,同时多达7种颜色,用独山玉制成的工具和装饰品即好用又好看,引起先民们的追捧。又由于独山玉看不透的朦胧感和引人遐思的特点,让当时的人们觉得玉有灵性,是可以让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从而,逐渐使独山玉及其制品成为神权和王权的象征。还有学者认为黄山遗址发现两个面积超大的仰韶晚期玉器作坊,说明这里曾是“都”城,因为除了部落联盟首领在其“都”城可以有这种大规模的玉器加工作坊之外,其他人、其他组织、其他地点完全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黄帝就生活在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不可能也不会允许其他人控制这么稀有的战略资源,所以黄帝应当是生活在南阳黄山。

  

  其四,南阳黄山周边区域发现大量古代岩画(岩石文),可以证明黄帝生活在南阳。长期以来,国际国内研究岩画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岩画出现在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原无岩画。自从河南新郑具茨山发现岩画以来,在河南平顶山、驻马店、南阳等地的浅山丘陵地区,陆续发现了三万多处古代岩画,引起了国内国际考古界的极大震惊,从具茨山向西至舞阳县、舞钢市、南阳市的方城、南召、淅川、西峡、内乡、镇平、唐河,尤其是河南南阳市鸭河工区发现的规模巨大的岩画群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种类最多,是中原岩画的典型代表,被国内外专家一致命名为“鸭河岩画”。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会长罗伯特.贝纳里克为鸭河岩画题词“世界岩画博物馆”。并且,这些岩画集中分布在距新石器时代黄山遗址仅十几公里的丘陵地带。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会刊》编委,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汤惠生在《在南阳岩画中探寻华夏文明传奇》中说:“谈到中原岩画,我首先想到的是黄帝时期的华夏文明。黄帝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他领导下的文明社会留下了那些遗迹遗存?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尚不能给予解答。中原凹穴岩画是不是黄帝时期留下的文化记忆?如果能通过年代断定证明中原岩画创作于5000年前,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发现的岩画群,体量巨大、内容丰富,而且分布的集中与密集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世界级的。通过南阳地区的岩画考察,或许将为我们解读史前文明提供实物例证,解决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疑问,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他还认为:“中原岩画与华夏文明起源有关,应该是史前文字时期的产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认为:“南阳岩画与新郑具茨山岩画形态一致,为同时期遗留的史前文明遗迹,同属中原岩画带的重要遗存,且南阳岩画分布集中,体量巨大,内容丰富,在世界范围内较为罕见。”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心第一任主任、国际岩画学会权威专家陈兆复认为:“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岩画群,填补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发现层次的空白,其丰富的内涵与内容也将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从中原岩画的一系列大发现可知,凹穴岩画是成熟的民族以国家意志进行的集体创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解读,有望解决中国文化史上的相关重大问题与疑问。”

  

  陈兆复先生还认为:“中原岩画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现象,是比甲骨文更为年代久远的原始文字,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故中国环境考古学奠基人、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认为:“具茨山岩画虽然不是文字,但它有数表达和逻辑思维,这为甲骨文出现创造了前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认为:“舞钢市‘龟背书岩画’镌刻符号,印记画面有序性,应该是古人类记录生活、复杂思想信息的图示语言,通过科学发掘具有可破译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〇二〇,南阳考古新发现——探源先夏文化 追寻文明源起
河南南阳发现史前文明岩画群鸭河岩画引发世界学术界高度关注
南阳发现上万处岩画遗迹点 “无字天书”助力史前中原文化探索
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看看咱“家底”厚实的河南考古
鸭河岩画群 刻印在大地上的史前密码
河南鸭河发现千余处史前岩画 有生殖崇拜图腾(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