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并不如烟:祖辈们的暂短“高光时刻”
(手抄家谱)
(续上期《爷爷的遗愿》,点击蓝色标题打开链接阅读)

今日话题:说说记忆中你祖辈们有那些趣事
忘记历史,就是忘记过去。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烙印,每一辈人都有他们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往事并不如烟,欢迎文末留言,说说你记忆中祖辈们有那些难忘、有趣的故事。

买屋买田又买地
恭喜,贺喜
喜上加喜庆双喜
……
相信很多听过《恭喜你》这首粤语经典歌曲的朋友,都会记得这几句歌词,这是一首由香港才子黄霑作词、充满新年喜庆的歌曲,每到农历新年期间,各大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轮番播放。

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不管是做官或商人,赚钱后首先想到的都是购买田地,最典型的就是后来被称为地主的那些人,一是为积累更多财富,二是为后代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让后代读书,考取功名,提高家族社会地位。时至今日,“买田买地”几乎成了那些房地产大亨的专利,对普通大众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剩下的只有“买屋”的小目标了。

我的祖辈,据家谱查到,从广东梅州,惠州几经搬迁辗转到现在定居下来的村庄,经历数辈人的努力,也是依靠勤俭节约,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积蓄投入到“买屋买田又买地”,到了清末民初时拥有了良田、旱地数百亩和一些山林,才最终定居下来,迎来祖辈们一个全新的开始。至今我们还保存有一份完好的、签定于民国四年的祖辈购地契约。

(据史料记述,中国任何一个阶段的地主数量都是惊人的,这些地主中绝大多数属于底层地主,通过勤俭节约来积累财富,而积累财富后就大肆买地。中国传统观念为一切为了子孙后代,所以,多数发家地主生活过的很艰辛,并非都像造就了地主刻薄印象的典型代表周扒皮那样过着奢侈日子。)

尽管有那么多田地,还开办了酒厂、豆腐和腐竹加工厂。按说已经有一定的财力,然而当时的大家长,太爷爷等人认为,还没有到一定要雇请长工的时候,依然全部靠家里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承担起所有工作,可见劳动强度之大。但是,看到身边更多是食不裹腹、甚至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苦人家,他们非常知足,珍惜每一分一毫所得,争取进一步积蓄财富,实现更大的理想。
(表格资料:来源于网络)

为了有效地调配家里的劳动力,必须实行统一的管理,男女老少分工明确,重活粗活,如犁田翻地、推磨(推石磨)、挑担、运输等工作,由壮年男丁负责;轻活细活,如插秧收割、种菜、做饭、洗衣、搞卫生等由女工负责。吃饭是头等大事,做饭分工比较具体,每周一组,每组两人轮流负责每天做饭,包括种菜,到了晚上还要负责烧好热水供给全家人洗澡;稍大点的小孩读书放牛。

每天早上还没有完全放亮,男丁们便奔赴各自岗位忙碌,有的到磨房推磨,借助微弱煤油灯光磨豆浆,开始制作豆腐和腐竹;有的走进酒房做酒饭、酿酒;有的打扫牛棚、鸡舍、猪舍;整个大院子里一片热闹景象,特别是从磨房传出那有节奏的石磨声,让人感受到不仅是男人的力量,也是吹响奔向美好生活的号角。

值得一提的是,听母亲说,身体仍然硬朗的太奶奶也没有闲着,每天一大早,起床吃过早餐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几千平方米的院子打扫干净。

通过勤俭持家,很快家里也积累了一些银两,祖辈们的底气上来了,开始有意识培养人才, 因为家族里有开私塾的,出生于民国的爷爷和他大哥都在私塾里读过书,可惜的是,对于民国实行新教育制度,家族里的前辈们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度有抵触情绪,未能与时俱进,错失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导致爷爷的求学生涯过早就结束了,爷爷的六弟和七弟读书更少。


爷爷的大哥(伯公)凭借个人的办事水平、管理能力,加上家族有一定的威望,正值壮年便当上了民国保长(上文《爷爷的遗愿》提到),成为一方乡土的当权人。印象深刻的是,听我的六婆(爷爷的弟媳)说,新中国成立前夕,伯公常常骑着高头大马,背着一支长枪,带领几个随从穿梭于乡间,加上伯公1.8米多的身高,英俊潇洒,好威风的样子。可惜伯公缺乏政治觉悟和智慧,不听爷爷的劝告,一意孤行站错了队伍,解放后与邻村的其他两人一并被处决,行刑前对我的爷爷吩咐,一定要当好大家长,还特别提到要为他已经长大成人的二儿子操持好婚事。

爷爷比较斯文,喜欢读书,性格温和,爱憎分明,对教育和传统礼仪非常注重。母亲说,仅是对家人吃饭入席、坐姿、打饭、端碗、挟菜等这些日常小事,爷爷都有颇多讲究。平时,爷爷除了管理好家族里的事务,还利用所学知识,兼做地理、择日的风水先生,义务担当邻里纠纷、矛盾的和事佬,爷爷在的时候,家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极少产生矛盾。

爷爷的六弟(六叔公)、七弟(七叔公)读书少,但长得高大威猛,从小喜欢习武,据说六叔公还是乡下少有几个能够称得上有点功夫的高手,除了经常在重大节日表演一些武术外,随便抡起一把三股叉挥舞都是带风的,而使用过最重的兵器达10多公斤,仍然毫不费力,远远观看都能让人感受到那刀光剑影是多么的强劲有力。


三股叉(古代兵器之一,图片来源:网络)

在上文《爷爷的遗愿》中提到,到我父亲和母亲结婚时,同一口大锅吃饭的大家庭近30人。开饭的时候,家里男女老少是分开上桌的,男人在祠堂的上厅两桌子吃饭,女人和小孩侧在祠堂下厅的两桌子吃饭,上下两座堂屋中间隔着一个大大的天井,加上平时也是分开工作,夫妻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

母亲说,父亲性格本来就内向,与父亲结婚一个多月,除了晚上睡觉在一起,相互之间交流并不多。幸好,妯娌之间相处非常融洽,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消遣,每天晚上吃过饭洗漱完毕后,家里的女人们都会围坐聚在一起,家长里短、海阔天空,一边闲聊,一边带小孩,成了每天晚上的必修课,这个女人“坐堂论剑”的习惯一直到分家后还保留着,让忙碌了一天的身心获得了一定的放松。正是通过这个“家通社”的窗口,使母亲及时获得了夫家有那些不同的规矩、习俗,及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家族历史资料,或最近乡邻发生了哪些事的信息,有助迅速融入新的大家庭。至今,健谈、记忆力不错的母亲,仍然会不时与我们聊起过去的这些难忘经历(上文《爷爷的遗愿》和本文的很多资料就是母亲口述提供的)

2019年新编的族谱

不知道是否因为家里开了酒厂的缘故,家族里不但多数男性都能喝酒,就连一些女性也不例外。据母亲说,我的大伯婆(爷爷的大嫂)是家族里最能喝酒的女人之一,长得高大壮实,说话声如洪钟,做事雷厉风行,本来就好酒,到了冬天,每晚睡前半小时,都要先喝几3-5两白酒才上床休息,美其名曰睡前喝酒热身御寒,睡得更香。值得肯定的是,据说在这么有条件喝酒的大家庭里,竟然没有一个家族成员喝醉酒的,并不是因为酒量大到千杯不醉,而是知道克制,说明有良好的酒德。


为了解决这么多家人的居住问题和方便相互照顾、管理,以家族祠堂为中心,分别在祠堂上下两侧 建起了多间正房、厢房,间隔有天井便于采光,两排房子之间有一条长长的遮阳走廊,不管风吹日晒,家里成员相互走动非常方便。

房子的背后则是由果园、竹林组成的后花园,占地有10多亩,种有柚子、树枝、龙眼、黄皮、石榴、香蕉等岭南特有果树,围着房子和花园周边则种了很多密密麻麻或藤或干长有刺的植物,目的之一是天然围栏,二是因为以前社会治安不大好,也是一道防盗屏障,其中有三棵需要两个大人才能抱过的大樟树。

这个后花园成了我和小伙伴的童年乐园,小时候经常爬树摘果子,练就了至今仍有爬树的爱好。经历多年变迁,家族人口增长,花园逐渐被新建的房子占据,留下的只有回忆了。

土地改革(图片来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家族原有的田地山林全部充公收归集体所有,家族的阶级成分也差点被划分为“富农”(注: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又分为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贫农、雇农”。),最后经过爷爷等人一番激烈的申辩,才被评定为上中农,有幸逃过因阶级成分而带来的一些麻烦,祖辈们的暂短“高光时刻”,因此划上了句号,大家庭也随之分为多个小家庭,宣告正式融入全新的社会,开启各自新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明祭祖
宗族文化:把根留住,让血脉紧相连
美林西门家族史
常见的祠堂石雕牌坊有什么特点
知道祖辈的名字吗
“公孙同类,家族兴旺” 年柱和时柱相同的八字有什么好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