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学唱戏的平氏人

前几天,一段群里发的小视频,引起了大家热烈的反响,勾起了许多同龄人的美好回忆,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土著人。

三十七年前,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怀揣着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走进了小镇东头的戏园子。

那个年代,那个时候,还没有偶像,有的只是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作为那段岁月的亲历者,对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仍记忆犹新。作为一个平氏人,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

她是平氏漫长岁月长河的一小段,她是一个人短暂人生的一大段。

我家对面住着一张姓邻居,他家两个姑娘,二姑娘好像与我同岁,大姑娘好像长我一两岁。也许是对戏曲的热爱,也许是父母为孩子找寻的一条吃饭路,邻居的大姑娘参加了戏曲班。

当时能参加戏曲班的除却一腔热爱以外,本身还要有一定的身体条件,不可否认,还有一条是家庭条件也是差不多的,毕竟那是需要花钱的,比如学费,比如住宿费,比如伙食费... ...

这些费用对于家庭条件可以的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诸如我们几近家徒四壁的家庭来说,学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的事情。

所以,当年对那些学戏的邻居们,我是报以无比羡慕的目光的。

特别是傍晚时分,村民们大都在村子里的磨坊门口聚集在一起,有大人鼓励她唱一段,她就羞涩扭捏的唱上一段,引得村民齐呼叫好。当然,其家长也是一脸的荣光。

那时卡式录音机刚流行,一个远房的老表是个时髦青年,他穿着用小手绢绑着裤袢的喇叭裤,嘴里叼着没有海绵嘴的白河桥香烟,手掂着录音机,在磨坊门口停顿,并打开按键,播放当时十分流行的一些歌曲。

那是让人十分羡慕的。

老表熟练地操作录音机的按键,并告诉围观的人们这个东西还可以录音。于是,在一片怂恿下与鼓动下,老表按了一个键,学戏的邻居红着脸唱了一段。结束的时候,还怯怯地说了一声:“完了,快关啦!”

老表又按了一个键,邻居的唱腔就神奇的从那个小匣子里飘了出来,在村子的磨坊门口久久回荡。

当然还有结尾那句“完了,快关啦!”的稚嫩、慌张、羞涩、纯朴的声音,还有大人的哈哈笑声,以及村民们啧啧称奇的赞叹声,包括还有大人夸奖赞誉的声音。

据悉,当年戏曲班是由平氏街道文化站主办的,老师都是从外地请的,当时报名参加的有八十人左右,经层层筛选最后优中选优挑选了四十人左右。

学员大都是平氏附近的,最后入围的男学员大概不到二十人,女学员二十多人,年龄从十二岁到十五六岁不等,当时报名费好像是两元,学费和生活费每月大概三四元,另外还要另加七斤的粮食。

学员学戏一年左右,期间剧团也曾经组织大家出门演出过,曾去过枣阳、襄樊、新城、万和、泌阳等地,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幼小的他们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迅速的在成长。

大约到了一九八五年的年底,由于剧团经营困难,加上有的学员参加工作,有的被其他剧团挖走,有的参军入伍,于是,大家解散了。

作为现在剧团的团长,庞德霞可谓付出很多,她不但提供舞台车辆,还包括戏箱设备等等,并且身体力行登台表演。回忆起那段岁月,她动情地说:“那时我们的年纪小,只想好好学艺,比较单纯。可我们的感情都还不错,友谊深厚,我们有很多结拜异姓姐妹,每一个人都有终身难忘的故事!”

谈到现在,统筹周金梅激动地说:“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由于科技发展,微信方便,我就建了这个“幸福大团圆”群,从四面八方找回三十多名亲人,大家在一起聊天,畅谈人生,仿佛又回到了少年。”

据周金梅介绍,目前经常在一起参加演出的学员有:庞德霞、孙从营、陈顺义、雷大战、张道周、张小会、郑本雪、型衣、李永红、沈颜丽、梁丽、郑德丽、孙书闲、任腊梅、李爱玉、马召芝、栗发云、李忠、岳永鲜等,以及小镇戏曲爱好者王记有、介勤、刘倩、高玉钦等。

演出节目也不拘一格,去年表演的是《见皇姑》,今年则是《三女拜寿》,演出地点有时在平氏镇,有时在程湾镇的石门村口。每到一处,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舞台虽小,但是他们毫不含糊,一板一眼尽显敬业精神。

关于为何他们起名“平氏小科班曲剧团”’?周金梅介绍说:“开始学戏时,剧团命名为'平氏街道曲剧团’,现在她建了群,起名'平氏小科班曲剧团’,小科班的意思是窝班。”我问她“窝班”是什么意思?她风趣地回答: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平氏小科班曲剧团”越办越红火,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编者注:良子在编写此篇文稿时,得到了刘爱朋、庞德霞、周金梅以及吕其凤等家乡人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

绽放的山樱花

打羊蛋的钢

绽放的山樱花

带上自己的阳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园行里的科班故事
轰轰烈烈的越剧民间科班——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学戏热潮
越剧知识汇编集2 ―― 教育机构介绍
京剧“四小名旦”——宋德珠 王德彰
回顾2016年谢世的京剧人
爽直山东人最爱梆子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