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阴张侯:越有文化的人,越觉得齐白石的作品俗气
(作者简介:山阴张侯,生于九零年,当代青年思想家、作家、评论家、历史学者,做过编辑和咨询,写过小说和散文)

初中时,刚开始学英语,在第一节课上,英语老师简单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洋洋洒洒地强度学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百分之六十是用英语播放的”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报刊杂志中,50%以上用英语排版”,“不懂英语,就是21世纪的文盲”……

至今,我还记得,当年,微胖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英语重要性的那些场面。
 
老师试图以此激发我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而在她看来,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你觉得学这个东西很重要,非常重要”。
 
整个初中三年,我们都在简陋的教室里,听这位老师用一点也不标准的发音,一边讲授语法,一边时不时地向我们灌输“在21世纪,英语非常重要,你们必须学好”的观念。
 
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也是一种努力,但所谓学习兴趣并没有激发出来。后来,在兴趣驱使下,我在网上自行看了一些英语电影和纪录片,才知道初中老师的发音有多不标准。
 
她的英语,大概只有中国人能听懂;确切地说,只有在我们那个初中能听懂。
 
中学毕业时,我就不断思考:为什么这么努力、这么恨铁不成钢的英语老师,却完全没有激发出我们的学习兴趣?
 
多年以后,随着工作和阅历的增长,我才明白:激发一个人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觉得“这个东西很美,值得你去学习,去感受”。
 
当年,英语老师想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说一句话就行了,那就是:英语是一门非常美的语言
 
与其不厌其烦强调英语多么重要,都不如说这一句话。
 
没有人能拒绝美。对美的追求,是人类进行任何学习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
 
可惜,当年的英语老师始终都不明白这一点。


同样不明白这一点的,还有齐白石。
 
齐白石的画,和他的字一样,远远望去就充满俗气。
 
齐白石木匠出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艺术教育,无非是恰与当时的绘画改革相契合。他活得够长,大浪淘沙洗净中年时题材驳杂的弊病之后,他的风格逐渐定性,当他把农民的拙朴的泥土气息带入毛笔笔尖飘逸绝俗的世界里时,对于美缺乏感知力的我们看了之后,就以为那是艺术。

齐白石说过,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很明显,齐白石的艺术高度(如果他的作品能谈得上艺术高度的话)没有脱离“中庸”的窠臼,所谓“似与不似”之间,无非还是在追求一种中间态。
把他的理论再升华一点,就是很多人都听过的那句话——“大俗即是大雅”。

我最不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大俗即是大雅”。


实际上,俗就是俗,雅就是雅。当然俗和雅确实不是完全对立的,但要说“大俗即是大雅”,就属于典型的缺乏逻辑的逻辑,没有道理的道理了。

齐白石的画作,算不上是真正的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再现。
这就是为什么,再清晰的照片也只是照片,而不是艺术,而一幅看似啥也没画的抽象画,却能被称为艺术品。

美,只有在创造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不是在再现中体现出来。

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纤豪毕显的超写实主义,也没有完全无法识别的纯抽象画,这两种,我们都不太喜欢的。

有人说,你不喜欢算啥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行。

可惜,有时候,所谓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无非是“只有中国人喜闻乐见”。

齐白石处处学八大山人,但处处皆未得其精髓。

艺术家大多生不逢时。古今诗词无数,以悲入诗,数不尽数。以欢入诗,能有几人。

虾不在水,游在水中。桃不在树,结在树上。菜不在土,长在土里。

看画的人,有三种心境,此三种心境不分高下,只是情境不同。

第一种,画的越逼真为好,越像越好。看的是画的作品的肉身。

无数人停留在这一层,也是人的正常反应。这种画,大多讨巧,参加画展,一定是被大众夸的最多的。

第二种,画得太像了,没什么意思,看不出东西了。看的是作品的趣味。

这种多半出自名家之手,多数足以开宗立派,显现个人风格了。

第三种,通过画作本身,创造出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创作者的表象,仿佛一切都没有真实发生过。即使描绘某个真实场景,也要力求捕捉从生活视角下捕捉不到的东西,剔除了一切真之后,剩下的就是美。
 
美,既是抽象的,也是可感的。你不知道美是什么,但你能感受到美。正如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但人们可以感知死亡。
 
这种就是是大师级别了(达芬奇、提香、高更、马蒂斯、梵高、达利大多在这个层级,列宾等现实主义画家则要低一个档次)。艺术家、哲学家,对社会有深度思考的人,大多也在这一层。
 
我终于发现中国文化没有断ceng的秘密了:原来,每当中国文化遇到外来冲击时,总有人念念不忘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殊不知,任何文化都是独特的,区分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边界,正在于独特性上。事物的价值并不体现于独特性,而是体现于创造性。
 
何况,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不宜过度夸大。事实上,传统中国人所沾沾自喜的文化,无论是书法、绘画、玉石、医学,还是中庸、道德、伦理、家族,世界其他民族也都有,很多还比中国人发展得更好。
 
玻璃原本是古埃及人发明的,传承创新于欧洲中世纪时期,如今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都喜爱使用的重要器具。相比之下,即使那些认为中国文化非常优越的中国人,也是用玻璃杯喝水饮酒,又有谁会捧着青铜器杯子喝酒呢?
 
既然他们认为中国文化非常优越,为什么自己不身体力行,使用中国人自己老祖宗发明的东西来生活呢
 
和玻璃造型相比,青铜器易生锈、太沉重,而且造型也稍显粗犷,缺乏晶莹剔透的精致感,远远谈不上有多美。
 
大概我们的祖先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商周的青铜器一般只用于祭祀,活着的人是极少使用的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直呼,开学再看就晚了!小学六年英语知识汇总()
英语老师:“吃透”这17张资料,英语基础杠杠的!
老师极力推荐:《诗经》最美30句,美到灵魂里!暑假绝对要让孩子学习!
苦学9年英语,还不如牢记这15张图片。原来学习英语这么简单!
【学习技巧】英语学不好怎么办?
每天一遍,坚持15天,500句经典口语练习!孩子口语溜到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