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巴西同行分享中国故事之后的三点思考

题图是我周三参加的活动海报

我先介绍一下这次给巴西同行做报告的前因后果。

我分享的是高考改革与我的博士研究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场报告是因为组织者读了我的文章:

Como as mudanças nas políticas educacionais em Xangai têm influenciado as trajetórias dos professores na construção do currículo?

截图源自: https://www.revistaedugeo.com.br/revistaedugeo/article/view/1219

而之所以我会有葡萄牙语的文章发表,是因为我在2022年四月受邀给巴西从事地理教育研究的同行分享了我的研究进展。

这要感谢我的合作伙伴Livia用出色的交替口译为我做了英译葡的现场翻译,并且在期刊编辑邀稿之后又尽心竭力地为我字句斟酌。

当然,一次报告和一篇文章不可能讲完中国的地理教育和高考改革,也不可能讲完我的博士研究(尤其是我在伦敦开始读博,然后又在疫情期间转学到苏格兰继续研究),但足以引起讨论。

读过我的文章后,今年AA邀请我给她和她的学生进一步分享地理高考改革的内容时,我很开心。于是尽力调整了我的时间,梳理了一遍我了解的高考改革历史,又做了一次学术报告分享(接近两个半小时)。

感谢AA的记录

最后的大合照

这场报告目前还没有期刊编辑约稿,但是有两位在巴西很有影响力的地理学家也参加了讨论。交流过程中,我深感荣幸的同时也觉得这样的对话机会要是继续下去,会有可能给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的交流带来新风。

以下是我的三点思考,不太成熟,请各位批评指正:

  • 加强和全球南方的对话

  • 促进非英语主导的交流与合作

  • 打破英语和全球北方的学术垄断

  • 加强和全球南方的对话

    巴西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大多数英语为母语且属于发达国家的全球北方,同为全球南方国家,有更多可以也值得共享的经验。

    而学术交流的难点在于两国优秀的学者中有不少都首先是用母语做研究的,在用英语进行学术发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好在不少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学者都逐渐在熟练掌握母语和英语,因此可以做好学术交流的翻译工作,尤其是口语报告分享的交替口译。

    这是一种学术发表外的增补。因为学术文章的撰写通常有字数限制且专业性强。学术报告虽同样专业性强,相较而言还是更容易理解。


  • 促进非英语主导的交流与合作

    相比于学习和专攻语言的学者,关心不同文化与空间生产的地理学者更容易意识到语言带来的壁垒以及在空间生产者中带来的不平等。

    相比于用母语英语做研究(可能还掌握这一种语言)的地理学者,掌握两种及多种语言的地理学者能够接触到多种文化下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和学者专家,相比英语母语者,也更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英语霸权’对学术多样性的压迫,以及背后的地缘博弈阴影。


  • 打破英语和全球北方的学术垄断

    尽管短期内似乎还没有出现流利翻译学术语言的人工智能,英语依然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语言。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者将英语作为中介语言(而不是唯一语言)进行交流是符合现状的。

    与此同时,提升青年学者的翻译能力,用双语甚至多语言进行思考、写作、交流,从而加快知识生产、交换过程中的时间,用行动促进学术语言的多元化,为打破英语为主导的现状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的三点思考,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觉得可以尝试倡导的行动:

  1. 组织地理人口译团队

    寻找对翻译工作有热情和能力的青年学生和学者参与,在高校的课程中增加双语教育的比重;高校和高校联盟鼓励并创造条件有留学经历的青年学者组织相关的课程、研讨会,让这个过程是一种可持续的知识生产,计入工作时间,而并非是看做的额外工作。


  2. 倡导全球南方学者的联系网络

    从现有的联系网开始,由点及面去寻找、维持与来自全球南方的学者(包括青年学者和杰出学者)的联系,从邀请讲座、特约访谈开始,引进、介绍全球南方国家的研究前沿,促进与全球南方学者的合作交流项目;

    各个大学的外语学院可以为有兴趣学第二外语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开辟特设课程,提升专业外语和日常外语的口语交流能力。同时,对于学习语言为专业的外语学院学生,如有特别感兴趣的基础学科,也可以参与选修基础学科的双语课程,提升自身对于多语言学术交流的翻译能力。

    与此同时,对于有热情学习中文的全球南方国家的青年学者和大学生,外语学院和相应的学科学院也可以通力合作,支持培养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人才真正了解中国(而不是通过英文媒体间接了解)。


  3. 从中学开始鼓励第二外语的学习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尤其是对某门学科有热忱的中学生,开设英语和第二专业外语的学习,为未来培养多语言的学科人才打下基础,储备多语言的研究人才。

    中学地理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一门学科,可以起到开启学生了解多种语言和文化的窗口,促进学生对于各国语言、文化以及研究的了解,提升学生对于全球共享发展的认同。

    将第二外语与现有的中学学科框架结合,也有助于建设未来的科学家不止可以阅读英文文献,也可以阅读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的文献,甚至与全球南方的科学家同行进行更深度的合作。

    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年轻的学生尽早意识到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同时也可以学习别的外语,认识到全球发展不应当是一些英语母语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更加团结、平等、均衡和普惠。


    我特别指出的一点是:

    英语非母语是我国与一些英语母语国家的客观差异,是我们在提倡全球共同发展的优势。

    这不仅中国是这样,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一样,大都在国际交流中掌握着至少两种语言的,因此也就从起点上我们的语言就是反对单一语言霸权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差异也是我们团结起来的优势所在。因为相比英语是母语的国家,英语非母语的国家更清楚'英语霸权’带来的压迫。

    综上,提倡双语和多语言人才的培养是有助于团结和凝聚更多力量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然后,我想谈谈我自己设想可以参与开始做的行动:


    1.组织专业对话:


    联系中国的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从业者,组织和巴西地理学家、地理教育从业者的系列专业对话。


    每次对话可以有一个主题,每场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


    提供三个专题作为示例——


    初中地理:

    从教材到课堂:初中地理如何介绍巴西?

    【每场邀请中国巴西两国各一位初中地理教师做课例分享,各10-12分钟,翻译10-12分钟;请两国专家点评,各10-12分钟,翻译10-12分钟;其余时间自由讨论,最后主持人总结5分钟;可以不只做一场这样的活动,可以是每三个月一次,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议题交替着来


    高中地理:

    案例研究:高中地理如何探讨作为案例的巴西?

    【每场邀请中国巴西两国各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做课例分享,各10-12分钟,翻译10-12分钟;请两国专家点评,各10-12分钟,翻译10-12分钟;其余时间自由讨论,最后主持人总结5分钟;可以不只做一场这样的活动,可以是每三个月一次,和初中地理、气候变化议题交替着来


    气候变化:

    知识的再情境化:地理学家在气候变化研究和教育中的贡献

    【邀请中国巴西两国的地理学家分享自己所做的研究和教师教育,共享两国在气候变化研究、教育、科普上的成就、经验分享;英文报告各30分钟,交替口译30分钟;其余时间自由讨论


    我可以做中译英、英译中,然后我可以邀请巴西的同行做葡译英、英译葡。因此英语作为一个中介语言依然被使用,但不是唯一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样的学术和专业交流,打破英文为学术交流的唯一语言。


    2.学习语言

    我博士论文提交之后,也计划学习第二外语,我想学葡萄牙语。我要采取的就是从自身的行动开始,去打破英语的单一霸权对于学术空间多样性的压迫。或许这条路很长,但是我觉得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再加上,我对于语言学习还是很有兴趣,同时也有点能力,应该也会是觉得乐在其中,因此我希望贡献绵薄之力。


    如果你也感兴趣,那么不妨和我联系。我们一起学习更多样的语言。


    我还想声明一点,我对英语没有那么强的敌意。我只是觉得如果只会英语这一种语言,我也只用这一语言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的话,我无形中也在促进和维持这种'英语’霸权。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都觉得不寒而栗,因为我恰好是反对一切霸权的一个人。我不能忍受自己去成为无意识维护'英语霸权’的一个学者。

    我很好奇你看到这里有什么想法,又有考虑采取什么行动?



在写这篇推送的过程中,我参考了《光明日报》今年的评论文章:

国合平:警惕“全球南方”背后的地缘博弈阴影

(http://www.cidca.gov.cn/2023-04/02/c_1211963486.htm

还重读了叶超老师2012年的文章《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叶老师引用了理查德·皮特对于空间和空间生产的生动描绘

那时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年会是在主要城市的有名的酒店举行的 (现在依然如此)。这些酒店通常会有一个中央 大厅走廊,那里挤满了喜欢社交的学术会议代表。学科权威结构也在空间上表现为中心地的等级结构。在这个权威的空 间模式中,一些人在大会发言席上给另一些人作报告,交流 是在学术权威之间,研究生们则像鸟儿一样四处盘旋,啄食着权威们偶尔故意表现出来的、谦逊的惊叹。

叶超 http://rwdl.xisu.edu.cn/CN/abstract/abstract9758.shtml

最后分享一篇叶老师与人合作的新文章:

【佳文速递】朝向人文主义的世界:段义孚的思想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速学习的奥秘:大脑的不同学习机制
《如何科学学外语》母语已经占据了语言系统,所以一直学不好英语
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之二:英语教学可否跳出“二语”或“外语”思维定式
研发教育机器人在课堂的人工智能语言
赤竹笛:《千万别学英语》是什么?
人才强国 | 多语能力:未来国民语言能力的鲜明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