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最希望看到的微信订阅号功能

题图是昨天晚上在TATE Modern展厅自拍视频的一部分,

完整版的vlog可以看b站账号GeoA。

引 前两天的投票结果

主 最希望看到的功能

余 题图以及更多往日

引 前两天的投票结果

首先要感谢16个人参与了前两天的投票(结果可参见:我觉得没必要被动我想请你续写GEO),尽管这在GEO的1015个总用户数面前占比甚小。但不好意思,我能做到的仅限于此,只能说沉默和忽视一直都是大多数GEO用户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似乎也不仅限于我这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平台而已。这在我看来当然是不合理的常态,可我做不了别人的改变。

说回投票内容,我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了解教育背景:

投票的16位读者都是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程度(大学、研究所)”的;

第二个问题了解读者对GEO的联想,是单选题,按投票数分别是:

五票 博物馆

四票 图书馆

三票 演讲厅

两票 学校课堂

一票 电影院(在推送下方留言有注明)

一票 无可奉告

第三个问题了解读者的职业,按票数分别是:

12票 专业人士

1票 技术工人

1票 白领工人

2票 其他,请留言注明(没有留言注明,不用找了;很抱歉,但这两票在我眼中是废票)

这个投票结果,加上我自己之前截图体现的数据,意味着三点:

  1. 不到2% 的GEO用户才是我口中的GEO愿意参与互动的读者;

  2. 其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GEO是像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的存在;

  3. 只有几乎是个位数的读者才是会给GEO留言解释自己的观点。

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公众去大部分的公立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公开免费的,因为这背后有一整套社会支持体系在维护这种基本的权利。

但是有多少人会给博物馆、图书馆留言,会注册成为它们的会员呢?当然是很少很少的。又有多少人会给博物馆和图书馆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当然是更少更少的。

因为我们很可能总是不相信自己表达出来的观点会得到重视,会被认真对待。所以与其有可能被别人轻慢,不如选择故作姿态地不留一点痕迹来得轻松些。与其因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引起争议,不如带上冷漠的面具做一个看客。

这不禁让我想到今年我们还在举办圆桌星期天的时候,请来做博物馆教育研究的Q。她和我们分享过某博物馆策展人的经历,感受到策划人活动一开始的热情与最后几乎被磨灭殆尽的敷衍。毕竟要一直乐此不疲地做一件事情,除了自身的能量之外,也离不开一些回响。就有点像高山流水要有知音相和,人很难做到完全只靠着自己发光发电。

说实话,我最近有好几次和不同的朋友提到一个困扰我这个庸人的事情:我可以理解(可能是误解)许多人与我不同的观点,但是很可惜,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愿意理解我的不同,甚至是根本选择置之不理。

那么,我就不去想我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了吗?其实可以选择另一个众,也可以自己建起一个众。说完这些,可以进入今天的主题了。

主 最希望看到的功能

请你回看一下题图,题图中有一件艺术作品,在我说出它的名字和相关的故事之前,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你在这张图片中首先看到了什么?

现在我将这张图片的命名权交给你,由你来给这张图命名的话,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字?

如果你取好了,我很好奇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名字?

这个作品和我今天的推送标题“我最希望看到的微信订阅号功能”有关。

一来是因为它让我联想到组成它的是不断在同时用各种语言播放广播的收音机,好比是对于订阅公众号不断从各个角度更新的一种意涵。

二来是因为它让我联想到每个人的微信订阅号是不是很多时候也像是收音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电台越来越多,接受到更多讯息,但每个人能够听取的信息和时间却都不是无限的,可信息是无限的,是不停息的。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好在可以选择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关闭、什么时候取消关注,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是习惯了这样的背景音,或者忙于其他的事情觉得与其取关,不如等有空了再来看。那么事实上,会再补上的人有多少?

我们似乎总还在有各种各样忙碌的事情要做,而不去做一些让我们觉得应该要做的事情。我的2018年也存在很多这样逃避的事情,但是每次逃避最后却还会把我引回到这条路上来,因为我就好像是在建造着我自己的这座塔。

在随着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我的公众号也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甚少有人停留的装置艺术。偶尔有人经过,会走一圈,或许得到一些启示,或许觉得在胡说什么,但我这座塔所讲说的、所呈现的,比装置艺术好一些的事,并没有被围起来。

无论你是第一次看见,还是回来翻看,总有关键词搜索框在,可以调出不同的频道,也可以通过历史记录回溯每一次的更新。

不过只有一点要提醒,几乎没有人一次就可以记住所有,人类有纸和笔,还创造了语言,就是因为我们如果要去理解一个内容,不是看到就能体会,往往是要经过反复琢磨的。

要是你觉得我的公众号不够清晰易懂,或许就有点像之前看现代艺术品觉得什么鬼的我一样,有点耐心,再看一看,再想一想,毕竟向前一步比留在舒适圈里总是要难得多。

你不是不理解,只是还没有理解而已。

说回要是能够开发一个微信的新功能,我今天的脑洞是可以选择能够在读者关注公众号的时候,设置一个期限,如果一个月没有打开过某些个公众号,那么就会通过微信系统发一条提醒:

尊敬的用户,你已经一个月没有打开你订阅的这几个公众号(xxx、xx、xxxxx)。根据部分微信订阅号运营者的设置,发送这条提醒。如果你没有继续订阅这个公众号的意愿,点击这条消息最后的红色按钮,就可以一键取消关注这些公众号。如果你还想继续订阅这个公众号,点击绿色按钮,就可以继续订阅。如果你在犹豫,不妨想想你这两个问题:

你上次看这个公众号的体验如何?

下个月你会不会主动点开这个公众号?

以上就是我今日份的脑洞,我认为这样能够创造出更加互动性强、彼此对话的交流平台。

现在是你可以选择继续写下去的时候了。

你有没有什么希望可以有的微信新功能?


余 题图以及更多往日

—关于题图—

这位艺术家与这件艺术品Babel的制作过程, TATE不仅官网有介绍:https://www.tate.org.uk/visit/tate-modern/display/media-networks/cildo-meireles

同时还有一个专门的纪录片,在YouTube可以观看(请各位读者科学上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BuF68Sb3Y

我搬来一段关于这个视频的介绍:

The Brazilian artist Cildo Meireles is widely recognised as one of the lead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Art. This documentary, made in 2008 by award-winning director Gerald Fox, present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life and work, as told by the artist himself. 巴西艺术家Cildo Meireles因引领在概念艺术的国际化发展而为人所知。这部2008年制作的纪录片由Gerald Fox导演掌镜,通过艺术家本人的讲述,为这位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绘制了亲密的肖像。

Since the late 1960s Meireles has created sculptures and installations which involve an element of participation, often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body in space and time, as a physical being, and also as a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one.

自1960年代晚期以来,Meireles 已经创造了许多具有参与感的雕塑和装置,往往是关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物体,作为一种物理的存在,同时也是心理的、社会和政治的意象。


——往日重现——

去年今天

2017.12.23

每一天都是特殊的一天

当时关注人数为539人

前年今天

2016.12.23

当时关注人数为122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信排版进阶完全指南(2017版)
年终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盘点(上)
分分合合,总是放不下同一个人的星座
随笔:做了一圈自媒体,还是觉得微信公众号好
做微信公众号还有戏吗?
微信又出新功能! 只需四步,陪你春夏与秋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