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给教留守儿童/青少年地理的乡村教师​

©️陶理 Hermione

Port Meadow, Oxford, UK

2020.09.26 10:21



收件人:

给留守儿童/青少年上地理课的乡村教师


你好,

如果你相信学好地理可以让学生成长为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也关爱自己教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地谋生、自己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学生,那这封信就是写给你的邀请函,让我们一起用地理教育关爱留守家乡的ta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曾经是一个留守儿童/青少年,目前在做地理教育方向的研究,在走向30岁的这一年里,更加明确了我的理想职业是一个与地理教育和留守儿童都有关的动词:

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留守儿童/青少年体会到世界的浩瀚与人生的广阔

基于我的专业所长,选择地理教育作为介入ta们学习与生活的方式


因为我这几年来所做的研究都和地理教师有关,侧重点在于记录并支持新教师在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成长,所以我也就自然而然,想到可以和地理老师联动,会有1+1>2的效果。我不仅可以继续发挥我对地理教师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可以和地理老师一起,帮助到我们都共同关心的留守儿童/青少年。

我有在给帮扶留守儿童的基金捐款,同时我也在考虑给留守儿童/青少年写信,与ta们逐渐建立信任关系,直接进行交流。可我自己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同时我也没有渠道去长期稳定联系留守儿童/青少年的渠道,在网络世界实在是很容易失联。再加上就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我关于学校的关键记忆更多还是和好老师一起,给我日积月累的陪伴、潜移默化地鼓励与支持。

所以我觉得在目前这个阶段,最适合我的操作还是通过这封信,把我希望和地理老师联动,关爱留守儿童的信息传递出去。

因为我确实在地理教育方面也有比较多的钻研与资源可以和愿意额外做点事情的老师联动,在这个过程中,与我联系的地理老师以及我的专业所长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是一封公开的征集信,所以我就只是抛砖引玉,说一点小想法。还请感兴趣的老师在你觉得合适的时候与我取得联系,我们再以共同研讨的形式把这些想法落实成有特色的地理课程或读物。

比如在讲到工业区位因素的时候,是可以适当进行拓展的。

在上课前老师可以提前了解到一些留守同学的父母在哪些城市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建议不指名道姓),然后可以提议小组讨论,或者考虑课时也可以直接带着学生们进行分析:

  1. 为什么这样的工作在我们家乡很少或几乎没有?
    1.1 这些工厂为什么选择设置在那里?
    1.2 为什么建筑工地在上海这类城市更常见?

  2. 为什么这样的工作在一线城市有更高的工资?
    2.1 这些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劳动力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
    2.2 在一线城市还有哪些人有更高的工资?(可联系到高新技术产业)
       2.2.1 这些有更高工资的人又具有哪些技能?(可联系到一整条产业链中存在着不同的职能部门,如研发、生产、销售等)

  3. 我们的家乡目前存在着什么样的发展特点?
    3.1 我们的家乡存在哪些可以被挖掘的发展优势?(可以联系到当前的电子商务、直播等行业,以及一些特色的文化等发展潜能)
    3.2 我们的家乡目前还需要做哪些建设来帮助这些优势更为人所知?(可以联系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投资的能力等等)


这样的设定,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有可能帮助ta们意识到说:

  1. 我的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是因为在我们家乡没有可以给我们家缓解经济压力的工作,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把我抛下了,其实反而是很爱我,但他们可能为了生计没得选择
  2. 我父母他们没得选择,是因为他们所能提供的技能是更匹配大城市一些产业的需要,所以他们去到外地谋生,为的是我们家的长久发展
  3. 我自己是有选择的,当我能够意识到在不同的产业中存在着的联系之后,我可以通过学习考入大学,学有所成后选择更加高薪的、甚至更灵活的职业,也可以考虑带着我学到的技能回到家乡来做更多的建设,比如成为道路规划的设计师、招商引资的专业经理人之类


这只是一个比较雏形的例子,但所传达的理念应该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地理教育的意涵,以及其他科目出现在学校教育中的意涵:

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想所未想,能够跳脱出自己生活中的日常所见,看见那些通过学校里科目的学习才会更可能看见的联系,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机遇把握自己的人生。

这样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但又处处透露着地理人才可以洞察的联系,在我看来,才是强有力的地理知识(powerful geographical knowledge)

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经知道了父母到外地谋生,但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进行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也并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从事的工作那么繁重,难以回来,并不像电视剧里那些白领一样高薪有周末、可以陪伴孩子玩耍,而通过把已有的地理课程中关于工业区位、产业发展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从自己小家庭的悲欢离合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来看,更了解这个社会是如何运作的,而自己又可以做出哪些别的选择。

这类教学中可以运用的例子是举不完的,我也非常期待和各位愿意研发新的教学案例的老师一起探讨,但在那之前,我也希望我们都先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教地理给学生?
更具体的思考回路可以是这样: 
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学完地理之后,和没学地理的人有什么区别?
(当下有什么区别?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又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问过这样的问题,就会明显意识到:通过考试不是你让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更不应该是你地理教学的目标。奉考试为纲的人,在我眼中也并不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不过是助攻学生的应试技能可能会越来越娴熟的标准化教练而已。

我也不是觉得考试就不重要了,而是觉得我们从事教育是奔着自己的教育目标去前进的,考试不过是最低标准而已。当我们只用一个通用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那更像是标准化生产中的工厂做法。可教育是为了人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有着非常多样化的走向,没有标准答案的。

如果我们多去想想考试到底为什么存在,就能够意识到考试是为了某些原因要选拔而存在,如果所有的人都考试拿高分,那是这个考卷出得失败了。

当然会有地理老师可能觉得,那既然有人拿高分,怎么就不能是我的学生考高分,别人做分母不就好了么?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高考名师涌现。可考出高分的那些人,就算其他科目也考了高分,进了名校,又是否知道自己究竟在这一生中喜欢些什么呢?你就不管这些了是吗?当学生从你手上毕业,只需要考了高分之后,之后ta是否为自己小镇做题家的身份感到无处认同,不知道自己除了考试还可以去做什么。那会不会也让你觉得为这个学生的人生感到可惜?

教书育人的重点还是落在育人这件事上,教书是你育人的方式。人类的教育历程中已经出现了太多次育分的人间悲剧,我觉得还是不要让本来就缺少家长陪伴的留守儿童/青少年在地理课堂上也依然感受不到对人的关心吧。

我总是心怀希望地认为高手在民间,肯定许多人都有比我更深的见解、更切实的实践。可惜的是,ta们都选择埋头默默耕耘,很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出来。但这样的默不作声,即使做到了对自己问心无愧、对学生春风化雨,但总还是没有办法把这些更加触及人心的教育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

我觉得这是不够的,这远远不够。因为讨论教育的话语空间总是存在着,如果你不去分享真正触及到学生心智成长的教育,那为了高考分数的考试技能分享就会占据这些公共空间,让关于教育的讨论被窄化为对于考试的解读。尽管这并不是教育的现实,但可能就是浮出在海平面上被看到的那部分冰山一角。

我写这封信,是想发起这样一个倡议,让我们这些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的地理教育从业者可以有一个讨论的空间,无论是以信件交流的形式、语音视频的方式,我们建立这样一个公共的讨论空间,让教育这座冰山原本埋在水下的另一角也体现出来:让教育对人的关切得到更多的体现。

对我来说,我想要更多地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希望地理教育更多地考虑到一些特殊儿童/青少年的需求,比如视障/听障人士。还有一些人,可能更关心女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情况。这些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是同样重要的教育议题。也期待有这样的研究兴趣小组出现!

只是我的能力与时间有限,以及我的个人偏好(我想通过做这样的事情,治愈曾经的我自己,我也曾是一个留守儿童),我暂时先着眼于将地理教育与关爱乡村的留守儿童/青少年结合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文末赠书丨从这本书,了解到县乡教育现状和孩子们的困境!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别让夏季成为“溺水季”
校本培训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