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耕读大学:发现一种更本真的活法

作者为耕读大学乡村与规划设计专业学员


01

我与5个朋友同样的迷茫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初创企业从事了两年半的机器人教育工作,主要负责机器人课程研发与授课,以及机器人赛事辅导工作。

2017年下半年在太原市成成中学担任机器人社团老师

2019年6月,离开公司后,初步打算给自己一段缓冲期深化专业知识,然后奔赴一线城市发展三五年,积累一些技术与资源,即一线城市挣钱,二线城市定居,过上乡村生活。

但具体在哪个城市定居,哪个乡村生活,自己很茫然。
然而,我的5位朋友同样茫然:

第1位同学:是985院校研究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不感兴趣,每天忙于导师的课题与论文,未来方向茫然与焦虑,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从事什么领域,目前就做好当下,走一步看一步;
 
第2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专业对口的炼钢厂,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没有兴趣和成就感,半年后辞职改做销售,公司以营销制胜,倡导“一本正经的说胡话”,感觉很昧良心,四个月后辞职,目前待业,寻找出路;
 
第3位同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建筑工程单位工作,两年半左右,对工作环境也基本熟悉,工作比较安逸,但考虑到随建筑工程单位常年奔波,不是长久之计,想换个有前景的领域,目前边工作边找寻中;
 
第4位同学大学毕业后想找一个铁饭碗,于是进入了考公务员的大潮中,考了3年都不如意,开始第四次备考;
 
第5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IT行业,月薪1.8W,说自己很累,身心俱疲,每天回到寝室,眼睛都是茫然的,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喜欢编代码,不喜欢上班,甚至怀疑活着到底是为了啥。

在不断和朋友的交流中,我陷入沉思:

我们现在就像全速前进但不知去向的火车,都在追求高学历,高收入,但同时却迷失了自己。
 
但掩盖不住内心深处的疑问:有没有另一种活法?


02

结缘耕读大学

恰巧,朋友分享了一段视频:越来越多大学生得空心病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来回看了好几遍,让我怦然心动,欣喜不已!
为什么相见恨晚?有几点共鸣:
一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之前机器人教育工作中,亲眼目睹小学生每天回家课业繁重,晚上12点睡觉,家常便饭,使我倍感无奈。不断思考:自己将来的孩子是不是也要接受这样的教育?而在耕读大学,我看到了优质的“亲情、亲乡土、亲自然“的“三亲教育”理念与5年的砥砺探索:贺建增:耕读大学和三亲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是关于以后的定居问题。
 
住得舒服还是要在乡村,同时还应有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环境。国家在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由工业文明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过渡,一批生态乡村陆续崛起有机农业的绽放:车河有机社区,5年经验总结,正需要一大批有志之士参与其中。

而耕读大学团队,正从“全域有机农业、乡村建设和人文社会”三方面,积极系统建设“三亲教育生态村”,或许自己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关于饮食危机问题。
 

我偏好素食,因为亲眼目睹过市场化养殖的过程(如下图)。我们的饮食过于追求感官的享受,却忽略了食物本身的生命能量。之前以为吃素食很健康,后来了解到最好是有机素食!除了美味,人们更想吃上健康无公害的食物,这种需求会与日俱增!我看到了耕读大学所在地——衡荣农场,在有机种植方面近10年的探索与发展(具体见第三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老师讲食品安全问题
是的,在耕读大学,我看到了希望!

心动不如行动,首先需要实地考察一下。


03

做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趁着国庆,我和两位朋友来到耕读大学。

【视频】耕读大学种子班“一日常规”

耕读大学位于山西太谷县白城村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建筑风格充满七八十年代的味道。

耕读大学大门

耕读大学住宿学习一体楼

部分建筑原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援建的兵工厂仓库,1970-1994年为山西畜牧兽医学校,经常会有许多农口现任领导回校怀旧。
 
1994年畜牧学校搬到太原后,曾荒废过十几年;2008年至今,“老牧校”变身衡荣生态农场,也就是现在的耕读大学所在地。
 

衡荣生态农场(山西畜牧兽医学校老校区)占地260亩,链接周边8个有机村试点村庄,经营手工醋、有机小米、有机酥梨、有机苹果、酵素、有机红薯等产品,不打农药化肥除草剂,根据有机生产规程组织生产,虽然价格高于市场价较多,但每天全国各地订单不断。

现有的17位2019级三年制种子班学员,来自哈尔滨、海南、云南、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小到14岁,大到30岁。在这里,需要一切归零,过集体生活,重新当学生。每天遵循一日常规:早上6点起床,6点半晨练、诵读经典,7点半吃早餐。

正值秋收季节,学员们正参加“21天农训”。

作者用无人机拍摄的学员收红薯视频

耕读大学的老师既有来自民间的环保、传统文化教育、农耕的资深人士,又有知名专家教授,老师们都是义务教学,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心得、处世之道,让学员们少走弯路。

比如,这几天,山西运城一位14岁务农现年68岁的职业农夫,被圈内人士称为“中国木村秋则”的李凤琴老师的分享:“用心感悟土壤与天地人的关系,植物生命亦如人的生命”、“用心聆听大地的声音”、“你知道农作物真正需要什么吗?”引发了我思考:自己从小长在乡村,却离土地越来越远,逐渐失去对土地和生命的敬畏,自觉惭愧!

李凤琴老师在给学员讲果树养护(红色衣者)

高兆生老师的以虫治虫模式分享,通过架构生物链条,达到自然界动植物的平衡,是从一个整体可持续的系统观角度考虑问题。

【拓展】以虫治虫:一个农民20年的疯狂试验

高兆生老师讲解东亚飞蝗的生活习性
令我难忘地,还有种子班二年级的几位学长。他们亲近土壤,做事沉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正能量满满,那种坚定的眼神,丝毫没有都市年轻人的焦虑,这不正是我一直追求的“真我”状态吗?

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我过往经历中所没有的,或者应该说是欠缺的,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重温传统经典,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气象”!
 
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饮食,在我看来,耕读大学的伙食应该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除少许调料外,其他食材都是农场自产,而且未来计划通过产品交换实现全有机饮食,做到不向外购买。有机白菜、红薯、生菜、胡萝卜等,吃得健康舒服。

山西剔八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艳丽给耕读大学的学员们上烹饪课

而且,学校厨房没有员工,所有的学生,都要轮流下厨;也没有清洁工,所有的学生,必须轮班打扫。

总之,耕读大学的体验学习,让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更本真的活法,引导我刨根问底、不断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就像空气一样,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也因此使我放下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感谢耕读大学!

最后,特别建议青年朋友,有机会来耕读大学学习交流(当志愿者和义工也可以)。

作者在衡荣农场拔有机胡萝卜

文字、图片、视频:种子班学员瑜渔
责编:种子班滔小小

主编微信:yga5654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们愿意负重前行,是因为背后有大家的默默支持!
耕读实验:理想青年的乡村远眺
未来的乡村,可能会出现大量美国这样有机农场模式!值得学习
【大地游记】乡村,诗意的栖息!——守护大地山西见证之旅(上)
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结,才是真正的生动
她是清华博士后,毕业后放弃找工作,包地当农民,现状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