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懂感恩?

 

如今“感恩”是一个高频词汇。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感恩,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中,受帮助者合唱“感恩的心”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

感恩是个好事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每天想出三件感到感恩的事情,可以有助于长期提高幸福感。如果是做感恩拜访或者写感恩卡片之类的,可以立刻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不过我也有一些担心。学校在做感恩活动的时候通常有一个前提,就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不懂感恩,所以要加强感恩教育。是孩子真的不懂感恩吗?还是我们自己也不懂什么是感恩呢?

我们在做感恩教育时,通常是以激发内疚感为方式,比如让孩子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父母生日,居然没有为父母做过点滴小事,最后让孩子涕泪横流地下决心要回报父母。

积极心理学家在谈到感恩的好处后还提到感恩有一个不那么好的表兄弟,就是亏欠感。亏欠感是一种债务,是一种负担。而我们似乎就是在通过加强亏欠感、内疚感来激发感恩。

很多时候,我们换了词汇,其实骨子里面还是一样。表面上我们在做感恩,骨子里面的概念,有中国传统的孝道,还有中国式的报恩观念。

所有的人际关系里面有两件事很重要,就是爱与自由。爱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结,而且是不以功利为目的的,而自由是关系中彼此的独立。无论是孝道或是报恩,某种意义上把人际的付出视为一种债务,即所谓人情债。在债务里面,既贬损了爱,也束缚了自由。

真正的感恩,是在自觉自愿中的欣赏和感谢,是感于内而形于外的表达,是用心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而非基于亏欠基础上的还债。有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感恩观念比较强调回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但欠缺一种普遍性的慈善观念,这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感恩观念其实更多是一种债务观。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不对等的。家庭系统排列大师海灵格认为,健康的家庭模式是孩子接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将这种爱传递下去,好好地爱自己的子女。

我们常常说爱,其实爱当中还包括被爱的能力。子女晓得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与爱是无法计量与偿还的,而在灾难关头他人给予自己的援手,如果说是债务的话,同样也无法偿还。对于一个能够接受爱的人,并不将之视为债务,而是能够接受他人的善意,用心感受他人的美好,自己带着被爱的感受好好地生活下去,在有机会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恩,在有余力的时候去帮助自己能够帮助的人,那才真是懂得感恩的有情人间。

歌曲“感恩的心”里面有一句很好的歌词,即“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不是债务和负累,而是一种爱的能量,一种心灵的丰盈和自由。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1. 感恩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所以希望孩子感恩,父母自己需常存感恩之心,感谢生活让自己有机会做父母,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表达出来。如果每天抱怨“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居然没有……”,那不过是以爱为名义的控制,孩子不感恩甚至叛逆也是很自然的。

2. 感恩是一种表达的习惯和能力。在家庭中形成表达感谢的良好的氛围,从孩子会说话开始教他说“谢谢”,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表达欣赏、赞美、感谢。

3. 形成一些家庭仪式,在节日、生日、纪念日时互赠礼物、卡片,注意不只是孩子的生日,还包括父母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让孩子不是家庭唯一的关爱中心。在这方面,父母也需要有被爱的能力。

4. 感恩的反义词是将所获得的一切看作理所应当。在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时候,适当让孩子知道其中的辛苦。对于孩子所做的点滴努力,也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将之视作理所应当。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而非要什么就给什么。

5. 当孩子接受了他人帮助时,鼓励孩子通过电话、短信、卡片、上门拜访等方式表达感谢,让孩子通过实际的感恩行为体验感恩带来的积极的人际互动。注意在鼓励孩子表达感恩时要强调帮助者的善意和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强调你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这种亏欠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附图)
陈学琴--家庭教育中母亲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家庭教育每日精进分享44
教养子女231003
三代人的婚姻观念:70后忙复婚,80后忙离婚,90后忙结婚
家长应该注意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了你的孩子你该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