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商不够不能搞学术?
“就像曾经从数学学院出走那样,到博士三年级,我再次发现,我并没有那么适合做学术。因为读博不仅需要读书、写论文,还需要社交,学术圈同时也是一个人际圈。而用我导师的说法,我在人情往来方面有点“缺根筋”,常常听不懂别人的言外之意,就像高中那时候一样。”
这是一位北大女博士关于学术的自述。这段话出自一篇关于一名北大女博士主动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的报道中。当时,舆论都把焦点聚集在这位北大女博士“高职低就”这件事上,很少有人能注意这一点。
那篇报道我曾让我的学生讨论,其中一位同学提到了这一点。但他好像认为这理所当然,好像学术本来就是如此。——学术圈同时是一个交际圈,“缺根筋”不能搞学术。他们对此怎么毫不惊讶?什么时候学术变成这样的了?
我最初的科研启蒙是小学老师讲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沉迷于科研,把手表当鸡蛋煮,走路还会经常头撞到树或者电线杆。因此,我据此认为,科研是一帮“傻子”干的事,搞科研的人就应该“缺根筋”。然而,当我进入到所谓的学术界后,颠覆了我这纯真时代的认知,正如那位北大教授所言,“缺根筋”是搞不了学术的,特别是文科的学术。
有的人一时在行政上不顺,就会赌气,想辞去行政职务,转战学术界。这样的人就像纯真时代的我一样,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学术界是一片净土,是性情之地,是可以任意撒野放飞自我的游乐园。可事实终将告诉他,行政搞不好,“学术”同样做不好。不能说学术比行政更那个,但至少不亚于那个。
在科研院所,是否能拿到基金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给后辈铺路,单位常会请基金大户做报告,传经送宝。大户们以胜利者自居,在台上滔滔不绝大讲本子如何如何重要。言外之意,似乎只要有一个好的本子,就能百发百中似的。我常对此莞尔一笑。
无可否认,本子很重要。但单靠本子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那些声称靠本子就能拿到基金的大户们,不是具有爱因斯坦般的科研才华,就是具有卓别林式的表演天赋。
我常对我的学生说,你们知道雇主凭什么给一个博士那么高的待遇吗?我说是因为博士论文能测出一个人最强的综合素质。知识技能逻辑抗压,这些我的学生们都能理解,但我说能测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他们却有些迷惑。我只能浅浅地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综合素质不过硬,能做问卷吗?谁会搭理你们呢?
我并无意将情商和智商对立起来,也并不完全赞同“缺根筋”就无法立足学术圈。但一些人因情商不够,成为学术界的losser,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我想表达的是,一方面,我敬佩那些凭着“智勇双全”成功杀入学术界的人们,正是因为他们才推动着“学术的繁荣”,并进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繁荣,并给我们带来福祉;另一方面,我同样敬佩那些由于“缺根筋”“情商不够”,主动疏离主流学术界的人们,正像那位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却甘愿做一名中学教师的北大女博士一样,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忠于内心的勇气。
我特别不愿意舆论把他们形容为“不思进取”者(除非他们真的如此)
在这个有些浮华的时代,他们是显得好像有些奇怪,
然,唯有如此,他们才更加令人敬佩!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到来的2022。
祝大家平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博士生的职业选择:坚持学术,还是退出?
​Nature报告:中国博士真的太艰难了
如何在学术界生存下来?(一)劝退篇
女性搞学术真的不行吗?
那些年出国的博士后,都去哪了?
那些硕博期间科研灌水,狂发论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