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傲慢、封闭和愚蠢的心灵,谁来解放?

题图: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这话出自哲学家罗素,王小波将其视为精神偶像——在王小波的文章里,常会出现“罗素先生说……”这样的话术,有人甚至说他“不说罗素就会失语”。不管是不是夸张,但罗素对王小波的影响之大不难窥见。

事实上,不仅是一个王小波,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位西方大哲的思想,影响和指引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而罗素哲学的目标,就是将人类从傲慢、封闭和愚蠢的心灵中拯救出来。





本书是罗素的知识论作品集,首次汇编《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作品,形成了代表著作、课程讲稿、毕生回忆录参照阅读的文本结构。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知识获取的方法,欣赏逻辑推演的魅力,获得免于平庸、勇于质疑、持于求知的精神力量



来源 | 未读

伯特兰 · 罗素,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现代分析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西方哲学史》在中国畅销四十多年,至今已经成为西方哲学史的代名词。

三种单纯又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他的四次婚姻和无数情人的丰富情史便是成果和证明。而丰富的著作和无数的身份标签则证明了他对知识的热切追求。同样,作为最重要的身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热情称赞同样佐证了他这一“激情”。

在《哲学问题》的结尾,他这样热情地称赞哲学的价值:
除了在展示人们未曾怀疑过的各种可能性方面的功用,哲学还具有另一种价值,兴许还是它的主要价值——通过沉思来获知客体的伟大之处,使人们从自私狭隘中获得解放。 

另外,对数学和逻辑的热爱,让罗素成为一个冷静的人,也让他的哲学沉思显得自由而公正。

他号召人们打破固有的生活圈子,走进客观世界寻求知识,在哲学中探索稳定的观念。他希望以知识作为基础建立哲学世界,带领人们找到生活正确的道路:
我们必须扩大自己的利益版图,将整个外部世界收入囊中,如若不然,我们就像深陷围城的守军,心知无法逃脱,只得丢盔卸甲。

这样的生活毫无和平可言,只能在不忍放手的欲望和软弱无力的意志之间不断纠缠。

无论如何,如果想要活得既伟大又自由,就必须逃出这种樊笼与斗争。
哲学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却能提供多样的可能性。

——罗素

那么,罗素所赞扬的哲学能为我们指明正确的道路、人生的意义吗?

对此,不同的哲学家给出的回答也并不相同。

叔本华说,人生是欲望的囚徒,欲望无法满足就会陷入痛苦,欲望得到满足则会走向无聊

尼采说,人生本没有意义,需要人们重新评估价值,主动为人生创造意义

海德格尔说,你确定生命有意义,那就去生活吧,让意义自然展现

萨特说,人生注定受苦,我们注定要自由地追逐意义

这些致郁的回答,显然无法让罗素认同。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人,罗素致力于让一般的哲学尽可能地亲近常识。他反对过度使用复杂概念和无用的术语,认为细致的语言分析和慎重的词语使用,便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

当然,对罗素来说,人生意义的追求,要回到一个问题上: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追问世界的本质,成为罗素毕生的知识追求。

于是,罗素的哲学以下面的问题作为开端: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能确凿得让理性之人无法怀疑?

他的思考开始于一张桌子:这张桌子看上去是长方形的,棕色而有光泽;它摸起来很光滑,微凉且坚硬;当我轻轻敲击它时,它会发出一种木头的清脆声。

读到这里,相信任何人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这样一张桌子,但是仔细想一想,桌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显然会产生或明或暗不同的效果;看似光滑的桌面,在显微镜下也会凹凸不平。所以,同一个客观存在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外部世界看似性质恒常,但是我们从中获得的知识只能基于个体经验。

那么,感官可靠吗?经验可靠吗?现实存在吗?

如果感官可靠,一张桌子就不会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如果经验可靠,就像今天太阳升起所以明天太阳也一定会升起,那么鸡会不会困惑,为什么每天都来喂食的人最后却把自己送进屠宰场?

如果现实一定存在,那“缸中之脑”的疑问如何解释?我们又如何分清梦境与现实,毕竟发生在梦中的海战,也如同现实一般真实?

PS.

缸中之脑: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你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一切仍然正常如初。对于你来说,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身体的运动、感觉也都还在。你的大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输入你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你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比如你现在正在读的这一段荒唐而有趣的文字,可能也是代码的一部分。

有关这个假想,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所以,哲学能给我们一条明确的道路吗?似乎也不能,正如罗素所言:
对于哲学提出的这些怀疑,哲学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却能提供多样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足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将我们的思想从习惯的掌控中解放出来。

于是,哲学在降低了我们对于“事物是什么”的确定性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对于“事物可能是什么”的知识。

至于从未经历这种解放的那些人,哲学可以驱除他们身上傲慢的教条主义,同时,通过向我们展示日常事物的不熟悉的那一面,哲学能让我们始终保持鲜活的好奇心。

罗素向我们展示的哲学,可能并不会告诉我们像“1+1=2”那样确凿的答案,但是他对于知识的追问,打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惯常体验,而哲学的价值,正是在这些不确定中去不断求索。

如果你对哲学、对罗素感兴趣,不妨去读读《罗素哲学三书》,这本书是罗素的知识论作品集,首次将《哲学问题》《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我的哲学之发展》三部作品集结为一,形成了哲理讲述、讲座文稿、回忆录参照阅读的立体文本结构。

《哲学问题》,罗素在晚年回忆录中称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说明了我的各种看法”,将其视为一生之代表作。在这一部分,罗素思考了知识的来源,分析了逻辑思考的方法,总结了哲学研究的价值。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罗素在哈佛大学的“洛厄尔讲座”的讲稿,完整阐述了他的哲学理论,提出只有经过逻辑分析,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在这一部分,罗素强化分析了逻辑分析法的本质、适用性及局限。

《我的哲学之发展》,是罗素回顾人生写下的回忆录。书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对康德、黑格尔的批判,介绍了《哲学问题》观点的形成背景,做出进一步的更新和补充。在这一部分,可以看到罗素如何一步步成为特立独行的“思想者”。

哲学追问着人生的意义,但对这个问题,任何直接的回答都不会是好的哲学。正如罗素所说:“我们研究哲学,不是为了对它提出的问题找寻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哪个答案肯定为真。”

但是,哲学的思考依然有其价值,人生的意义也只有在不断的追问中才能得到解答,因此哲学研究的是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关于“可能”的概念,丰富了我们心智层面的想象力,减少了锁闭心灵、让我们无法思考的教条式定论。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哲学的沉思来体会宇宙的伟大。这样,人的心灵也会随之越发伟大,直到与构成其至高至善的宇宙融为一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素论哲学的价值
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2)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哲学家罗素说,它有着两个作用
罗蒂:分析哲学与叙事哲学:哲学在线
书摘《诗人哲学家》周国平主编
国学在当今的意义:心灵鸡汤亦还是心灵的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