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土伏火   厚土伏火
userphoto

2024.06.13 北京

关注

​“补土伏火”理论是基于《内经》《难经》关于五行中土火关系的基础,发展而来的。金·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的论述及其“甘温除热”理论,为“补土伏火”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内外伤辨惑论》:“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中土脾虚导致的“阴火”,不可单纯以寒制火,亦不可单以肾水伏制,犹如阴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得湿愈焰,遇水益灼,唯以甘温保元之剂,以补为泻,以升为降,才可使阴火自降而复其位,即所谓“土厚则火敛”。而对于这一理论论述最详者,当属清代名医郑钦安,其著作《医理真传·五行说》中云:“五行之要在中土,火无土不潜藏”“脾土太弱,不能伏火,火不潜藏,真阳之气外越”“其元阳外越,而土薄不能伏之,即大补其土以伏火。”提出补土伏火法,以理中汤加砂仁、半夏、茯苓温补脾土治疗土虚阳浮的水肿。郑氏在封髓丹方解所云甘草伏火,是指甘草补土之虚而能伏元阳外越之虚火。他在四逆汤、潜阳丹方解中均视甘草为伏藏真火之品。经蒲辅周用数十年临床经验证明,封髓丹是补土伏火之方,土虚则浮热上炎,多年反复口腔溃疡,脉虚者屡效,较清胃火之法,另开一法门。这一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临床不断发挥, 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一、“甘温除热”与“伏火补土”

二者俱以补土为法,从治则治法的角度,可以将甘温除热法看做补土伏火理论的实际应用,甘温除热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小建中汤等著名方剂均是该理论的经典实践。“补土派”代表李东垣著有《脾胃论》,该书论述了“甘温除大热”理论。甘温除热法是运用甘温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导致水火升降失司,阴阳气血亏虚,而临床表现发热的治法,属于反治法范畴, 符合“热因热用”。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味甘入脾,随脾所喜,则为补,补中气,实脾胃,补土伏火。补中益气汤虽遵循治法原则,而临床不拘于此法,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二、特色方剂

理法方药一以贯之,方随法出,封髓丹和附子理中汤是代表性的补土伏火方剂。封髓丹出自《医理真传》,组成:黄柏、砂仁、甘草。方中黄柏主泻相火而清湿热,禀寒水之气入肾,为口疮要药;砂仁养胃醒脾,除咽喉及口齿浮热;甘草补脾胃,实中土以伏藏真火,是方交心肾,和阴阳,补中宫,伏虚火。附子理中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炙甘草。尤在泾于口疮脾胃不足,虚火上炎证,以附子理中汤补中气,暖脾阳治之。人参、炙甘草因“甘入脾”补脾本味,益气养阴,阴为阳之基,体充则其功可达,干姜、附子温补脾阳方可达脾用,白术体用兼补。诸药合用,体用并补,脾胃得实,则虚火的敛,杜绝“脾胃气虚,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之弊端。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刘力红认为附子、干姜都是大温大热;方中甘草,一可以解附子之毒,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补土。四逆汤证是阴寒内盛,肾阳不足,此时若只用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之品,易造成水中之火上越,而成死证。用甘草,补其土。因土能藏火,可以使附子、干姜之热变成持续的温煦作用,从而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从方药应用的角度论述了补土伏火。

土德不厚,脾胃虚弱,火失所制,不能安守其位,燔灼为患。且火性炎上,土不伏火,多伤于上。补土伏火法是以土火关系为理论基础,根据脏腑特点运用的治法之一,历代文献论述虽少,却颇有内涵,临床应用广泛,五脏皆分阴阳,兼备精气血津液,且土有阳明太阴之别,补土伏火补于何,以何药补之,均值得探究。


            厚土伏火

“厚土伏火”为培补脾胃、敦厚中土,针对脾土卑监,中气亏虚而致虚火上炎、虚阳外越所引起的一种以“火”、“热”为主要症状的治疗法则。

随着中医理论和医学实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温补法治疗火证即“厚土伏火”,作为一个支系发挥独特作用。

“厚土伏火”的含义“伏”也作“服”。厚土伏火法治疗火证亦可分为两点,一是指用土覆火,使真火旺盛,即厚土“扶”火;二是指以土服火,使相火归元,虚越之阴火下潜,即厚土“服”火。

厚土伏火之土指的是脾胃,在经方看来属于太阴病。厚土顾名思义是使土厚实,也就是补益脾胃,温补太阴。

厚土伏火之火一般来说是指肾中虚火,土虚则水中之阴火无所抑制而上炎。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阳)为釜底之火,就是锅下的火,锅下的火需要锅的压制才能安稳于位,反之,锅中无物则火失所制,不能安守其位,燔灼为患,且火性炎上,土不伏火,多伤于上。

关于补土伏火法的证治,最早出现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篇”中“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尤在泾解释为:“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以。”

厚土敛火的提法首见于尤在径《静香楼医案》:“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蛆,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体土厚而火自敛”。 

尤氏所谓腹内积久之沉寒,皆由脾胃阳虚所致,脚中聚集之残火,亦因土伤而起。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尤氏之说概指此言。故用四君子汤加干姜、益智仁厚土以敛火。

郑钦安《医理真传》中讲到:…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任将火煽红,而不覆自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

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这也是厚土伏火的另一种体现,即避免用大量附子之后伏火上炎。这在李可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补土才能伏火?
“补土伏火”与封髓丹
补土伏火火有虚实,虚火又有阴虚火炎与气(阳)虚火不安位之别,气(
引火归元”辨析“
治痰通气 遍涉五脏
一顿吃两碗,一年不长个?一碗经典攻补兼施方,给“大胃王”调理胃强脾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