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道论。这主要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代表。他们认为道是世界的开端。作为开端之开端,道甚至是先于天地...
第一、道论。这主要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代表。他们认为道是世界的开端。作为开端之开端,道甚至是先于天地的产生的。道自身没有外在的根据,而只有以自身为根据的内在根据。道只遵守自身的法则。但道是天地万物的产生者。没有道,万物便没有自身存在的根据;有了道,万物便有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基于如此重要的理由,万物都遵循道自身的命令。

第二、气论。中国儒家和道家的许多思想家都认可这种观点。通天下一气也。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存在着。可以说,气是一种神秘但又显明的存在者。一方面,气是神秘的。它不能等同于天地之间的任何物,更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某种气体;另一方面,气是显明的。它充满天地之间,贯注于万事万物之中。如此理解的气是天地构成的最基本元素。

万事万物没有不是由气形成的,无论是有形的存在者,还是无形的存在者。气也是同类事物联系的中介。如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气还是推动万物运化的动力。气聚之成物,散之毁物。气促进了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在这样的意义上,气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无极而太极。所谓无极就是没有物的特性,超出有而成为无;所谓太极就是最高的开端,也就是最本原的开端。

第三、理论。这主要以程朱理学为代表。他们认为理就是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法则。它是自在且是自明的,但充满天地,支配万物。理先于天地。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无此理便无此天地。天地只有一理。但理一分殊。人人有一理,物物有一理。理学的理和道家的道有某种共同点,即天地自然性。但道家主要是探讨道和万物的关系,而理学则主要是以天理论为其心性论奠定基础。另外,比起道的不可言说,理则获得了更丰富具体的规定。

第四、心论。这主要以陆王心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心就是人心,且是已有的,先天的。但心并非是一般的妄心,而是纯洁无杂的本心。陆九渊认为,天地万物之理皆存在于人的心灵,同时人的心灵包括了万事万物之理。故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则发展了陆九渊思想,不仅心外无理,而且心外无物。人的心灵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没有人心,天地万物是幽暗的、遮蔽的。有了人心,天地万物才能显明和敞开。物的死寂和明白相关于人的感知与否。可以说,正是人心让天地万物存在的意义生发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淮南子》的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1)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宇宙有开端吗?宇宙之前是什么?老子是如何论述这个不解之谜的?
庄子老子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五章
宋明理学中的宇宙论与形而上学 | 段重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