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哲笔记3

康德哲学

在休谟那里,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等于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又等于先天判断和后天判断的区分。做如此区分是为了把传统形而上学,从知识领域排除出去。数学的判断:康德把数学判断归于综合判断,而不归于分析判断。他说数学判断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判断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种逻辑蕴涵关系;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这些判断的主词不包含谓词的意义,那些说明了事物、原因、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形而上学的判断:既陈述了一个事实,又表达了一种理想。

康德把刺激感官的对象称为物自体,他把感性接受的表象称为感性直观。感觉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因而是不可认知的,知觉是用判断表达的感性经验,知觉判断所对应的认识,即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他把感性对物自体的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直观形式,也就是感性用以综合感觉材料的能动性,就是直观形式。感性直观的质料是被给予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感性直观的形式则是先天的,确切地说,直观的形式先于感觉而存在,并不依赖于感觉。直观形式的作用使得感觉能够被认识,得以成为感性经验。

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因为空间是我们的感官接触到的外在现象,时间是我们的意识感受到的内在现象。先验实在论认为,时空作为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的物自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幻相”,因为他们把人类所特有的主观性混淆为事物固有的客观性。先验唯心论认为,时空不能脱离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经验的对象是物自体对我们的显现,仅仅是现象,物自体是不可经验的先验对象。虽然时空只是人类的主观形式,而不属于物自体,但物自体向人显现的一切,都在这些形式之中,时空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形式。就人类而言,时空是主观的;就现象而言,时空是实在的。

康德将自我意识当作统觉,统觉是指把形形色色的直观材料,统一为一个概念的综合能力。统觉的统一性原则表达为分析命题,即所有我的表象都属于自我意识。康德把自我意识作为综合统一的能力,而不是笛卡尔说的精神实体。从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出发,康德建立了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这里的客观,是指普遍必然性,即一切被自我所意识到的表象,都按照某种普遍必然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逻辑判断反映的正是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功能。

与理性相对应的逻辑形式是推理,从推理的形式可以推出理性的最高概念,灵魂、世界、上帝就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康德称之为先验理念。传统逻辑的推理形式是三段式。直言三段式所指向的是,一个自身不再是宾词的主词,这就是“灵魂”的概念;假言三段式所指向的是,一个不再以任何事物为条件的前提,这就是“世界”的概念;选言三段式所指向的是,一个自身不再是部分的整体,这就是“上帝”的概念。

判断力是“一个处于知性和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不是一种独立能力,它包括认识能力、情感能力、欲求能力。判断力中的认识能力又可分为规定判断力、反思判断力。知性使用范畴思考感性直观,用自然法则决定经验,属于“规定判断力”;不是从范畴、法则出发来决定特殊事物,而是从特殊事实和情感出发寻求普遍目的,属于“反思判断力”。反思判断力又分为审美判断力、合目的性判断力。审美判断力是按照某个规则而不按照某个概念,来评判事物的特殊能力,它与趣味或鉴赏相关,用愉不愉快的情感评判感性对象;合目的性判断力是按照以逻辑方式,借助知性和理性的概念,来评判事物的整体和目的。

费希特哲学

费希特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意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要么从意识到对象,要么从对象到意识。他认为,唯物论无法说明从物质客体到意识的过渡,但是唯心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第一原则只与主体有关,与物自体无关。纯粹的自我是行动不是实体;一切都因意识活动而发生,都只能作为自我意识的表象而存在。自我是绝对自由的活动,不会囿于自身,只有“设定”非我(意识活动展现出的对象和内容),才能在所有经验中展开自身。这里的“设定”,是“自我”的“本原行动”,不但决定意识,而且决定存在。

谢林的自然哲学

斯宾诺莎区分了“能动的自然”和“被动的自然”。谢林认为,自然整体是能动的“世界精神”,当它分化为对立面时,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力。在最低层次,自然表现为运动着的物体;在较高层次,自然表现为光、磁、电、化学等现象;在最高层次,自然表现为有机体整体即自然本身。谢林的自然哲学被黑格尔所继承发展。

黑格尔哲学

独断论认为,自己发现了终极真理;怀疑论认为,哲学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总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全体,但全体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完满的那种本质。全体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全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比以前的体系更高级,它克服了以前体系的缺点而保留其优点,当它被新近的体系所推翻时,又保留了自身的优点而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哲学家们都寻求一个自明的或者具有通过逻辑论证的必然性的前提作为出发点,以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但黑格尔对这些做法都不满意。

黑格尔形象地把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内容。黑格尔的逻辑体系是范畴的圆圈式运动,真理性不依赖于起点,它存在于由贫乏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东西,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本质;而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它的存在在于实现自身,完善自身的能动性活动。意识和世界的一切都是这个唯一无限的实体的自我展开。黑格尔把实体称为上帝,把“绝对精神”等同于上帝。只有把所有完善的概念都统一在“上帝”的主词之中,才能达到关于上帝即实体的知识。

黑格尔的存在论

① “过渡”:存在论范畴的推演是“过渡”,其特点是通过亦此亦彼的“中介”范畴,把两个非此即彼直接对立的范畴统一起来。

②“纯有”:第一个范畴是“纯有”,就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空洞概念,等同于“无”。通过“变易”的中介,“有”与“无”相互转化,在生成和消失的运动中,过渡到“定在”的范畴。

③“定在”:“定在”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性。“质”直接内在规定“某物”的存在,“量”是与其存在不相关的外在规定性,通过“尺度”为中介,达到“质”和“量”相互转变的统一。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的过程”,“尺度”是“度量交错线”,量变超过了这个界线就会发生质变,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黑格尔的本质论

①“同一”: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的同一”。

②“差异”:外在的“差异”与内在的“同一”相互反思,不仅同中有异而且异中有同。

③“矛盾”:在“对立”中,双方相互否定和排斥,同时又相互依存和包含,这就是“矛盾”,是对立双方的扬弃。“扬弃”有“取消或舍弃”和“保持或保存”的“双重意义”。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现象”是扬弃了的内在“本质”,把本质表现于外。

黑格尔的概念论

①“主观性”:黑格尔对形式逻辑进行了全盘改造,认为真实的概念是“具体概念”不是“抽象概念”。“具体概念”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概念自身是具体的,因而是能动的。

②“客观性”:客体经历了从“机械性”到“化学性”,再到两者统一的“目的性”的发展,而合目的、活动的客体就是“理念”。

③“理念”:包括“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生命”是直接的理念,只有纳入“生命”才谈得上认识;认识是为了扬弃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片面性达到统一的真理;“绝对理念”以扬弃的方式把所有范畴包含于自身,它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存于全体的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说明】【说明】哲学的工作:表象(观念)、抽象思想、概念,思想的能动普遍性和思想的规定普遍性是一致的
意识篇:15、自我意识的切入和主导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 15-22
邓晓芒:康德的'能力'和'形式'
基于王东岳的哲学观,看懂康德哲学就太容易了
康德的批判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