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百味172:湖南桃源县的老书记刘行悌想回“世外桃源”

作者:田桃源

编辑:刘静 刘芳(刘行悌儿女)

1969年10月1日,刘行悌到桃源报到,这天,桃源县主要负责人张道荣跟他谈话:“农业的大担就由你来挑了。”

五个月后,刘行悌被明确为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县革办主任。

1971年5月,刘行悌正式任职桃源县委书记,次年进入常德地委常委。

怎么改变桃源面貌?主攻方向在哪里?他决定先做调研。

第一站是去理公港区的瓦尔岗、杜坪考察。这里山高石头多,旱田滂田十年九无收。 有一年因干旱,一千多亩田没打一粒粮食。

那时,有些塘渠水坝有名无实,不能盛水,渠道渡槽失修,堵得堵,垮的垮,且不配套,有水也难通。

那时,桃源还有个大隐患,每当山洪暴发,塘库地田冲毁,淤泥沙石成堆,也成了农业上一大灾害。有一年,理公港的小河口大队,好几十亩平原良田,一夜之间冲成废墟。

那几年,刘行悌徒步跑遍了60个公社、1000多个生产队,渴了喝口山间泉水,饿了啃自己带的玉米棒、红薯,一天爬坡上岭几十里。

通过调研,他认识到: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桃源的命脉。桃源粮食稳产高产的关键,一定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改变桃源面貌!

1973年,向大自然进军的号角正式吹响。

县委首先在枫树公社率先做出样板。刘行悌亲自上阵,公社密切配合,从规划到实践,以白洋河流域的尾段粟林河为基地开始改造。

奋战了几个冬春,便绘出了一幅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新画卷:

丘、坪地区得益于水库、渠道,水田实现自流灌溉。丘区、坪区大小荒山植树造林,队队实现山林绿化: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队队通车;平区水田基本实现田园化;电力充足供给加工、照明,队队通电。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项坚持高标准。

山上植树已全部成材成林;水电利用越来越广泛、科学合理:渠道渡槽像长龙,上面通水,下面跑车,车水马龙,旱涝保收,特别是粟林河坝电站的建成,发挥着巨大的威力:旱来能抗旱,水轮泵打水灌丘区:电排提灌灌山田;田河水库水自流平区。涝来能排涝,平区内涝,电排灌溉自立门户,排灌分家,能灌能排,确保旱涝无忧。

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不仅为农田丰收奠定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也为种植、养殖、加工业的发展和兴办工业厂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社队企业跃上新台阶。

七十年代,枫树公社粮食亩产稳定在千斤以上,自然是得益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敢叫日月换新天。群众歌唱道:“河水听摆布,荒山披绿装。”从没见过河水绕山走,从没见过荒丘成园田,还有那闪烁电光威力大无边 !

如果说枫树公社为全县树立了一个综合治理的样板,那么,竹园河坝的兴建则为桃源提供了一个艰苦创业、自力更生、造福一方人民的好典范。

竹园河坝电站的兴建,也是实地考察后萌发的计划。那年,刘行悌同当时县委办秘书蒋文藻步行一百多华里,从先天下午走到次日才到达竹园。

左二为钱正英部长、左四为刘行悌

不久,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考察竹园,极力支持县委这一举措,就这样于一九七九年冬工程一炮打响了。 工程最大的困难,一是难度大,二是资金缺。难就难在要从几十里以外取土,再由劳力挑上堤。水运、机运加人工运土困难可想而知。当时几乎船只调光,连渡河也要靠划竹排过去。

五年时间,河坝、电站、水库同时竣工。电站发电量达12000多千瓦, 每年电业纯收入达300万元。农田抗旱无忧,竹子运输出境方便,社队企业迅速兴起,给农民带来了收益。

接着,两河口、芦花潭、戈尔潭等水库相继建成,建一处受益一处,且有的是当年建成当年受益,像竹园工程一样,同样都是自力更生干出来的!

紧接着开发白洋河流域,梯级开发,拦河筑坝,共建小水电站四处,工程亦是感动天地。自行设计、自筹资金、自己施工的九溪河坝,自力更生建起了省内的自动浮体阀。

刘行悌和公社书记挑土、下水打桩,同群众一道劳动。前来桃源参观的苏丹总统,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外交部副部长何英、省地委书记陪同下目睹九溪河坝工程壮观、感人,纷纷投入战斗,挑土劳动。

一个“百万投资、百万土石方、百万劳动日”的三个百万工程,仅仅用三年时间便建成受益。

尔后,又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兴建、整修塘坝、水库、隧道、渠道及完善水利设施配套的歼灭战,能灌溉四十多万亩的黄石水库,渠道因“文化大革命”失修,当时有三分之二以上面积不能受益。

经过高标准修复,水畅通无阻,使五六十里外的下游农田,实现水旱无忧。水利建设硕果累累。兴建的大中型水库,七十年代末达到277座,其中大中型10座,比六十年代末增加了96座,其中大型5座。

新建山塘河坝臼从六十年代末的4.12万处,七十年代末增加到4.96万处;新开渠道达3838.37公里,比六十年代增加2316.37公里;新建隧道由六十年代的398个、22009米,七十年代末增加到1657个、93786米;增加了1259个、71777米;

新建渡槽260座、16736.7米,比六十年代的63座、3276米,增加197座、12460.7米;特别是小水电站,发电量增加惊人,六十年代末电站仅有10处、115台,发电量338千瓦,七十年代末达到46处、155台、29578千瓦,增加33处、144台、29240千瓦。

新建泵站27处、115台,比六十年代末增加15处、115台。排灌机埠新建亦是成绩斐然:六十年代末仅有37处、54台、466千瓦,七十年代末达到278处、321台、18050千瓦,增加241处、264台、17584千瓦。

全县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社队、街道、企业骤然升起,农村工业产值达1974万元,街道工业达718万元,比六十年代末成倍递增。

左一为邹言龙、中间为刘行悌。罗昌敏摄

由于桃源在水库、塘坝、电排、渠道管理工程居全国第一流,因而迎来全国水利现场会在桃源召开,四十多个国家元首及代表团纷纷来桃源参观,名噪一时的桃源,震动了国内外。

全县旱涝保收面积,由六十年代末的47万亩,七十年代末增加到93万亩,增加46万亩,桃源历史上缺水低产的落后局面基本解决。

治水又治山。1971年县委在畲田营造样板林,几百亩荒山绿化成林成材。1972年,刘行悌又在马头山搞了六亩指挥林,全县铺开指房、马头山等四个大样板带动全县。

一个绿化荒山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宜林荒山面积130余万亩,几年奋战,营造油桐、松杉、果木等经济林木80余万亩,全县初步实现绿化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县委副书记黎玉书同志负责造林总指挥,他精心规划、科学营林,踏遍青山人未老,带领全县人民大干林业立下汗马功劳。

桃源,山变水变,田变产变,归根结底是人变了,旧貌换新颜,成为当年全省第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试点示范县之一。

全县农业总产量由六十年代的63997斤,七十年代末增加到101243万斤,总产量净增37246万斤。人平生产粮食由85斤,提高到人平生产1219斤。国家贡献增大,上交增多 ,老百姓再不饿肚子。

1979年上交3亿6800斤,人平贡献443斤。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1632.4万元,比六十年代净增7329.28万元,储备增加。社员口粮和收入,也是成倍增长,一举改变了桃源贫穷、落后的面貌。

南方13省农业座谈会期间,刘行悌受到毛主席接见,邓小平同志主动与他握手问候。

1978年东渡日本考察回国,被选为省革委委员:1979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刘行悌调省林业科学院任党委书记。至此,结束了在桃源十三个春秋的工作生涯。时年四十九岁。

刘行悌后调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任职,退休后享受副部级待遇。

【旧貌变新颜】太极摄郎供图

政声人去后。刘行悌在桃源勤勉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桃源人民永远记得他。

吃水不忘挖井人, 刘书记,我们桃源人民感谢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猪价涨跌看桃源县养殖效益的变化
这,才是真实的桃源 “桃源”非浪得虚名
桃源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三招助发展
桃源县森林防火启示录:五大体系筑成“防火墙”
湖南桃源县富硒产业由大变强—— 走进“硒乡”看希望
为报复他人实施绑架 男子潜逃数月被桃源警方抓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