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觉醒》:拒绝“伪努力”式读书,用“触动学习法”读书

当前有很多的听书产品,读书达人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将一本具有丰富内涵的书解读完成,提炼大纲和主要思想,并将这些“大餐”呈现在读者面前。看完或者听完之后,我们一般都觉得,好有道理,好有收获。

假设我们就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每天“读”一本书,一年我们就能完成300本左右的阅读量。

可现实总是骨感的,就像韩寒《后会无期》电影里面说的:“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回想前两日听的书,内容基本不记得,有些恐怕书名都忘记了,更不用提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究其原因是这种便捷、浓缩干货的学习方式看似轻松高效,实则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不思考的行动往往容易造成利用饱和行动来感动自己。书中提到的阅读金字塔,从浅到深依次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书中也解释了当前这种“浮躁”现象的原因:因为人类总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现实的情况就是,要想真正掌握一项技能,遵循的法则一般都是刻意练习+一万小时法则。速成是不存在的!

那么书中推荐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作者把它命名为“触动学习法”。

所谓“触动学习法”就是只学让自己产生触动点,在阅读时寻找触点,在对自己产生触动的地方做上标记,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读完之后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只是一句话,只要能正在产生触动,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本书也就超值了。

这种学习方法或许并不被主流所推荐,因为大多数人都非常在意形式上的完整。很多读者每读完一本书都要系统地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写读书笔记,摘抄精华,还会画出思维导图。这种方法确实是系统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但作者认为用这种方法阅读,获取了太多离我们现有认知圈太远或需求太远的知识点,无法产生强关联,并纳为己用。

高效的学习一般都是在“拉伸区”进行的,也最容易产生心流。所谓的学习成长,诸如阅读、写作、反思、培养习惯、练习技能、建立知识体系等等,本质上都是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向外扩展。(篇幅有限,下篇文章详述)

分享不易,麻烦关注,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樊登读书法:如何读懂一本书,掌握这6点就够了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书要方法,更要行动!|周末推荐
掌握这几个读书技巧,一年轻松读完300本!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还是无法掌握书中的知识?|洋姜共读会
【教育读书】孟子的三类读书法,学会终身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