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哲学的根源 (上)

“哲学” 一词看似深奥,但也如“大众衣”,百试百搭。如个人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商业有商业的哲学;心理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心理哲学,等等。关于哲学的种类繁多,不能一一列举。不能说他们的存在不对。我们知道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原因。如佛学所讲,都是因缘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环境,生存的土壤和事物本身前后因果相续性而存在。恰是这种因果相续性产生的轮回,构成了事物发展的脉络,构成了整个事物的发展历史。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人类的文明发展也是不断从零碎逐步整合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多元化固然没有错,但事物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下,通过事物内部的量能运动会逐步从松散状态向互聚性发展。由于事物内在密度的增强,这就需要有同步效应。何谓同步,就是要找出各种文明,各种思想的发展共同点,形成共性,贯穿为一体。并能运用这一共同点能解决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人是社会运行发展的核心,是万物之灵首。指导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又是什么呢?无非是心神,也就是人的大脑。准确地说,是大脑思维运行规律和方式。这一点从休谟的《人性论》一书中的哲学观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比如《人性论》一书中认为大脑认知事物的程序是最初对事物接受产生的印象,逐步产生思想活动,最后形成观点。这些理论也足以构成哲学体系的基础观点和分析人思想的方式。如具体的划分,我们可以把人的认知思想体系系统具体的进行分列。在此可以借用佛学的认知法。把人的认知系统地划分为六根。也就是人体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除去“意”, 剩下的五种器官是接受外界的认知系统。说到这里,我们就有了划分。就是主客之分。也就是心神和外界事物的一种划分。心神为主,事物为客体。归根结底就是心物一元的辩证统一。不管如何排斥和不认同主客的说法,但事实却是这样运行的。当人从出生时到记忆力逐步形成。这段时间里他的感知系统也正在逐步成长的完善。对事物的认知从开始对印象的接受可以思考,可以形成人生中初步的一些观点。对事物产生的印象,那是因为感知系统也生成。可以思考,那是因为记忆力储存功能得到逐步开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空间和时间。人的认知系统也是如此。比如,人初步认知阶段是家庭为单位,是以家庭成员及活动范围为主,这是空间要素。 经过时间的发展,生活中每一个微小事物组合形成的量能,构成了孩童的第一阶段的认知基础。同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当这些孩童读小学,大学以及走向社会,这种空间不断的扩大的同时认知系统也在不断接收事物的同时,形成观点的量能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几乎从初步接收的印象开始到最后形成我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等等,都是我们的认知系统接收事物形成的印象 ,再经过记忆力的储存,在长时间和人本身不断扩大的活动中逐步进行思维加工和修正,最终形成各种观点。再比如伦理观,世界观等等,都是这种思维活动对外在事物接受产生的结果。当然,这种认知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是大脑主观思维和客观事物运行后相磨合的发展过程。当主观思维对事物的认知初步产生的印象和经验,然后再利用这些印象所得的经验去对下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如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其对事物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直到形成观念。反之,如收到客观事物的排斥和打击,必然会产生另一种思想元素,那就是“反思”。反思产生修正功能,增加智慧和认知水平,然后对事物重新定位。思维主观功能和外在的客观事物运行本身是互相反馈相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融合即意味着辩证统一地结束了对一个'事物’认知的结束期。这些观点都可以以自身的认知过程 加以分析,可得可信度。

下面,我们再讨论 分析观念具体的形成过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进一步进入核心点。那就是能驱动人活动的动力源是什么?天下熙熙攘攘,皆以利往。利也,欲也。欲是人活动的核心点。我想这一点应该大家都认同。但其中我们也得分析欲也是有成长阶段和分化特性的。

孩童时期,满足初步阶段的欲,确切地说是身体活动所需。比如说吃,喝,穿等等。随着年纪的增长产生了自身感知系统对欲望的需求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了分化。具体顺序如下: 欲---自私(意志力)----理解(包容)----智慧(爱) 欲的正向发展

欲---自私(放纵)-----虚荣(嫉妒)----愚笨(恨)欲的反向发展

本欲产生的自私元素需要意志力进行克制,才能进行智慧的升华。从而产生理解和包容。进一步是侧重与精神层面上的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称之为戒,定 ,慧。一旦达到慧的层面后对事物的认知更是无限广泛,这便形成了爱的基础。前提是要以戒为本。

同样是本欲出发,由于初期阶段没有意志力加以对 没有意志力加以对欲望进行克制,放纵欲望的发展,便会逐步产生狭小的认知观。由此进一步发展会逐步增加虚荣的量能元素。虚荣量能集聚到一定上限点,便会生成嫉妒的性格元素。对身边的事物逐渐变得麻木,尤其是对情感的认知逐步退化。只有对欲望无底线的占有是推动他唯一存在的理由。但是,很可惜。随着对欲望的占有欲不断加强,满足感会越来越短暂。相反,短暂的满足感之后便又陷入无尽的空虚。 结果是形成了于欲的正向发展相反的结果。佛学中说 五欲咸水 贪嗔痴也是来源于此 的发展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哲学
心理学:愚蠢的人才会“爱屋及乌”,因为他们不懂“晕轮效应”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为什么被划分为同一范畴?
《拾相记》轨迹 / No.63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