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构化思维:简单而实用的高效学习法

大家好,我是教你们学习方法的新习君

最近持续的高温天气,确实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对正在紧张而忙碌的考研er而言,更是如此。

最近有同学找到新习君倾诉,考研复习,碰到期末考试,投入考研复习的时间减少不少。为了应对期末考试,试着把新习君以前分享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期末复习中,比如用总结本记录错题和总结做题技巧,间隔复习不同科目等,但效果似乎不太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后来新习君仔细询问,才发现这位同学过于追求具体细节,力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解题技巧,笔记记录很详细,但是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对整个课程的全面梳理,也就是没有结构化思维。

今天,我们就聊聊“结构化思维的那些事儿”。

据说,这也是爱因斯坦最推崇的学习方法。

新习君,你之前一直强调,要归纳总结知识和解题技巧,甚至还说在总结本上,亲自总结知识点。你能重点说说如何总结吗?我们根据你的建议,都准备了总结本,也记得密密麻麻的,但说实话,没感觉到有什么好效果。

新习君:如何在我介绍的总结本上记笔记,的确是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要总结知识点和做题技巧,但是具体如何记录呢?

现在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里,都会介绍在做笔记时,采用“结构化”的方式。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方式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记录笔记时,要学会“定位”和“归类”

新习君,什么是定位呢?为什么要定位呢?

新习君:所谓的定位,其实就是做一件事时,先把握宏观和整体,然后再探究细节

比如考研复习中,你要先清楚准备掌握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在整体知识体系和框架中的位置,然后再深入下去,探究具体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这里的定位,就是找到你学习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在位置

为什么一定要从整体和宏观到细节这个顺序学习呢?

之前,我们也提过,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主要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

仅仅认识宏观、整体,不深入细节,会让你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不甚了了,因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束手无策。

不过,如果只关注细节,而对宏观和整体层面缺乏了解,大概率会陷入细节之中,不能自拔,具体表现为“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甚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一定时期内,比如,在考试前这段时间,大脑能够记住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有限的。一旦你陷入繁杂的细节中,与其他同学相比,你的大脑会承担更大的记忆量。在同等努力下,你的学习效果当然不会比别人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对宏观和整体不够了解,深陷细节之中后,会让你无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联想力和逻辑能力也就很难提高。

新习君,你说的意思,只有先了解总体,然后再掌握细节。这样才能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和精准?

新习君:是的。

现在,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对细节的掌握上,而是对整体的把握上。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人类的宏观思维,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

细节与人们的生活距离更近,而宏大的事物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与关注宏观和整体相比,人们更愿意关注细节,更容易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

二是,注重细节,可能和一些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在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很多无限推崇“细节”的成语和警语,比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也强调抓细节对人的重要,比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诸如此类。

三是,考试主要围绕细节展开,对宏观和整体层面的知识和技巧考察很少

在各类选拔性考试中,各种题型考察的内容,其实都是“具体”而“微小”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很少考宏观性的知识点,几乎也没有一个解题技巧,可以解所有题型。

从所有考试的题面上看,都是要求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也是啊,即便是我们能够把知识和技巧“定位”,但考试时,如果不考,就会感觉做这些功课,很浪费时间,也不值得。

新习君: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是如果你能这么做,真的会让你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在大学,我们学习的教材,其实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编辑的。编撰者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梳理得非常符合学生们的学习和认知习惯。

如果想“定位”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你完全可以按照教材的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进行。之前我们也说过,在用总结本归纳时,可以按照教材目录归纳总结,对你很好地把握一门课的整体知识架构,非常有帮助。关键是,对你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非常有利。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在考场上,会让你很轻松且快速地找到各个章节的知识和与之对应的解题技巧

在选拔性考试中,很少单独考察你对一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会把类似的知识点,一起拿出来综合考,考察你对各类知识点的辨识度和理解度。

如果你有能力“定位”这些知识点,会让你的脑子很清楚,防止掉入出题人故意设的陷阱之中。

二是,如果你能把一些解题技巧,也能实现“定位”,那么在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这些解题技巧,就不需要跨章节

这样,在考试时,你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省去很多寻找解题方法的精力。而中等难度的题,在高考和考研中,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如果能把这部分题牢牢地抓在手上,你的分数就不会太低。

三是,帮助你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建立起联系

一旦你的大脑建立这样的联系,当你做那些跨章节的题目,需要搜索复杂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时,也非常有利。

新习君,在我们对知识和解题技巧“定位”整理之后,是不是还需要对知识和解题技巧“归纳”呢?

新习君:“定位”整理知识和解题技巧,其实也是一种总结形式。但是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

我们还需要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如何归纳呢?为什么归纳呢?

其实,从本质上看,归纳和知识“定位”的原因是一样的,但在做法上却不太相同。

“定位”重视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宏观及整体层面,而“归纳”是把内涵相同、相似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整合到一起

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记忆量,但归纳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你们掌握一类知识和解题技巧后,触类旁通,从而做对类似的题目。也就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新习君,之前,我也归纳过一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感觉对松散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掌握得更加牢靠。

新习君:恭喜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你坚持下去,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归纳的过程,就是你动脑筋分析知识和理解解题技巧的过程。归纳本身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归纳这个过程中。

当然,你还需要把这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归纳在一起,记录在总结本上。因为是你亲自做的笔记,之后再复习时,印象会更深刻,从而节省复习时间,提升复习效率。

新习君,之前,我的同学也对知识和解题技巧“定位”整理,以及归纳总结,感觉还是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总结不到位,在对考试时的帮助并不直接啊,因此很是苦恼,该怎么办呢?

新习君:出现这种情况,本质上是你的同学平时没有把做题和考试,与知识整理和归纳总结结合起来。

如何解决呢?新习君建议大家可以这样做:

第一,按照章节,把知识点总结出来。特别是对那些知识点分散的科目,这样做非常有效

第二,主要从做题中来归纳解题技巧

因为归纳出的解题技巧,都是来自于做题,也就是来自于实践,这种归纳总结出来的解题技巧,自然具有实战价值。

第三,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应用自己总结、老师告诉你的或者参考书上提出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把平时的自测,作为锻炼你掌握或者准备掌握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做题,陷入题海战术。

很多学生做题,并没有想到是为了巩固哪些知识点,是为了训练哪些解题技巧,这样做题的效率真的非常低,这也是我们平时反复批驳的“题海战术”。

相反,有“定位”整理,有归纳总结,做题有目的,做题越多,当然,对提高成绩越有利。

第四,对那些掌握不牢固的章节,集中练习,集中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并通过做题,强化对这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

总之,你要亲自去整理宏观和整体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这种整理和归纳的学习过程,对你提高考试成绩,非常重要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否做好这一点,对你的考试成绩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请持续关注新习考研!

我是教你们学习方法的新习君,是一群经管类博士组成的新习君,致力于“不让环境和智商决定你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方法:形成整体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新学将至:预习技巧解析
高三一轮复习十必须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替孩子收
数理化背诵技巧
送孩子一份学霸的复习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