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结构性解析

Marx's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作者简介:刘秀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及思想史。北京 100044

  原发信息:《山东社会科学》第20202期

  内容提要: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剥离进而建构自己的“新哲学”的过程中,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这其中对思辨哲学“秘密”的揭示尤显重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借助对塞利加·维什努关于《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完成了对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哲学的结构性解析。研究者如果不进入文本内部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悉心辨析,很难理解马克思苦心孤诣探索的思路和逻辑,也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他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新哲学”的意旨和体系。

  关键词:《巴黎的秘密》/思辨哲学/世俗世界/现实的个人/解放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文本学研究”(项目编号:16BZ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他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思想纠葛是一条中心线索。这其中,马克思对作为这一派别哲学基础的“思辨哲学”的分析和批判尤显重要。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马克思就“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与作为“一般观念”的“果品”之间关系的纯学理分析①,鲜有论者涉及马克思结合特殊语境和具体个案进一步展开的分析。而事实上,从《神圣家族》来看,马克思对“思辨结构的秘密”的揭示,并没有停留于抽象的说教和纯逻辑的推理,而是借助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塞利加·维什努(Szeliga Vishnu,此为笔名,原名Zychlinski Franz,1816-1900)对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完成的,思路及其论证都极为具体、形象、生动。所以,只有梳理和甄别这些内容和细节,才能完整把握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结构性解析。

  《巴黎的秘密》(Les mystères de Paris)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欧仁·苏(Eugène Sue,1804-1857)的代表作。这部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共52章,有着上百个人物,故事情节十分错综复杂。小说的内容大致是:盖罗尔施坦公爵鲁道夫曾同年轻、漂亮却充满心计的萨拉·塞顿小姐秘密结婚,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发现了她的不忠,遂将其逐出自己的领地。为了缓解受骗后产生的抑郁之情,鲁道夫去周游世界,想奖善惩恶,帮助穷人,弄清楚使人类受苦遭难的罪恶根源。他来到巴黎,混迹底层社会,乔装巡行,进行拯救“堕落灵魂”的道德感化事业。小说以鲁道夫微服出访巴黎、赏善罚恶为线索,通过对妓女玛丽花、宝石匠热罗姆·莫莱尔、女工路易莎、公证人雅克·弗兰、贵族夫人克雷门斯和萨拉·塞顿以及绰号为“笑面虎”、“操刀鬼”、“猫头鹰”的各种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贵族、下层贫民、罪犯三类人物的生活内幕和“秘密”,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巴黎的社会状况,特别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命运和痛苦,也对上流社会贵族阶层表面上道貌岸然和实际上男盗女娼等情形作了大量的披露和揭发。

  《巴黎的秘密》刊出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甚至越出国界,引起了作为德国思想新锐的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关注,其中塞利加·维什努在《文学总汇报》上发表了《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一文,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转述,并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点评。鉴于此文将这样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捧”成了“超现实”的“史诗”,在转述时进行了“再加工”,加入了大量的虚构和解释,甚至对各个人物作了完全不符合小说原创的“创造性”评判,马克思将塞利加·维什努噱称为“贩卖秘密的商人”。这意味着,如果说《巴黎的秘密》展示了巴黎社会的“秘密”,塞利加·维什努的文章则又制造了一个与此决然无关的、新的“秘密”。

  为了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之“创造性”,马克思对比《巴黎的秘密》的具体情节,对塞利加·维什努的文章在“罪犯世界的秘密”、“上流社会的秘密”等方面所作的“制造”、“转移”等工作作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指出其思维方式的实质是“以纯观念、精神来理解和解释世界”①。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考察了塞利加·维什努“绝对的秘密”的制造过程和技法。他发现,为了把这个“秘密”演绎成一个更加有思辨的设计感、更加接近思辨哲学目标的“思想物”,塞利加·维什努并没有停留于为思辨的“秘密”寻找一个暂时的藏身之所,而是殚精竭虑,赋予“绝对的秘密”以绝对精妙的结构和功能,并且“魔术般”地在这个“秘密”与现实社会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无障碍的“安全”通道,使“绝对的秘密”来去自如、进退适宜,达致了绝对、普遍的境界,然而,这一切却与真实的现实生活、与《巴黎的秘密》所揭示的社会众生相相去甚远!

  一、“绝对的秘密”的结构设计

  马克思指出,思辨哲学的“绝对的秘密”是思辨哲学家设计、创造、建构出来的。塞利加·维什努先是制造出了“秘密”,并把它确立为形而上学的主体,然后为它设计了从“罪犯世界”到“上流社会”的隐藏之地②。同时,他又意识到,上流社会毕竟还只是现实社会的一隅,让“秘密”躲藏到上流社会的内部很难达到与现实世界的同一。因此,继“文明中的野蛮的秘密”和“国家中的无法纪的秘密”以及“有教养的社会的秘密”之后,他又为这个“轻浮佻达、无拘无束”的“秘密”做了“'圣地’——小礼拜堂——门厅——非上流社会”这样一个序列的结构设计:“圣地”是“秘密”的所在地,在圣地周围有个小礼拜堂,由上流社会的特殊集团守护着,小礼拜堂的门厅通向非上流社会,生活在非上流社会的人民被挡在门厅之外。

  显然,塞利加·维什努为“秘密”所做的这个结构设计是异常“精密”的。首先,它把现实社会人为地割裂成上流社会和非上流社会两个部分,还在这两个部分之间设立了一个屏障——门厅,这个门厅的诡异之处在于,“秘密”可以经门厅而出,但被隔在门厅之外的非上流社会的人民却不能够透过这个门厅往里窥视。也就是说,“高居”于“圣地”的“秘密”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的,但现实的非上流社会与它是完全不搭界的;其次,守护小礼拜堂的是上流社会的特殊集团——思辨的“圣地”的保护神,而并非现实的上流社会。所以,这个“秘密”与现实的上流社会也没有一点关系,上流社会“有教养的”人也没有可能去破解这个秘密。总之,这个秘密也就是思辨哲学的秘密,与现实的巴黎社会、与生活在巴黎社会的人风马牛不相及。它完全不是巴黎社会的秘密,而是思辨哲学家所设计出的“绝对的秘密”。它将遵循思辨哲学家的意愿,变成“整个世界的公共财产”③。

  通过这样精密的设计,“秘密”就被塞利加·维什努安放在了一个既与现实社会分离又貌似不与现实社会完全脱离的地方,其目的是为了它随思辨所“愿”,让这个形而上学的思想物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同一”。

  当然,塞利加·维什努也明白,作为“思想物”的“绝对的秘密”是孤立的、抽象的,要想将其变成“整个世界的公共财产”,与现实世界由对立走向同一,就必须让它走出“圣地”,作用于现实世界。为此,他又把小说《巴黎的秘密》里的公证人雅克·弗兰设计成了“绝对的秘密”的践行者、见证者。他将代替思辨哲学家展开秘密的旅程,揭开有教养的社会中“正直和虔敬的秘密”。较之罪犯世界的秘密和上流社会的秘密,这潜藏于上流社会特定集团内部的公证人身上的秘密离“绝对的秘密”的距离就更近了。不仅如此,塞利加、·维什努还让这个秘密以人的特质、秉性的形式存在,这就使得“正直和虔敬的秘密”又带有了比罪犯世界和上流社会的秘密更加浓烈的主观的、抽象的特征,这有助于让秘密正无限地趋近于“绝对的秘密”。

  那么,社会层面的“有教养的社会的秘密”又如何与个人身上的“正直和虔敬的秘密”有效地衔接起来呢?这就要诉诸塞利加·维什努塞给雅克·弗兰的人设。且看他的演绎逻辑:“绝对的秘密”要成为“整个世界的公共财产”,其践行者就要具备一些足以征服整个世界的个人特质。而“只有基督教和道德才能在地球上建立包罗万象的王国”④。显然,塞利加·维什努的演绎逻辑无非是思辨的转换:把基督教变成了个人的特质,即“虔敬”,把道德变成另一种个人的特质,即“正直”。同时,再把这两种特质结合在雅克·弗兰身上。

  那么雅克·弗兰真的具备正直和虔敬的特质吗?我们来看小说中对其人其事的描述:在生活上,他严肃、节俭,住在一所阴暗的、不尚装饰、不求考究、不要奢华的房子里,开销俭朴,办事认真,厌恶社交,不爱排场、享乐,这无疑赢得了人们对他盲目的信赖。在性格上,他既吝啬而又大胆,而且很喜欢冒险,“依仗自己精细,精细得透顶;依仗自己伪善,伪善得出奇;依仗自己智慧,灵活又聪明;依仗自己胆大,却胆大包天;为了犯罪而又不受处分,所犯的罪,已经不可胜数”⑤。在体格上,他“五十岁,但看上去不过四十。中等身材,背微驼,宽肩膀,身体健壮,理智坚强,矮胖,红发,象狗熊一样浑身都是毛。头发平平地梳向两角,当中秃顶,眉毛很稀,易怒的面色,满脸都是雀斑,遇到感情一紧张,这个土色的面孔,马上便涨得通红”⑥。他视力极好,但却戴着一副深绿色的眼镜,使他能看到人而不被人看见。小说用了三句话来总结这位“少有的善人”:廉洁是他的喜乐,名声是他的骄傲,宗教是他最大的幸福。

  但如此廉洁、自律、虔诚的雅克·弗兰在私底下却有两种喜好:其一是淫乱——兽性的、如虎狼一般的淫乱,粗暴的淫欲,激烈的占有,凶野的侮辱,贯穿此人情爱的不同阶段;其二是喜爱金钱——为喜爱而喜爱,不是为了它能提供什么享乐。他可以用奇妙的手腕和诡计,把好几宗特别巨大的款项,凭白无故地弄到手里。他设计陷害了宝石匠莫莱尔,又霸占了他的女儿,而当莫莱尔的女儿因此怀孕以后,又与江湖医生波利多里同谋,建议波利多里去毒死宝石匠莫莱尔的女儿。当他听到多尔比尼夫人要把多尔比尼伯爵的财产“存放”在他那里的意思时,他两眼放光,却粗暴地说道:“这真使人不耐烦……我的公正……真是个长处……可是又给我带来烦恼……和忙乱……”⑦事实上,作为公证人的他,为了从多尔比尼夫人那里得到一笔钱而隐藏多尔比尼遗嘱的秘密。出于同样的目的,他还配合萨拉·塞顿伯爵夫人表演了女儿死而复生的闹剧。

  可见,雅克·弗兰的所谓“正直和虔敬”只是流于表面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过是一个世俗的、堕落的神甫。他的这个特征,恰恰是思辨哲学家塞利加·维什努对“秘密”的践行者的设计所需:“绝对的秘密”需要雅克·弗兰身上并没有“正直和虔敬”这两种特质,这样,他才可能成为“正直和虔敬的秘密”。可见,这并不是“正直和虔敬本身的秘密”,而是思辨哲学构造出的“一般的秘密”。而“公证人在世俗事务中,就如同僧侣在宗教事务中一样,他们都是我们的秘密的守护者”⑧。

  那么,怎么能够把潜藏在雅克·弗兰身上的“我们的秘密”完整地揭示出来呢?在《巴黎的秘密》第三部第二十三章“穆尔弗和波利多里”中,江湖医生波利多里将雅克·弗兰伪善的面目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多尔比尼伯爵的女儿达尔维尔侯爵夫人给鲁道夫写了一封信,讲述了波利多里受雅克·弗兰的指使,企图用毒药水置多尔比尼伯爵于死地。他也曾被雅克·弗兰授意为遭雅克·弗兰强奸而怀孕的宝石匠莫莱尔的女儿堕胎。这既表明波利多里是杀人的凶手,同时也揭穿了公证人雅克·弗兰所谓的“正直和虔敬”的伪装。而在像雅克·弗兰这种上等人的秘密被揭示出来的同时,像宝石匠莫莱尔的女儿一样的下等人的秘密也被揭示出来了。

  然而,事实上,波利多里的所有秘密不过就是堕胎的方法和杀人的毒药而已,他本来就不可能知晓每一个人的秘密。只有雅克·弗兰这样的“谋杀者”才有可能借助波利多里的毒药杀人,也只有宝石匠莫莱尔的女儿才是违反禁忌和道德怀孕的。当塞利加·维什努把波利多里设计为一切秘密的揭示者的时候,就是想让秘密变成“绝对的秘密”、对任何人也不能说是“秘密”的秘密,只有这样,这个秘密才能够成为他所期望的“整个世界的公共财产”。换句话讲,雅克·弗兰谋杀多尔比尼伯爵的秘密,宝石匠莫莱尔的女儿的孩子被杀死的秘密,都只是世俗的秘密,它们不足以构成思辨哲学所需要的“一般的秘密”。波利多里不可能揭开所有世俗的秘密,即那种可以言说的、真实的秘密,当然也唯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揭开与现实毫不相关的“一般的秘密”。

  总之,“正直和虔敬的秘密”其实与“正直”和“虔敬”无关、与“遗嘱”无关,甚至与公证人雅克·弗兰也无关,它只是思辨哲学家对道德和宗教的抽象,只是塞利加·维什努对“一般的秘密”的运作的一部分。塞利加·维什努把雅克·弗兰说成是“正直和虔敬的秘密”的体现者,理由是雅克·弗兰虽然密令波利多里去实施谋杀,但他并不想做一个谋杀者,而是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爱戴和敬仰的人。这样他才能符合塞利加·维什努的想象和预设:雅克·弗兰是集“正直”和“虔敬”之品性于一体的人。因此,谋杀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秘密”;而当谋杀成为事实的时候,“正直”和“虔敬”又成了“秘密”。循环的论证确定徒有结果,因为谋杀者是“批判”的谋杀者,他的真正使命当然就是为了“秘密本身”奔忙,而不是去谋杀或者为谋杀买单。“秘密”本身——“一般的秘密”——变成全世界的公共财产的“绝对的秘密”,它们都是思辨哲学家绝对抽象的产物,只不过如何构造秘密和揭示秘密需要“最巧妙的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告诉你一个只有上流社会才知道的秘密
论哲学与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上流社会的聚会,藏着多少秘密?
为什么说“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经终结”?
论实践概念的三个层次
思想的清算与转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