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正确的判断标准:

我们今天的知识体系全部建构在思想意识上,且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顶尖部分即精密逻辑才能建构。既然一切知识都是一个主观逻辑模型或思想模型,它跟世界的匹配关系,如何来证明?既然我们的知识跟真理无缘,你就必须检验它的有效性,该如何检验?《物演通论》第一百章提出了检验的标准:正确(即依赖模型匹配主体衍存位相而暂时有效)。检验一个理论模型(思想模型或感知系统)是正确的三个指标是逻辑三洽:自洽、他洽、续洽。

(1)逻辑自洽:包括狭义逻辑自洽和广义逻辑自洽(在《物演通论》第一百章中把“广义逻辑自洽”归为逻辑三洽中的“逻辑他洽”)。

A`狭义逻辑自洽:指在纯精密推理上自洽,即在纯理论学说上不发生自相矛盾。

《知鱼之乐》的《逻辑比事实更真实》一文中提到了伽利略通过思想实验即“归谬法”找到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狭义逻辑失洽”的破绽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自由落体的实验和理论在科学史上很重要,因为它启发了后来的牛顿。

B、广义逻辑自洽:指感性、知性、理性整个广义逻辑体系的天然融通自洽。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里斯塔克就提出了日心说,但他当时解决不了广义逻辑失洽的问题,即他回答不了两个问题:1、如果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那么所有的星星应该是不规则运动,就好比我现在看到花和这个录像机的位置是一条直线,但我的位置一变化,花和录像机的位置关系也就变了。可是地球在大范围运动,恒星的位置为什么不变?这个问题当时解释不了,必须等到后来天文学上的光行差和恒星视差的证据出现才能解决。2、如果太阳在中心,所有的星球之所以围绕着地球转,一定是因为地球自转,那么我们抛向上空的物体,在地球转动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四万公里,每秒几百米),按理我们是接不到的,为什么事实上物体会落回原点让我们接到呢?这个问题必须等到牛顿的引力和惯性力概念出现以后才能回答。因此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很快被否证了,而托勒密的学说盛行达一千四百年。直到伽利略发现望远镜看见了金星盈亏,以及牛顿提出惯性力和引力,哥白尼的日心说才被认可(即成为“正确”)。而阿里斯塔克因为广义逻辑不自洽而湮没在历史中。

所以,当一个理论因为信息量不足建立起来的逻辑模型不能广义逻辑融洽(即无法在感性、知性、理性上都得到统一验证),就算它在日后被证明“正确”,在被超前的那个时代还是不“正确”的。同理,任何当下“正确”的理论也必然随着物演的继续(在文明阶段主要表现为智质分化的信息倍增)而变得不“正确”

(2)逻辑他洽:与此前的其他理想逻辑系统或学说系统不能矛盾,即对于你不能否证的其他相关学说,你必须与之通融。

如为什么说唯物反映论不成立,就是因为它不能与我们的物理学和感官生理学他洽。物理光学和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光谱仪上的波长,视觉只不过是把能量错觉为明亮,把波长扭曲为颜色。如果唯物反映论成立,就必须推翻物理学和生物学,如果不能推翻,就肯定不能成立。也就是说,虽然科学都不是真的,但当你还不能证伪它的时候,你的理论必须和它保持他洽才算正确。

(3)逻辑续洽:指能有效整合新的信息量。

物演进程中,弱化过程就是分化过程,分化过程就是信息增量过程,因此信息增量不仅表达在人类文明史上,它在宇宙137亿年间一直表达,也就是宇宙物质的演化分化过程,就是信息增量过程,人类文明史上的信息增量的延续,只不过是宇宙物演这一个定律的继续表达。也就是说,随着存在度递弱,感应属性代偿就表现为信息增量,旧有逻辑模型如不能包容新信息量即崩溃,所以科学需要不断检验,一出现反例,即告崩溃。任何理论的崩溃都是必然的,因为缔造该模型时不可能留有空白以容纳新信息,否则就无法在特定的位相上实现融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牛顿的学说在宏观领域反复证明是真理,非常有效,但是法拉第做了电磁实验,麦克斯韦做出电磁场方程,电磁现象拿牛顿理论无法续洽。微观世界的运动,用引力根本无法解释。大家知道引力是非常微弱的,巨大的质量只有微弱的引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串钥匙扔在地上,一小块磁铁的电磁感应力就可以抵抗整个地球的引力吸起钥匙串。当然这个表述不精确,但足以表达引力有多么微弱。那么,这么微弱的引力在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运动中,它怎么可能成为运动的基本动因呢?因此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在这儿不万有了。牛顿的学说因为面对微观世界新出现的信息量不能续洽而崩溃。爱因斯坦用相对时空重新调整时间和空间,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即爱因斯坦的理论对微观、宏观领域都能通解,能够续洽。可以想象,随着信息增量的涌现,爱因斯坦学说迟早有一天会被推翻。比如爱因斯坦认为有一个绝对速度——光速。如果有一天发现远高于绝对速度的速度存在,爱因斯坦的学说立即崩溃。它的崩溃点远不止这一点,很多东西将来有新的信息时都得重新解释,这叫续洽。

总之,我们检验一个主观理论模型是否有效,不是眼见为实,我们今天的见识全部建立在思想模型上,和眼睛没有任何关系了,虽然“见识”这个词本来指眼睛。思想模型不是事物的本真,它要有效又必须在纯逻辑或纯思想系统上自洽,且能包容下面的意识,即整个意识统一融通,这叫广义逻辑融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敏先生:《试论通向相对论公理体系的逻辑途径》(深度)
爱因斯坦的学说沦落为背景
9月3日下午:《物演通论》辅读及答疑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小议唯心主义(4)
第一章 真伪之争
时间和空间是分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