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雅课堂•欧阳修专题】群芳过后,双燕归来——欧阳修 《采桑子》

【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行人呓语】

一、前言

二十二年前的颍州一相逢,那片西湖就住进了欧阳修的心里。二十二年后的执意重返,只为日日与西湖携手相伴。在欧阳修的心上,西湖的轻舟短棹是好,画船载洒是好;西湖的春深雨过是好,清明上巳是好;西湖的荷花开后是好,天容水色是好;西湖的残霞夕照是好,群芳过后是好。西湖畔,驻足着深情的欧公。欧公把他如许的深情,赋予了他一往情深的西湖。在欧阳修的眼里、心上、笔下,西湖无一处不美,西湖无一处不好。枕西湖烟波醉眠,伴西湖笙歌行舟,平生只为爱“西湖好”而来,“俯仰流年二十春”。欧阳修之于颖州西湖,深情如斯,令人动容!诚挚如斯,令人感喟!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欧阳修,走进他的心头好,去领略他为西湖援笔成章的《采桑子》系列之一。

二、鉴赏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在颍州做太守,爱这里的民风淳朴,爱西湖物产风美,于是有终老西湖的规划。仕途沉浮二十年,他时时思念颍州西湖。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终于如愿归居此地。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日日徜徉于西湖的画船洲渚之间,领略西湖的山光水色,并且他还将西湖风物的美和对西湖的爱诉诸于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接下来,我们品读其中的第四首。
词的上片写西湖的暮春之景:虽然群芳开尽,落红满地,但依然有垂柳晓风的清新美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意思是百花凋零后的西湖依然美好。残花点点,落红满地。“群芳”,指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水和诸水汇流处。“狼籍”,纵横散乱的样子。词人开篇就别具一格,给人诧异万分。百花凋零的暮春,何谈景致美好?词人自己也承认,目之所极都是些“狼籍残红”,看了令人伤春、叹春而惜春。“群芳过后”称“西湖好”是语意情感上的一转,“西湖好”后说“狼籍残红”,又是语意情感上的一转,两次转折让人如坠迷零,摸不着头脑。词人究竟要说什么?充分的悬念之后,词人缓缓道来——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意思是柳䋈飘飞,如细雨般迷蒙。垂柳纵横,随风摇曳,婀娜生姿。词人的目光凝注在柳䋈,痴情于垂柳。说到柳䋈,谈到垂柳,无一不和离情伤别有关联。北宋苏庠说:“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轼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至暮年的欧阳修,历遍人生苦辛,悲欢离合,不道离情苦,不说朱颜改,没有暮春伤感之情,只一味的珍惜当下,尽情欣赏眼前西湖的美好。细雨飞䋈是好,垂柳阑干是好,尽日春风是好。总之,褪尽生命的似锦繁花,顺遂时光的流道,返朴归真,尽享生活的每一天,无一不是美好。


词的下片写游人散去后的西湖景象:虽然热闹散尽,空空荡荡,但依然有细雨中双燕归飞的欣喜。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意思是笙萧歌声渐渐停歇,游人散尽离开了。才开始感觉春日空落寂寥。春日西湖的“笙歌”欢娱是好,“笙歌散尽”的冷清是不好,“游人去”的孤寂更是不好。词人从欢娱转而冷清,继而孤寂,语意情感再次出现两度转折。词的上片说“群芳过后西湖好”,本来已经超过了读者的心理预期,让人诧异万分。在经过词人的一再解释“西湖好”后,读者已然接受了暮春西湖的美好。但这里,词人自己却老话重提,说起繁华过后的“春空”,回落到读者曾经的心理预期。词人只把读者的心随意地拿捏着,牵引着,跟随他的笔触,起起伏伏,跌跌宕宕。让人错愕后惊奇,惊奇后称许,称许后失落,失落过后呢?词人最后说——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意思是回到屋里,垂下帘子,只见两只燕子在细雨中翩翩归来。“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词人没有直接说笙歌散尽后的失落,也没有说游人离去后的孤寂,只说了一个“春空”。词人也没有直接说一个人孤单回到屋里枯坐寂寞,只说“垂下帘栊”,委婉含蓄中,情感的低沉已降到最低处。但最后一句却突然振起,词人的情感转而欢乐:细雨之中,双燕归来!给人无限的惊喜,在词人与读者的乍惊还喜中收束全词,情感表达,温润柔和,恰到好处。
整首词着眼于“西湖好”三字写来,在群芳过后的暮春时节,词人依然找到了西湖的百般美好,万般乐趣。

三、思考

词的最后两句,词人由室外之景转而室内。有人认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是倒装,本来该是打开帘子等待燕子归来,“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通过写燕子的归来,反衬出室内的一片清冷寂寞氛围。“细雨”两个字,还道出了室外的“狼籍残红”,“飞䋈濛濛”,“垂柳阑干”,“笙歌散尽游人去”的缘由。这首词是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表现出欧阳修退休闲居后的落寞之情。而我却认为恰恰相反,正因为“垂下帘栊”,本以为守一室清寂,却没有料到细雨之中,有“双燕归来”的惊喜。欧阳修将“西湖好”三字一贯到底,情绪有起伏,情感有波澜。但归根究底,欧阳修能够透过西湖之景,内观自我。因澄明而静观,因闲适而安然。这首词充分体现着欧阳修觉悟人生的境界:无一处不是美好。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意理解,对诗人心境的不同评价,你是如何理解和看待呢?

四、写法

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作词更是如此。因为词主要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欧阳修将民歌鼓子词的联章体形式引入《采桑子》的创作。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柔靡绮丽的词风,开创了北宋词坛的新气象。
所谓联章体,是指由两首以上相同词牌的词联合组织在一起,歌咏同一类事物或性质相同的事物的词体形式。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每首都用“西湖好”吟咏发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吟咏西湖迷离惝恍的美景,并由此构成西湖美景的整幅画卷。语言清新明丽,情调清幽静雅,风格清淡空灵,展现着词人安适悠闲,怡然自乐的情趣。
这首《采桑子》(其四)妙语写景,景语情语,贴合无缝。尤其是造语新奇,在语意内容与情感的多次转折中,最后仍然归结到开端的“西湖好”。散珠成线,化平常为惊奇,时时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让景随情而转,情随笔而动,令人叹服不已。
譬如“群芳过后”如何好?词人偏说“西湖好”。“西湖好”在哪里?“狼籍残红”是不好。但作者偏认为是好,强词夺理后补充一句“飞䋈濛濛”,“垂柳阑干”,可谓浪漫旖旎一片,待马上要哄出读者的离情别绪,又掉转话头,说这里没有依依别情,只是“尽日风”作祟,化丝丝惆怅为一片安然。词人把沉浸于西湖“动静得宜,色彩纷然”暮春美景中的读者心弦反复拨弄,妙笔生情。上片内容如此,下片内容也不例外,词人可谓造情高手,在读者起伏跌宕的情绪中,造出一个千娇百媚的“西湖好”。阅尽千帆,归来依旧少年!抖落繁华,散尽喧嚣,独守冷寂的落寞中依然有美好。这份美好不是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清冷之姿,不是苏轼“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的情深深雨濛濛,是“双燕归来细雨中”的那份刚刚好。欧阳修,不愧为文豪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欧阳修《采桑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 赏析
欧阳修水平很高的一首词,平白如话,最后两句却令人回味无穷
欧阳修真是词坛高手,3首采桑子小令清丽有味,让您提升写景技巧
采桑子古诗赏析
欧阳修最著名的一首《采桑子》,全词取境典型、意象鲜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