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实录】《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的细读指导(二)

【学生活动一】细读闻一多的“做”

【学生活动一】细读闻一多的“做”

教师:接下来,我们细读1至7自然段,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做”。请大家结合以下的问题展开思考和阅读:闻一多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他怎么做的?做得怎样?提醒大家,细读,就是要细到标点,细到词语,细到逐句地进行阅读。时间三分钟。

教师:谁来根据课文内容摘录或概括一下闻一多做了什么,为什么做?

学生: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学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教师:很好。这是他做的内容和原因。他怎么做的呢?把你喜欢的诗化语句或细节读一读。

教师:在以上的句子中,臧克家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他找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闻先生的头发,书桌和他的本子

教师:写闻先生的头发,他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学生:对比。突出闻先生头发的凌乱。

教师:是的。关键是闻先生的头发,臧克家拿谁跟他作对比,有没有别的意味在里面?

学生:跟杜甫晚年作对比。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是跟杜甫一样伟大的人。臧克家赞美他的老师投身于古代典籍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跟杜甫一样伟大。

教师:当然。但杜甫为啥疏懒得“一月不梳头”?杜甫晚年很邋遢?没心情?全身心投入写诗?我想,大家可能忽略了杜甫身上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那就是他始终牵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同样地,闻一多先生投身于古代典籍的钻探,他也是想给衰弱的中华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在一点上,臧克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他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身上,有着与杜甫身上同样伟大的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于是,他自然而然地让他们俩的头发凑一堆了!注意,闻先生头发凌乱,是为理想,是为民族而凌乱的,不是像某些同学为了游戏而凌乱的哟!大家不要搞错了!

教师:同学们,臧克家除了将自己的老师抬到杜甫的地位上,还抬到跟谁一样的地位了?

学生:跟孔子。

教师:对。注意这一句话,大家不妨齐读一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紧,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一句话,课下注释提示我们,它出自于《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原文是这样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上课时突然失忆,在另一个班终于想起了),意思大体是说,老师的学问真是高深莫测,我使劲儿钻研学问,似乎就要达到老师的水准了,在我感觉到达的时候,一看,还掉在老师很后面啊!臧克家将闻一多先生的学问境界抬到了孔子的水准,将他的爱国境界与杜甫比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臧克家对老师的由衷赞美。同学们,赞美老师,就是老师的高足,哈哈哈!

学生:含意不明地,也笑了。

教师:除了闻先生头发凌乱的细节,还有写到闻先生书桌的零乱。注意!这两个“乱”,乱的不一样!一个“凌”字,乱中有气势;一个“零”字,乱中无秩序。除了用“零乱不堪”一词形容书桌之外,臧克家还用了一个高端大气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众物腾怨

教师:是啥意思?

学生:所有的东西都是闹腾抱怨。

教师:对呀!这本书压着那本书,那本书挤着另一本书,每一本书都在推着搡着,压着挤着,写出了学者书桌的拥挤,你们的书桌呢,我们可以用“众物腾怨”来形容吗?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柜子与书桌!

学生:一阵哗然,赶紧整理中……

教师:闻先生的作业本是怎样的?怎样交待关于本子的细节?

学生:是一个四方竹纸本子,大的,一个又一个。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教师:群蚁排衙,是啥意思?读一读课下注释。

学生: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教师:你们的书写可以用群蚁排衙来形容吗?

学生:默默哀悼一下,老师处处不忘打击人啊!

教师:同学们,我们研读了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做”的细节,感受到闻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在赞美闻先生的优秀品质方面,臧克家可谓不遗余力,采用了诗一般的语言。他特别擅长化用成语、诗句,你找到了吗?

学生:“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教师:同学们,写作文为了凑齐字数,大家要绞尽脑汁,这里,我们不妨向臧克家学习一下。你看,这句话,明明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达的,但他偏偏写了这样多的句子出来!你们看一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概括?

学生:废寝忘食

教师:对呀。夜间睡得很少,不是“废寝”么?两个字变成六个字了。“忘食”两个字,他写成“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直接搞成一句话了!这就是凑字数的诀窍!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明明可以将“饭几乎忘记吃”连在一起,但他还偏偏在“饭”后加一个逗号,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强调。

教师:对,当我们强调的时候,可以让一个词单独成句,可以让一个句子单独成段,这样的例子你还能在文章中举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这个太简单了,就不要同学们例举了,大家要注意到这些写作文的小技巧,并且尝试把它运用上。“饭,几乎忘记了吃”,吃啥呢?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食粮。但这里臧克家没有用“吃”,他用了一个“贪”字,你认为恰当吗?

学生:恰当。巧妙!

教师:为啥呢?

学生:吃饭,如果用“贪”字,包含着一种贬义。但如果用在“精神食粮”上,“贪”字,就体现出精神追求的高远。

教师:完全正确!小小的一字之变化,体现出写作的字斟句酌,我们在细读文本时,也应该像这样,仔细地推敲比较。还有诗一样的语句吗?

学生: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教师: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拟人和引用。

教师:墙壁本来就是白色的,但诗人说,是灯光将它漂白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灯光开的时间很长。

教师:突出强调了闻一多先生的勤奋,工作到深夜。勤奋工作,才能大开光明之路啊!闻一多,要破四壁而出,他孜孜以求,努力不懈。同样地,同学们,你们要破壁而出,破茧成碟,也只能向闻一多先生学习,多下功夫,多努力!我们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小学生喜欢用“勤奋,努力,专注”这些词汇,作为中学生,我们就少用或者不用这些低端词汇了,在我们的作文里,尽可能地使用一些高端词汇,在以上的语句中,你找到哪些高端词汇?

学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赫然而出,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教师:对。大家要尽可能地用一些更能体现文化底蕴的词汇。你们看,臧克家在写闻一多,他还会巧妙地用上一些典故,比如“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内容?

学生:勤勉,足不出户,目不窥园。

教师:闻一多是个“宅男”!

学生:哈哈大笑!

教师:“宅”的成果有哪些?

学生:三部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教师:我希望大家学习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的“宅”精神,坐得住,静下心,不说话。闻一先生不说话便罢,一说起话来,特务都要瑟瑟发抖。接下来,我们细读第二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说”——

教师:闻一多的“说”与“做”,带着强烈的热情澎湃的诗人气质,他用生命书写了爱国的诗行,值得我们永远景仰,但我还是不太提倡直接用胸膛去挑战敌人的子弹。我认为,我们还是不妨学习鲁迅。鲁迅面对黑暗的反动势力,他也说,也骂,但他会保存实力,他选择逃走,最终而取得对敌的胜利。你看,毛主席在对敌斗争中也善于保存革命的力量,他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闻一多的“说”与“做”,具有不可复制性,具有永恒的价值,正如臧克家最后所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让我们致敬闻一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山东大学的两座铜像
往事、传统和一个学院的成长
闻一闻一多先生上课
2 说和做
批改学生作文(问题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