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丫居室随想】“师者”的意义

晨起,脑海里突然蹦出这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荀子在《劝学篇》里如是言。“解惑”为何要排在“传道”“授业”之后呢?三者有无存在的逻辑顺序?
道之传,业之授,惑之解,就三者的难度系数而言,我个人的理解:“业”是最简单的,以谋食为目标,为技能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人人可得“业”,至于求得“业”之大小,全在于个人的资质与后来的努力。而“道”与“惑”则略有些不同,“道”就狭义而言,有方法论的意义,就广义而言,有世界观、价值观上的意义。同样地,“惑”就表层而言,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就深层而言,有对世界、对自我的疑问。
“师者”,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落脚到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扩展到课后,延伸到未来。而“道”,总归是要自己去寻。“惑”,也是最终要自己努力去解。如此,“师”之存在,无非是“先导者”、“先行者”,不一定是“觉悟者”。如此,荀子,才会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师”与“生”是相伴同行的关系。
周六的练习讲评课,指导学生修改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学生们依样画葫芦,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们的采访目的与采访问题的拟定上。或者采访目的设置过多,或者采访问题与采访问题不匹配,或者采访问题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要善于提问,如何才能向世界和他人提出好问题呢?我给学生作了具体剖析,提出好问题必须具备的三个标准及具体方法。随即,我马上在头脑里搜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给学生示范了一个好问题可以带出精准的回答。提醒学生,采访的前提,是对采访对象要有一个起码了解,对自己的问题要有一个预设的回答框架,如果采访对象没有在你的预置回答框架里,我们应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举措等等。
我的课堂结束了,学生们的思考徐徐展开。我并不着急他们会重拟出怎样令人惊喜的采访提纲。但一个孩子周末的追问,让我明白,课堂不经意生成的,才是“道”与“惑”之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大技巧记好课堂笔记
体验现场采访
我们的语文课 | (六十)“活动·探究”之新闻采访:一次有意义的采访
课堂现状与教学思考(提纲)
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设计采访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七周
新闻人物采写实践教学① ——以学生采访袁明光的三篇稿件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