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单元教学设计】八下第五单元:游记(二)

(续前)

3.学生活动三:细读课文第4段,完成宣传攻略。

1)教师导语:面对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无数的文人墨客唱响了心中的赞歌。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过光未然的《黄河颂》,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语句吗?

2)投影《黄河颂》片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3)过渡提问,明确目标: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以“望”字统领诗歌,描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直接抒情歌颂黄河,他运用了诗性的语言!梁衡,是以散文家的姿态出场,他又是如何描绘黄河之水的呢?接下来,细读课文第4段,完成旅游壶口瀑布的宣传攻略

4)学生细读第4段:教师指导细读方略及具体步骤。

①标识语句,划分段落层次:

教师提问:梁衡从整观水到细观水,从细观水转而沉思领悟,请划分出本段层次。

学生明确:第1句至第6句是“观”;第78句是“悟”。

②细读观水,明确写作顺序:

教师提问:细观水,梁衡是怎样细观的?划出表示方位的语句。

学生明确:(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③朗读品味,体验观水“三部曲”:

教师提问:梁衡在观水时,其视线从中间到两边,龙槽不同的位置,决定着水势、水形、水声。请圈画出写水流的动词,体会其变化。

学生明确:龙槽里——冲、跌; 龙槽边沿——涌、下;龙槽滩壁——散、钻、淌

教师提问:这些动词的变化,巧妙写出了水势、水形、水声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声音的高低与语气应该怎样变化?读一读这三个层次变化。

学生明确:强——次强——弱

教师提问:朗读声音与语气的高低变化,体现着水声的变化,因此,梁衡最后对水声的变化作了一个总结,他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水声变化比作什么?

学生明确:交响乐。

教师指导:交响乐是各种音乐的总和,有高低起伏的变化。梁衡描摹了壶口瀑布的声音,你能找到哪些表示声音变化的词语?

学生明确:隆隆、轰然、汩汩、潺潺、哀哀

教师提问:你如何理解梁衡将眼前之“壶口瀑布”比作“一幅写意画”?

知识链接:“写意画”及其特点:强调“意蕴”,在技法上会采用洇染法。

教师提问:梁衡在写景时,也运用了国画中的洇染法。换个说法,即文学技法上的渲染与烘托,你能找出相应的语句么?

学生明确:“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在这两句话中,通过彩虹、雾霭、远山青色的背景、水雾,这些朦朦胧胧的事物,突显出“壶口瀑布”,由此营造出一幅“写意画”。

5)根据细读内容,拟定宣传攻略的关键词:

示例:交响乐、写意画、龙槽的故事

6)对照阅读,撰写宣传攻略内容:

借鉴光未然的《黄河颂》,能否将第4段内容改编为一段散文诗?

4. 教师过渡语:受宣传攻略的感召,同学们纷纷前往壶口观瀑,请联线观瀑现场,来一个现场采访。

5. 学生活动四:观瀑体验,现场采访

请根据梁衡第3-4段壶口瀑布的观瀑感受,模拟现场,设计问题,采访同学观瀑感受。

6. 教师过渡语:梁衡观瀑后慨叹道:“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一般情况下,写到这里,完全可以结尾了。后面两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7学生活动五:朗读体验,交流讨论

8. 启迪感悟,回应现实:

学会欣赏他人生命的瞬间精彩,同时也懂得在人生的紧要处,把握自我,绽放精彩!

9.归纳总结,掌握技法:

交流反思:你从这篇游记中学到了哪些技法?
【教学反思】品味第3、4段语言的妙处,始终把握学情。句式变化、修辞运用,对于初二学生已不再是难点,尤其是学会《安塞腰鼓》之后。课后“积累拓展”要求写一段赏析文字,如何将这一个训练点转化为教学中的设计点,有点费思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法丨“一线串珠”教游记
专家观赛 | 丁卫军:上出语文的本味——第十三届“万唯·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文学作品单元现场评课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的方法与策略(转)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浅谈如何把握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