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黄蓝事件,为什么这几个小孩逃脱了魔掌!

   从恶魔手中逃脱的孩子   

在这场全民讨伐的恶性性侵、虐童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长期性、有组织、有计划的性侵+虐童事件!!

根据家长爆料,这个幼儿园给年仅3岁的小班孩子们打致幻针、喂安眠药。

更恐怖的是,园长带着嫖客来幼儿园挑选、性虐孩子;迄今为止,已经有数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医院检查出肛裂,甚至有4个女童“下体红肿,其中一个被猥亵至晕”。

但有一个叫童童的小孩却幸免于难,逃脱了恶魔之掌。根据童童妈妈的描述,在童童要被所谓的“医生叔叔”脱掉衣服和裤子时,他 大喊、反抗说“不能脱我的衣服”,可能败坏了他们兴致,就让童童滚了出去。直到事件爆发,没有直接遭到性侵的他算是幸免于难。

让我感到愤怒的同时,也感到震惊,为什么只有童童敢反抗、敢哭闹?而其他的小朋友不敢?只能面对权威逆来顺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童童有界限意识,只有孩子从小形成清晰的界限意识和个人权益意识,他/她才会非常自然地对界限不明的行为变得敏感,更不用说别人随意触碰他/她的身体。

  仅仅是性教育的缺失? 

前段时间,有个小伙做了个性教育,他请了六个家庭,参与测试的孩子只有几岁大,他想看看通过诱导 ,孩子们是否会当着陌生人的面脱衣服。

测试开始之前,很多妈妈都信誓旦旦地说自家孩子肯定不会被诱导,因为平时有教授他们一些两性知识。

他分别用漂亮的裙子、糖果盒玩具去引诱孩子们脱衣服,结果单纯的孩子们在他的劝说下,真的毫无戒备地准备脱下衣服…


妈妈们沉默了...

在这个针对儿童保护的立法与惩罚真的还不太够的时代,仅仅亡羊补牢似的灌输孩子性教育知识远远不够,如何让孩子更有能量,学会自己保护自己,避免被猥亵、被性侵、被施虐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迅速采访了托德学院,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学者儿童心理学博士,陈欢老师,在自媒体愈加发达,各类信息狂轰乱炸的当下,给予我们一些更专业与科学的建议,以下陈欢博士亲述:

  我们可以这么做...  

今天去粗取精,为各位父母提炼出两个词,预防自己的孩子被性骚扰,甚至能让孩子对如何防止性骚扰无师自通。

增能”与“赋权

增能(reinforcement):指的是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成长,同时应付实际生活危机的能力,也得以增长。

赋权(empowerment):其实就是增能的一部分,让自己在增能的同时,意识到自己是有基本人权的独立个体,与任何人都保持有一定界限的和睦关系。不管是他人对自己,还是自己对他人,为所当为、不越线(don't cross the line)

增能和赋权,两者相辅相成,很多时候合二为一。具体要如何增能和赋权,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如下三点:

  • 从小培养孩子的 限意识 

太多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从小有自己的专属物品,尽量与他人的物品 不!混!用!” ,与防止性骚扰紧密相关。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在内。这里的“专属物品(exclusive ownings)”包括牙刷、水杯、餐具、食物、衣物,乃至专属空间(自己的房间)等等。

比如,从小要让孩子养成一种意识和习惯:在非特殊的情况下自己喝水和漱口的水杯只能自己用,他人不能用;吃饭有专属于自己的勺子和碗;在外面玩,自己选购的饮料,他人不能对着吸管喝;他人使用的东西,自己也不去用;他人吃过的东西自己不再吃;而且不与他人混穿衣服、鞋子;在家有自己摆放个人用品的空间;自己的房间没有经过自己允许,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他人不能进去;如果自己在房间内,父母进去需要敲门.....

某些小时候过惯了穷日子,从小习惯了大家族“共享”的家长,即便在现在物质普遍丰富的年代,一时半会依然意识不到这样做,其背后蕴含的道理。不但无法容忍小孩从小表现出的一些本能的物权领地意识,还会对其道德谴责,说这是“自私”。殊不知,只有孩子从小形成清晰的界限意识和个人权益意识,他/她才会非常自然地对界限不明的行为变得敏感,更不用说别人随意触碰他/她的身体。很多孩子甚至会对如何防止性骚扰无师自通,无需家长亡羊补牢似地灌输性教育知识

注意,培养孩子的界限意识,并不是要家长神经质般的过分敏感,连爱抚和亲吻自己小孩脸蛋等行为都觉得不妥。要知道,来自熟悉的养育者和亲人的温柔对待和爱抚,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让其从小对爱不匮乏。

 

  • 培养孩子一定的 迟满足 能力

延迟满足,指的是我可以等待,暂时放弃当下的满足,我相信我的忍耐会换来待会儿或者未来更好的结果。孩子在某些时候能够做到延迟满足,其实背后蕴含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即未来积极的态度——相信会有更好的结果到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积极信念,才会在等待中表现出忍耐力自控力

而孩子之所以持有的这份积极信念,是因为从小拥有安全感信任感。当孩子害怕打针会疼,父母说会陪在他/她身边不用怕,父母果然一直在陪伴;当孩子第一次晚上独自睡觉怕黑,父母说我会陪着你讲故事,果然一直陪着直到入睡;当孩子努力克服自己的害怕,终于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父母答应了送他喜爱的玩具,果然兑现;当孩子觉得父母这件事做错了,父母不是否认和指责,而是坦率承认,并且希望取得孩子谅解.......等等这些点滴,都构建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但是注意哦,这也告诉我们,孩子从小的饿了、渴了、困了等基本需求的满足,是需要被理解接纳和即时满足的,而不应该不加区分地一律延时满足。

当孩子有这样的延迟满足能力,自然不会对猥亵男的诱饵猴急,也自然不会落入性骚扰的圈套。说这些绝不是赞同民间那句“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其实是一句简单粗暴的不合理教条。事实上,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应该过度穷养,也不应过度富养,而是在基本需要和合理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自己学会思考、自己懂得选择和做决定

眼前这颗棉花糖虽然好吃,但是我选择忍一忍,因为我相信待会儿会有更多;眼前这个游乐设施好玩,但我选择先忍一忍,去玩其他,因为我相信待会儿人少的时候再去玩,玩的时间会更久;眼前的这个练习很枯燥,但我忍一忍,我相信之后我会有精彩的表现.....这是小时候。

现实中很多家长是反的,不但无法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延迟满足,反而生怕孩子会“吃眼前亏”。怕孩子吃亏,在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家长,在孩子才1岁多,就对孩子与其他玩伴之间的此争彼让的自然表现,过度紧张和过度解读。其实质,投射出来的是家长自己内心的深度焦虑和安全感缺失,所以才会得出,“孩子谦让=太懦弱、逆来顺受”、“现在不争抢=以后会吃亏”的灾难性推导。

买台手机可以送一个抱枕,轮到我没赠品了。当我觉得我一个月只能赚1K时,我会觉得我没得到这个抱枕,“吃亏了”;当我觉得自己一个月可以挣1W块时,送不送抱枕我觉得无所谓,不觉得自己“吃亏了”。判断是不是吃亏,关键是,这个没得到的,你是在乎,还是不在乎。只有特别在乎,才会有“吃亏”的感觉。而要做到不在乎,不仅仅上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所以,家长不是教小孩不吃亏,而是让小孩自己判断,什么是“吃亏”,什么不是“吃亏”?什么“亏”可以吃,可以不 care,什么亏不能吃,要争取?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有所 care,有所不care的能力,而不是寸土不让、锱铢必争,事事都care!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增能”、“赋权”,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做选择。做到这样,才是善莫大焉。

  •  去道德化 

是的,你没看错!很多家长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要防止孩子遭遇性骚扰,就应该从小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恰恰相反,预防孩子遭遇性骚扰,反而应该去道德化,不要以后天构建的成人视角,处处对小孩的行为做道德评判和谴责。

羞耻心,这个武器很好用,以至于很多家长会滥用,千方百计让孩子有羞耻心,觉得只要孩子对自己有羞耻心,就是一次成功的施教。如同之前说的,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不太情愿父母,用自己喝过的吸管来喝自己手里的饮料,而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的道德标签。那当孩子未来遇到不想戴套的渣男对自己的拒绝说“自私”时,也会觉得确实是自己的错,于是乖乖就范...

又比如,研究发现,2岁左右的幼儿,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手淫”,即触碰自己的生殖器,以感觉舒服为唯一目的。家长其实无需以成年人的视角过度解读、上纲上线。只需把他/她的手拿开,心平气和、语气沉稳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好、不卫生即可。

把“自私”、“下流”、“痞子”、“shame on you!”这些话说出来太容易了,只在一瞬间,但是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消除。当家长每多施加一次道德谴责,孩子每多感受一次羞辱,那他/她的积极自我概念的构建也会又少一分,直到荡然无存。当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负面的,他/她此生都觉得自己不配当“好人”、交“好”朋友、过“好”生活,那他/她最终就会变成你最厌恶的那一类人

做到以上三方面,您就是在给您的孩子增能、赋权。您的孩子就会形成更 极的自我概念 ,牛鬼蛇神也自然会因为您孩子散发出来的 气场” 而不敢靠近。让孩子改变,家长首先要变,从什么时候开始?越快越好!

最后,希望有关部门严惩这些人间恶魔

同时,也希望在教育行业能够建立更健全的审核标准

愿所有的小天使能生活在被接纳的安全环境中。

----------------------------

   以下是一条特别有料的广告  

《托德老师讲儿童心理学》是在喜马拉雅上线的一档育儿课程。

180集=一套拿来即用的育儿百科全书~

懂心理学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太差!

据说听过的爸爸都成了带娃主力军,听过的妈妈让爸爸变成带娃高手!

  扫描图中二维码,五折免费拿!!

 100万 优秀父母都在听的心理学育儿课,你还不来?

(听说随手转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哦~)

点击 读原文 ,跟着《托德老师学儿童心理学》,养出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小孩!

限时 5折 优惠,错过再等一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心理学专家: 4岁之后的孩子, 应该和父母保有一定的隐私
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当父母忍不住发火时,其实就被孩子操控了
想要培养自信的孩子,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教你3个办法鼓励孩子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曹子芳去世|曹子芳教授家庭教育理念摘录
李玫瑾:如何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好小孩?这3个步骤很关键
爸爸和女儿再亲密,以下“雷区”也别去碰,否则就是越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