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孩子“遗传”你的焦虑

一个人怎么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和他童年时期被如何对待有关,特别是和主要监护人之间的“依恋关系”。

很多你在人际关系中的纠结,早就在童年时期建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中,埋下了种子。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或者你们自己就是,在他们身上,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完美的“小天使”,一个是有缺点的“小恶魔”。

当伴侣、亲密朋友表现得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会激活小恶魔的创伤记忆,这个小恶魔或者是不被妈妈喜爱,或者是受过惩罚,从而就会转化为愤怒、指责攻击他人。

这些愤怒、指责、威胁,背后的原因往往不是对伴侣或朋友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托德老师也说,他的咨询室有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人前来求助,不仅很多已经结婚的夫妻,还有很多人和朋友相处也经常陷入这样的相处模式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著名的依恋理论中,有一个维度的依恋特征被称为依恋焦虑(attachment anxiety):

高依恋焦虑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极度渴望与人亲密,但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并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经常怀疑和恐惧别人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

此外他们还常常为此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用过激的情绪反应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Bowlby, 1982)。

事后,他们则很可能因为自己发脾气伤害到彼此感情而感到后悔;或者通过“讨好”,主动靠近对方、粘着对方来缓解自己的不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后“跪舔”。




焦虑型依恋是怎么形成的?



先要说到依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认为:

依恋是指婴儿跟父母(照料者)之间一种互惠的持续的情感联结。“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被父母抛弃”,是进化造成的人类的天性。

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能够一以贯之地、并及时有效地回应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在成年之后会更少对亲密关系感到焦虑,也不排斥与人保持亲密,即更可能成为“安全型依恋”的人。

而偶尔得到父母对自己需求的回应的人,会逐渐发展为“焦虑型依恋”的人。父母时而满足他们的需求,时而又对他们的需求熟视无睹,那么,他们便会对父母是否还在身边,什么时候会回应自己的需求感到焦虑,十分渴望父母能时时刻刻满足自己的需求、亲近自己,也害怕被抛弃、被忽视(Levine & Heller, 2012)。




焦虑型依恋怎么影响我们?



  • 小时候

焦虑型依恋的宝宝在母亲离开前就会很焦虑,离开时会很烦躁,当妈妈回来后,他们的表现是很矛盾的,想去和妈妈接触,但同时又通过踢或扭动身体表示抗议,他们也很少去探索世界,很难被安慰。

到了学步儿童期,焦虑型依恋的儿童,往往表现得更粘人、更容易依赖他人,情绪难以安抚,难以适应环境,容易跟其他儿童发生冲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有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哭闹不肯去幼儿园,怎么都哄不好。

  • 长大了

等到了成年期,成人间的亲密关系将会沿袭婴儿时期的依恋类型,他们习惯用愤怒、焦虑、冷漠、疏离等表面情绪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

但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他们真实的诉求,而是只会觉得他们很爱生气,很难哄,阴晴难测。

  • 代际传递

当焦虑型依恋者成为母亲后,如果她还受过去依恋关系的主宰,那么在和自己的孩子互动时往往会表现出生气和侵略性,那么由她养育出来的孩子,也很难是安全的依恋类型。(Adam etal.,2004)




焦虑型依恋就没救了吗?



焦虑型依恋者就没救了么?

答案是,当然有!

改变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机,是孩子的婴幼儿期。

鲍尔比提出,根据母婴互动,婴儿形成了对母亲的期待并建立了这种工作模型,只要母亲继续以相同的方式行动,该模型就起作用,也就是说,只要妈妈的行为发生了一贯改变,不是一次两次,孩子就会修正原有的依恋模式,焦虑型依恋就会变成安全型依恋。

随着年龄增长,创伤经常会进行强迫性重复,焦虑和不安让他们痛苦,但这种熟悉的感觉却让他们无法抗拒地被吸引。不过呢,新的关系经历会不断更新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从而影响一个人在不同依恋维度上的位置,但改变的难度以及付出的代价会很大。

说到底,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改变依恋关系模式的最好时机,永远是现在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变成安全型依恋呢?

1.首先,妈妈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焦虑型依恋,如果是,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形成高焦虑型依恋;

2. 当宝宝大声哭泣时,妈妈要通过安慰来回应宝宝;对于宝宝的需要更加敏感,并且做出积极回应。

3.同等重要的还包括了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互动、激励、积极的态度、温暖和接纳以及情感支持。

4.宝宝天生下来就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如果妈妈能根据宝宝气质类型做出相匹配的回应,对于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宝宝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急躁型的宝宝,妈妈照料不得当,极有可能形成焦虑型依恋。

5.如果妈妈无法一直照料宝宝,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协助照顾,切忌频繁更换替代照顾者,并且替代照料者尽量跟妈妈的方式及亲密程度一致,这样宝宝才能够形成安全型依恋模式。

-End-

本文作者/紫微老师

托德学院导师团成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墨尔本大学叙事疗法专业

👇

依恋类型有哪些?

你的养育对应哪一类依恋类型?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呢?

《依恋——0~6岁孩子最重要的育儿知识》

由托德老师联合加拿大安大略省

注册心理医生滕燕青老师出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依恋类型决定孩子未来,别错过培养“安全型依恋”关键期
“我不要妈妈了”做不到这3点,娃现在对你多依赖,将来就多疏远
错过孩子安全依恋期,再想亲近已晚了
孩子跟奶奶/外婆更亲,当妈的要怎么抢回来?
龙门阵 | 是谁决定了你的第一手爱情牌?
跟妈妈小时候不亲的孩子, 长大后人际关系咋样? 科学实验早就证实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