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可能,永远别对孩子说这5句话!

上个星期,我在公园看见一位爸爸带着自己3岁的女儿在玩,路过玩具店时,女儿想买一个布偶熊娃娃。但是爸爸拒绝了,告诉女儿:“这个娃娃太贵了,不能买”。

女儿一听就开始坐在地上哭闹不止。结果爸爸大声地吼起来:买这么多娃娃很浪费钱你不知道么!你为什么不能懂事一点!你这么喜欢娃娃,给商店阿姨做女儿算了,不要做我女儿啦。

一旁的小女孩,害怕地缩在那里,小声抽泣。

我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经常见到一些父母,他们其实非常非常爱自己孩子,可以说为了孩子做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但很多时候,孩子往往感受不到他们的爱,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爸爸妈妈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这些父母最常做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呢?那就是情绪勒索,就像开头的爸爸所说的,你很浪费钱,你为什么不能懂事一点。情感勒索常常以亲情当做威胁,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紧张。

情感勒索常常有5大句式,我把它命名为5味语言毒药,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你说过几句?

1

第一味毒药:为了你

常见句式有:我都是为了你好啊!难道我会害你吗?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遵照自己的想法,常常讲我都是为你好的语言。比如:我对你这么严格,都是为了你好。让你学奥数,都是为了你好,将来可以加分。让你把这些蔬菜都吃掉,你就吃,难道我会害你么?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怕我的孩子走弯路,希望他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难道不对么?

这样想的父母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你能保证永远让孩子走在最正确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失败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样做的最大问题在于,一旦他完全听你的话,还是失败了,可能就从此一蹶不振,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父母——你就因为你要我这么做,我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他们没有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从而也不会产生自己改变的动力。

所以,“为了你”这味语言毒药,最大的问题在于,让孩子成为了一个讨厌犯错,不敢犯错的人,而不是从错误中越变越强的人。

2

第二味毒药:你害我

常见句式有:你怎么都讲不听?是不是要把我气死?很多时候,在孩子做了调皮捣蛋,或者不符合父母要求和心意的事时,父母常常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比如:你怎么又把玩具搞得到处都是,你是不是要累死我啊!让你不要去玩泥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是不是要把我气死才高兴?

我们来看通常说这一类话的家长,他们的逻辑是怎样的?导致我生气、情绪不好的因为是孩子去玩泥巴。孩子不玩泥巴,我就不会生气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父母见到孩子玩泥巴,都是愤怒、生气呢?答案显而易见,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的父母不会生气,有的父母生气呢?

原因就是不同父母会对孩子玩泥巴这件事有不一样的认知,比如:如果一个父母认为孩子玩泥巴,会弄脏衣服,增加我的工作量,就是跟我作对,不听话,那么他就会很生气;但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家长,就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的时期。

这个时候,泥巴、橡皮泥,这一类跟排泄物类似的事物就是孩子的好玩具。如果我们满足好了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需求,那么他就会继续向前发展,但如果这一时期的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那么孩子的心理状态很有可能就会停滞发展。

所以,有的父母甚至可能会专门带孩子去玩泥巴,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这样看来,根本不是孩子要把你气死,而是你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把自己气死了。而这一味育儿毒药,会让孩子很焦虑很紧张,也很容易把别人的错误归咎于自己,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

3

第三味毒药:比较

常见句式有: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我经常在小区里面见到父母批评孩子:你还说跟小明是好朋友,别人都考双百分了,你怎么就做不到呢?或者是,你看看别人小妹妹多听话,你怎么这么调皮呢?你表现得那么差,真的让我很丢脸,你看看别家孩子,哪像你一样等等。

这样说的家长,其实背后的意图是想要孩子可以更优秀,通过对比来鞭笞孩子,让他更听话和努力。但实际上,我们拆解一下这类话的思维逻辑,就会发现完全站不住脚。

小明考双百分了,但你的孩子却没有做到,真的是孩子不努力、表现差么?不一定,还有可能是小明的父母给他请了更好的家教补习,上了课外辅导班。或者是小明的爸爸是外国人,从小就有双语环境等等。

因此,一句简单的“你为什么做不到?”,不仅不会让孩子更有紧迫感,还会让他自我否定,自信心低落。孩子可能会想,我跟小明一直玩在一起,他的学习比我好那么多,那肯定是我比较笨啊,没有小明聪明。本来你的目的是要通过比较,促进孩子的上进。而效果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自卑感或者嫉妒心理。这种方法,不是缘木求鱼吗?

4

第四味毒药:否定亲情

常见的句式有:我为什么会生出你这种叛逆的孩子?就像节目开头的那个案例,爸爸最后非常愤怒的吼出,你不要做我女儿啦!还有一些时候,当孩子生气的说出:“我最讨厌妈妈”时,妈妈也会赌气的说:“我也很讨厌你”。等等。

其实说完之后,我们就后悔了,因为我们既不会让孩子离开家,不会真的不要他们。大人非常清楚这只是一时的气话,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不爱我了,是不是要抛弃我,会让他们怀疑亲情。这个时候,那种不安全的种子也就埋在了小朋友心里。而不安全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不敢挑战,不敢探索,更希望停留在舒适区。

5

第五味毒药:求回报

常见句式:我对你这么好,你是怎么对我的?我经常在一些婚姻不幸的家庭中,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对孩子说:妈妈是因为你才没有跟爸爸离婚的,所以你要乖一点,懂事一点知道么?要好好对待妈妈。一旦孩子不听话,妈妈可能就会暴怒: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你还这样对我!

可能做出不离婚的决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孩子,但最终做出选择的是我们自己,不要把这种孩子无法承担的责任强加给孩子。我们关心孩子的行为,更不应该成为控制他们的一种手段。

当孩子听到这类话,他们内心是会十分愧疚的,他们会想原来都是我害的,我是会害人的坏小孩,妈妈过得不开心都是因为我。他们看似会变得非常懂事、乖巧,但内心却背着一个100多斤的包袱,负重前行,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到这里,育儿中的五味语言毒药已经全部讲完了,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 第一,都没引导孩子表达,而只顾自己表达;

  • 第二,你的话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而且情绪更激动;

  • 第三,你说的通通都是气话,是大人情绪的宣泄,而不是大人心中真正的需要。

所以,这些语言毒药,对我们的育儿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既然一点帮助都没有,为什么我们还是控制不住的要说出口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常常听到类似些话?如果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无意识使用了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改变我们家庭中正常发生的伤害呢?我们准备了两个专题内容:

  •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魔咒;

  • 非暴力沟通。

欢迎加入托德俱乐部,这样您就可以系统的学习改变之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泥巴》
负面情绪是最毒的毒药
最可怕的教育是:你吼孩子,他却沉默不语
别让你的陪伴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这样说,孩子才愿意听你的!
得不到男神?可以亲手培养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