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衡道丨干货】2023 CSCO子宫内膜癌诊断指南共识
userphoto

2023.09.09 江苏

关注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通过结合国内外指南及研究结果,制定了《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3),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一、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检查

表1

  • 包括妇科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査,如无性生活,可进行腹部-直肠诊,必要时可与患者沟通,行阴道内诊。

  • 目前子宫内膜癌并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25、HE4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超声(尤其是经阴道彩超)能够对子宫肿瘤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但难以评估肿瘤转移的范围。

  • 首选盆腔MRI(平扫+增强),因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更有助于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范围、子宫颈间质受累情况。

  • 需分段诊刮,可初步区分宫颈管受累可能,并排除宫颈癌向上累及宫腔的情况。如影像检査等提示子宫腔肿物明显,可分段取内膜活检。

  • 早期患者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其较诊断性刮宫更为准确。现有数据显示:宫腔镜检査时膨宫液沿输卵管进入腹腔,有增加腹水细胞学阳性率的风险,但对患者预后无影响。

  • 建议同时行TCT、HPV检査,尤其局部肿瘤位于子宫下段或有宫颈受累,可区分有无宫颈癌可能。

  • 胸部影像学检查首选CT平扫。

  • 考虑远处转移时可行(超声/CT引导下)组织活检或胸腔穿刺收集胸腔积液中的脱落细胞,获取病理学证据。特殊患者不能进行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的患者,也可考虑(超声/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腹腔穿刺收集腹水中的脱落细胞,获取病理学证据,以指导后续治疗。

 二、病理诊断原则

表2

  • 所有标本应及时固定(离体30min内固定最佳),使用新鲜的3.7%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10倍,固定时间8~48h。

  • 子宫内膜癌采用手术病理分期,既往常用的是FIGO分期(2009版),今年始采用最新版的FIGO分期(2023版)

  • 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型参考WHO肿瘤分类2020版,详见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分子分型及遗传咨询。

  • 建议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

  • 分子分型具体见病理诊断部分。

  • 目前分子分型的作用主要是预后评估。

 三、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分子分型及遗传咨询

1.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理亚型是宫内膜样癌,其他亚型如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混合型癌、未分化/去分化癌等(表3)。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病理特点见表4。


2020版WHO分类中内膜癌增加了四种“其他类型”:中肾管腺癌、中肾管样腺癌、非特异鳞癌以及胃肠型黏液癌。

  • 中肾管腺癌及中肾管样腺癌是通常表现出多种组织学形态,带有腔内嗜酸性胶体样物质的小腺体和小管占主导地位,免疫组化通常ER和PR阴性表达,p53呈野生型表达,GATA3弥漫表达,CD10呈腔面特征性阳性染色,目前倾向认为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 非特异鳞癌是仅由具有鳞状细胞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癌, 诊断时需排除低分化内膜样癌。

  • 内膜原发性胃(胃肠道)型黏液癌是具有黏液性胃/胃肠道特征的癌,可有特征性杯状细胞的出现。


表3 WHO子宫体肿瘤分类(第5版,2020)

表4 常见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

2.子宫内膜癌相关遗传易感基因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表5

  • 利用 MMR 蛋白免疫组化和/或微卫星不定性(MSI)筛查肿瘤有无DNA错配修复缺陷,用于确定哪些患者应接受Lynch综合征的基因突变检测。

  • EPCAM基因的3’末端外显子缺失导致MSH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从而使 MSH2转录功能失活,病理往往表现为肿瘤细胞核MSH2(-)和MSH6 (-)。


  • MMR 基因检测需要筛查点突变和基因大片段重排 (大片段缺失和大片段扩增)。


  • BRAF V600E突变常见于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频率极低,且与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不相关,因此在子宫内膜癌中筛查Lynch综合征时无须检测BRAF V600E 突变。

  • 有部分 Lynch综合征患者肿瘤病理表现为功能缺陷MMR蛋白表达,针对这部分患者需要结合个人史、肿瘤家族史和/或MSI状态推荐MMR基因检测。


  • 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尿路上皮癌、脑肿瘤(通常是恶性胶质瘤)、胆管癌、小肠肿瘤、皮脂腺瘤。

 四、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表6

  • 2013年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he Tumor Genome Atlas, TCGA)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类分子亚型。此后,不同的组织机构提出了不同的分组命名方案,本指南采用TCGA的命名方案:POLE突变型(POLE ultramutated)、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 MSI-H)、低拷贝型(copy-number low )、高拷贝型(copy-number high )。

  • 3%~6%的子宫内膜癌存在多种分子分型特征,称为多重分子亚型(multiple classifier)。一些文献表明同时有POLE致病突变及dMMR (错配修复缺陷)的子宫内膜癌应归为POLE突变型,同时有dMMR以及p53状态异常的肿瘤应归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因此,分子分型的判读需要遵循一定判读顺序。

  • POLE基因常见且已确认致病能力的热点突变包括P286R、V411L、S297F、A456P和S459F。

  • MMR状态的判读是根据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决定,4个蛋白的细胞核均表达完整或正常时为pMMR (错配修复功能完整),一个或多个蛋白表达缺失或异常为dMMR。

  • PCR+毛细管电泳法是MSI状态检测的金标准,也可采用二代测序检测,但因为缺乏统一标准, 所以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经过验证的二代测序MSI检测。MSI状态检测结果分为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L(微卫星低度不稳定)及MSS(微卫星稳定),MSI-L和MSS均认定为MSS。MSI状态及MMR蛋白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但在少数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肿瘤组织具有异质性,可能会导致MMR蛋白检测与MSI状态检测结果不一致,MMR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异质性。

  • 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呈完全阴性、细胞核弥漫强阳性或细胞质表达时,为p53蛋白表达异常。p53蛋白表达呈现细胞核散在阳性时,为p53蛋白表达正常。TP53基因突变检测建议覆盖TP53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及邻近剪切位点。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判读流程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判读流程:
①首先判断POLE基因是否存在致病突变,具有致病性POLE突变时,则为POLE突变型
②当确定POLE基因不存在致病突变时,判断MMR/MSI状态,若表现为dMMR或MSI-H状态,则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
③当MMR/MSI状态表现为PMMR或MSS时判断p53状态,若表现为p53蛋白表达异常或TP53基因突变时,则为高拷贝;p53蛋白表达正常或TP53基因为野生型,则为低拷贝型

参考文献及书籍:
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2023[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TCGA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学习体会
【案例】免疫单药一线治疗达完全缓解!MSI检测有必要!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的肿瘤,都要做林奇综合征的检测
精彩回顾 | 阅微基因病理年会专题卫星会,携病理大咖,享学术盛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