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人母图鉴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不知不觉间,母亲节的脚步一步步逼近。

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品牌借着母亲节“大张旗鼓”地宣传活动,我还不会有所关注。

小时候的母亲节,等同于妇女节,小时候的妇女节,有等于无;

长大以后,母亲节是母亲节,妇女节也是母亲节。

或者给她准备一份礼物,或者捎给她一个意思意思的红包,没有多余的言语,虽然常常和文字打交道,但是真的身临其境,也只是寡淡笨拙,再浓墨渲染也是没有。

人对家乡的情感,和对自己的双亲,太多时候并无差别,都是一味的“近乡情怯”。

总带着一丝丝的惶惑与抗拒,底子里却是深不见底的依赖与向往。

或许正因为那种依赖与向往太深刻,所以羞于启齿、怯于流露,所以表现在外部的,常常是疏离与淡漠。

父母什么都懂得,或者不懂,然而父母什么都原谅,随时愿意。

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可爱而又可怜的

可爱的是那份不合时宜的天真痴缠,可怜的,也是如此。

 *

想起来,有一阵子没有给她打电话。

每次打电话,也会习惯性地揶揄一句:没有我在家和你吵架,日子是不是无聊太多?

从前她会嫌弃我言语无状,如今也学得了幽默,顺势而为地回一句:那还去说。

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隔了朝朝暮暮、星转斗移,我们终于能够云淡风轻地说出来。

但是在家的时候,那种争执是真切的、具体的——有质量、有体积、有气味的,密密实实地压迫着彼此、窒息着彼此。

两个人,默默地抗拒,等着对方先示弱,那样疲于奔命、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地不快乐。

甚至有一次,我负气地“离家出走”,在酒店里住了一夜,这原应属于十六七岁的少年人才“乐意为之”的事情。

那一天,大雨倾盆,像心里辗转反侧、无法对人言的愁绪,无边无际。

是我的,也是她的。

我知道我终究会回去,但不是彼时彼刻。

我知道这种头脑发热的幼稚病,终于有一天会褪去,但不是彼时彼刻。

我知道我们各自都有各自的藩篱与虚弱,但不是彼时彼刻。

这也是为什么,我急于回到北京。

我深知,只有隔着一段距离,只有超脱一种空间,我才能更加心平气和地去体会、去咂摸、去依恋、去爱、去原谅、去释怀。

这未尝不是现代人的一种顽疾。

这就是这个时代,盲目错乱、隐晦曲折的爱。

但是一切都会过去,天会放晴,窗户会光洁如新,人们会收起潮湿狼狈的雨伞,我们会静静地看着彼此的身影,然后在内心幽幽地叹息,最后仿佛是无可奈何宠溺地道一句,你看你,给自己找罪受,何必?

然后,就像一切都不曾发生。

整个世界只是打了一个盹,梦醒了,她还在那里,温柔地凝望着你的背影。

*

母爱是永恒的母题,所谓千古。

文艺作品里,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母亲。

而真正托得起母亲这顶王冠的女子,往往都有同样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热泪盈眶、心力交瘁、甘之如饴的神情。

孟郊的母亲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用当代语境表达就是,出门工作的前一晚,这盒饼干带着吧,火车上可以吃,留在家乡不好吗,何必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叮咛念叨,老生常谈;

岳飞的母亲是,秉烛刻字,精忠报国,那一笔一划里,流淌着一个平凡母亲热血沸腾的英雄梦想,这一世为人,总要堂堂正正;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母亲是,看着儿子挨打,心急如焚、痛哭流涕,一副慈母心肠,听到丫鬟言语“不端”,即刻处置,毫不手软,俨然金刚手段,像极了许多的母亲——明目张胆地“护短”、痛定思痛地“坐井观天”……

影视作品里,值得大书特书的母亲形象就更多了。

比如《依然爱丽丝》里扮演三个孩子母亲的朱利安·摩尔,在得知自己身患遗传性的老年痴呆症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将一些生活tips记录在电脑里,为了自己来日可能发病的子女活得不那么艰辛;

比如《宿敌:贝蒂与琼》里的贝蒂·戴维斯和《恋恋笔记本》里瑞秋·麦克亚当斯扮演的富家千金的妈,虽然在女儿们的婚姻大事上“横生枝节”,没有全然遵从她们的心意,但这种“棒打鸳鸯”的动机与行为背后,其实潜藏着数说不尽的拳拳苦心,虽然母亲们饱经沧桑积累下来的人生智慧在女儿们的心目中味同嚼蜡,她们也深知自己仗义执言终会不得人心,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那个人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种爱在岁月的打磨下,才会慢慢绽放出光彩。所以妈妈们,一个苦心经营地给女儿操持婚礼、一个将女儿心上人多年来寄给她的信悉数珍藏;

还比如《名姝》里那两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妓院老鸨,虽然为了名和利两个人的灵魂都锈迹斑斑,千疮百孔,但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却是无一例外地慷慨伟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作为押注……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抛夫弃子的母亲、有暴力倾向的母亲、将子女作为自己名和利的牺牲品的母亲,但这终究不是大多数。

大多数的母亲,是平平凡凡的、酸甜苦辣都尝遍,依然在心里流淌着温柔的母亲。

是浮浮沉沉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母亲。

是在怀胎十月的时候脑海当中描画一切美好前程风景,为着新生命的到来感觉被上苍眷顾的母亲;

是在孩子咿呀学语的年纪,被他的调皮捣蛋气得六神无主、七窍生烟,但是在他熟睡时候又会发痴般凝望,内心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母亲;

是在子女长大成人以后,依然不能心平气和,矛盾而又心酸地掂量着孩子独立与依赖之间孰轻孰重的母亲……

是这样的母亲,出现在我们每天都会经过的大街小巷,融汇成一条温暖明朗的生活之流,让我们被岁月琢磨得几乎百折不挠的坚硬忽然多了几分柔软。

 *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情不自禁地以为,母亲是这世间最让人心力交瘁、无能为力的敌人。

如果是一般的对手,该抛头颅抛头颅、该洒热血洒热血、该拿枪拿枪、该拿剑拿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但这个叫母亲的敌人身份太过复杂,和她对抗,轻也不是重也不是,装作不屑一顾不是,太过咬牙切齿更不是,徒然在内心风声鹤唳、长河落日。

要经过许多年,要吃过很多苦头,要挨过许多风霜,要见过许多嘴脸,才会明白——

从始至终,其实这漫漫长路,只有她,才是那唯一的一个,最不可能因为你的荣华落魄而眉眼变戏法的人。

当别人都伺机而动地自私浅薄是你、优柔寡断是你、贫穷窘迫是你、胸无大志前途一片昏暗是你时,只有她,才最有可能真正如歌里唱的: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虽然在“母亲节”渲染母子、母女情深和在“世界读书日”象征性地读一本书,或许是一样的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媚俗”

但知识分子式的过分清高自许,往往看起来逻辑自洽,其实大多数时候“绵软无力”。

当面对一个动刀动枪、滴水穿石、七零八乱的世界。

在一个万花筒般喧嚣纷扰、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来都是,能多爱一点,就多爱一点。

在这个任何形式的爱都难免矫饰造作、脆弱危险的时代,对那个最可能从一而终的人轻轻地说一声爱吧。

或者只是,这一路走来,辛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6岁阿姨坦言:当对子女越来越冷淡薄凉时,不是不爱而是真的老了
薄情,是人生的归途
每一个游子身后,都站着一位遥远的母亲
你永远没有资格嫌弃你的父母
为什么父母一辈子拼死拼活为孩子,孩子大了却常因为父母的一点问题而恨父母?
沉重的陪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