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亮/期望工人文学创作的崛起
立足郑州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苏小蒙近照

期望工人文学创作的崛起

访知名工人作家苏小蒙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宋 亮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文坛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工人文学创作现象,涌现出一批批成绩卓著的工人作家,苏小蒙就是我省颇有影响的工人作家之一。他在郑州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工作生活了30多年,几乎当了一辈子工人,写了一辈子。如今他已年过六旬,虽然早已离开工厂,但始终淡化不开的是那份不变的“工人情结”,这也使他始会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改革的代价,经受着社会转轨的阵痛。他们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支撑着共和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厦,担当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前不久,美国有份非常有名的、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杂志《时代》周刊,评选中国工人阶级为2009年度人物第二名,并且配发了深圳四位工人的照片,这是该刊首次将一个群体作为评选对象。该刊认为中国工人阶级辛勤劳动、认真思索和对未来的追求值得钦佩,是他们创造了中国年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奇迹,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时代》周刊的这一举动,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欢迎,因为这一评价不仅符合事实,而且卓有眼光。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周围,我们工人的劳动、工人的生活、工人的理想、工人的追求、工人的奉献、工人的事业乃至工人的喜怒哀乐、婚恋家庭,现在却很难或很少通过文学作品——这种精神层面的形式反映出来。

   苏小蒙的这一思考与呼吁,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工人文学创作究竟怎么啦?难道再也没有原来的繁荣与辉煌了吗?

       《河南工人日报》作为河南省惟一一份工人报刊,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是我们办报的基本宗旨。为此,记者带着这一问题,专门采访了苏小蒙——这位献身于工人文学创作事业一辈子的老工人、老作家。

         记者:苏老师,您认为当前工人文学创作不景气的原因是什么?

         苏小蒙:记得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我参加工作那会儿,“工人”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也是社会上最富有魅力的职业,部队转业、学生毕业首选的就是进工厂当工人。当然那是我们这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尊重、热爱这一职业也在情理之中。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工人这一群体及其价值的认同却日趋淡化。说句不好听的话,工人这一曾让人羡慕的职业,如今却遭遇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多种尴尬。

        记者:苏老师,如果从宏观上来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识。但恕我直言,要想改变这种功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不是你我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照您的这套逻辑推理,工人文学创作不景气的状况是很难改观的,也就只好任其继续下去了。

        苏小蒙:我并不这样认为。正因为如此,作为工人作家,包括工矿企业的一些工人写作者才更应该努力,利用我们手中的笔,来写我们熟悉的工厂、我们热爱的工作、我们辛勤的劳动、我们多彩的生活;积极主动向社会展示我们的生活状态和风貌,再现我们的苦恼与欢乐,传递我们的呼声与诉求,让全社会都来了解、理解、关注、关心我们工人现在的生存境况和社会地位,为营造并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工人的社会氛围,重塑我们工人阶级的新形象而发挥我们的作用。

       记者:您说的这点,我也极为赞成。要想改变目前工人文学创作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工矿企业中的工人写作者应该行动起来,首先从自身写起,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起。

        苏小蒙:不过话又说了回来,由于工人写作者的水平所限,写出来的作品难免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有生活基础,即使文字粗糙些,只要编辑加以润色,原汁原味的东西还是很有可读性的。这就需要呼吁我们的报刊社、图书编辑出版部门,要重视工人的文学创作,善于从中发现、挖掘、培养文学创作方面的人才,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壮大创作队伍。但愿能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批工人作家那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然,仅仅依靠我们普通的工人写作者是不行的。还要呼吁专业作家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我们的工矿企业中去,写出反映我们工人阶级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文学作品。如果这些富有经验的作家和工人写作者一起,形成专业写作与业余写作相结合的创作力量,那么,工人文学创作的崛起就大有希望。

        记者:作为一家工人报刊的记者,我有机会接触不少企业和工人。我觉得工人文学创作还是大有可为的。当年的辉煌,如今的失落,过去的创业,今天的奋斗……就拿工人下岗再就业来说吧,就有一大堆好题材可写。从家政服务到“三资”企业的白领蓝领,从给人家打工到自己摆摊设点,从当餐饮娱乐的服务员到成为民营企业的大老板……这些当下活跃在各个领域的身影,不就是我们那些过去工厂的劳模先进,不就是我们那些昔日机器旁的普通工人吗?这些下岗不失志、另辟新天地的工人,在今天打拼、创业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值得表现、值得宣传、值得讴歌。

        苏小蒙:是的。只要我们真正地去关注关心工人、工厂和工业,就会发现工人文学创作原本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仅对工矿企业中的工人写作者,可以说对所有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来说,都是大有可为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报刊社、图书编辑出版部门,出于对经济效益的现实考虑,使有关工人、工厂、工业方面的文学作品很难发表和出版,不少工人写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无人问津,这就需要引起这些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能不能专门给工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一席之地呢?我常想,像我们这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工人作家,如果当年没有报刊社、图书编辑出版部门提供发表、出版的园地,我们能有当时的创作成果吗?能形成繁荣的工人文学创作现象吗?显然是不能的。

        记者:您说的这倒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苏小蒙: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整个社会都重视起来,我们工人文学创作就会有出路、有发展、有前途。

         众所周知,工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科技要创新、产业要升级、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大批有技能、有知识的工人。因此,我们在优化企业投资环境的同时,更要优化广大劳动者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环境,让工人的名声响起来,让工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文学创作,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我相信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引导、推动和支持下,在来自企业内外广大作家和工人写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工人文学创作也会在与时俱进中再次崛起,重新彰显文学其“塑造人类灵魂教课书”的伟大功能。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郑州作家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小蒙:“农民作家”罗辛卯,我们俩有点儿“惺惺相惜”|罗辛卯|散文|文学|作家|我们俩
【作家】胡振华作品:古道热肠苏小蒙 ——凡人小事之三
散文诗:刑警和他的妻子(外一首)| 苏小蒙 主播 | 志玲
对当前文学创作的一点看法
开展劳动竞赛,庆祝党的三十周年纪念
【女权史上的今天】1844年11月14日:法国社会主义作家特里斯坦的忌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