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小蒙/加入作协的那些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加入作协的那些事

加入作协的那些事

苏小蒙

        凡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谁不想加入作家协会?因为在我国社会这个“中国特色“的概念里,你只有成为作协会员,人家才会承认你是“作家“,否则,你说你是作家,凭什么证据?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我所在的工厂一一郑州国棉三厂,机动车间有位名叫沙发来的老工人,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属于颇有知名度的工人作家。一天,在他家里,我偶尔看到他的“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证“,让我惊叹不已、羡慕不已。从那时候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向他学习,工余时间少玩些,多学写些东西,争取加入作家协会,也成为一名作协会员。

        上世纪80年代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证

        到我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已是上世纪80年代、经过文化大革命又拨乱反正以后的事。我的会员证编号是0611,从编号上推算,对于拥有近一亿人口大省的河南来说,当时作家队伍的人数尚不算多,若按百分比,恐怕仅是几万分之一。我去省作协办理入会手续时,时任省作协秘书长的杨晓杰老师开玩笑地说:”咱们省作协会员就像国宝大熊描,一个个稀罕得很呐!"

        正因为如此,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从此,我这个只上过初中的工人,不靠文凭而被工厂视为知识分子,从又苦又累又脏且"三班倒“的生产一线调到厂志办公室编写厂志;我市主流媒体《郑州晚报》,以及市总工会创办《郑州工人报》,都曾想把我调去当编辑……至于后来到《河南新闻出版报》,这份由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服务于全省新闻出版业的高品位报纸担任编辑、编辑部主任,也无不与我这个省作协会员的身份有关。据说我进这个报社时,有人就我的学历提出异议,社长孙法智、总编辑任建谊据此力争,说:”人家是省作协会员。”言外之意,就凭这一条,就足够条件似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改为河南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证

       我的这种变化还不算什么,与有些人相比,可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那时,只要你加入作协,成为作协会员,原来是农民的,有的会转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原来是干部的,有的会提拔为某一文化部门的领导。更幸运的,有的会调到作家协会或文化部门,如文化馆、演艺剧团当上"专业作家“,国家发给他工资,养着他写作,而挣的稿费却属于自已,又有名又有利……加入作协,成为作协会员,不仅能得到一顶“作家”的桂冠,还会给人创造改变命运的契机。

         ……

      不过,我说的这些,都是几十年前计划经济年代的事。如今,面对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出现,文学已不像往昔那样充满魅力。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管理体制,别说你加入省作家协会,即使你加入全国最高档次的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又能咋着?能够得到的,除了定期邮寄给你一本作协内部编印的《中国作家》,以此向你传递一下文坛信息,或许偶尔会邀请你出席一些作协召开的会议,包括一些作家与作品的研讨。除此之外,据说还有两项功能:一是如果你创作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作协可以为你提供仗义执言的法律援助;二是如果你不幸去世,你的家人可以收到一封作协发来的唁信或唁电,向你表示沉重的哀悼……至于你能不能经常参加作协组团的去全国各地采风,以及出国访问、交流,抑或以挂职的名义弄个副市兴、副区长、副乡长当当,还有捧个鲁迅、茅盾文学奖什么的,那就看你的造化、机遇和实力了。

        苏小蒙撰写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申请书的草稿

       因此,近些年来,不断有人对作协的作用提出诘问:我们中国文学需不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我们中国作家需不需要这样一个组织?甚至还有人在媒体上撰文,提出”全解散吧,中国的各级作家协会,一个也不留“的呼吁

        我觉得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就我而言,或许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或许对作协存在的弊端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许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或许根本就是”功利”意识。最近,作为拥有几十年省级作协会员资历的我,突然认为自已应该再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层次,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写起了申请书,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我觉得,一、我是凡人,凡人都不能免俗;二、即使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为作家,关键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否则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这一点儿我头脑还是清醒的。

     (选自苏小蒙即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我的似水流年》)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1964年3月参加工作。原在郑州三棉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等作品,出版有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一部。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现已退休,现为河南省阅读学会常务理事。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角镜】河南作协主席、副主席简介
追忆恩师张一弓 郭进拴
苏小蒙:著名作家杜禅的文学江湖|走近名家
邵丽:感恩生命中的遇见
南召籍青年作家宋学华(话梅)《何以为家》作品研讨会
好诗集锦||我们竭力掏出文字里的纯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