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文太/此心安处是吾乡(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何文太

大 山 恋

      从小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是那么眷恋与深情。

      我的家乡没有名川大河,没有高山奇石,只有极普通的山,普通的树。然而那蜿蜒起伏的山丘,云蒸蔚霞的松林,款款流淌的溪水,缠绕山涧九曲十八弯时隐时现逼仄的羊肠小路都令我魂牵梦绕,心荡神摇。

      我爱山!恋山!是山给了我的脊梁傲然而立堂堂正正做人,是山给了我不屈的意志和品格,是山给了我容纳万物的坦荡情怀。

      我缱绻在山里,踯躅在小路上。当二月春风扫尽山巅积雪给慵懒的松柏换上淡绿色新装;给河边的柳枝梳理嫩黄的发辫,掬一捧盈盈春水洗涤一冬的疲惫,为苏萌的枯草浇上甘甜的乳汁。我的心醉了!风雨迎春归转眼间漫山遍野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树木苍翠葱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洁白的李花也赶趟儿似的披上柔雪婚纱曼妙枝头。姹紫嫣红的桃花羞涩了妩媚,妆点了红晕,醉了山岚,痴了梦幻。野花遍地,五彩缤纷,摇曳纤纤身姿甚是玲珑娇小,一袭花香惹人痴醉。

      山是那么美丽与繁华!

      夏天,一座座山被浓荫遮蔽,各种树木争相竞发,绚丽多姿,蓬勃着生命的活力,展示无限生机。

      春天,大山犹如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憧憬异性的青睐,萌发情的冲动,爱的抒发,于是在山的幽幽深处,依依恋恋了一回。

      夏天,那位少女秀姿焕发变成了一位腼腆的少妇,肚里孕育了春天的精灵,在山里蹒跚。

      秋天,那位少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满山遍野硕果累累。看吧,山山岭岭,坡坡坎坎,流光溢彩。红了山枣,黄了柿子,挂满枝头,耀燃眼前。山葡萄翠色欲流,一串串,像珍珠,似玛瑙,坠斜了枝,压弯了树。

       大山没有春天的热恋,夏天的孕育,能有金秋的硕果吗?

      前面三个季节让山蓬勃着葳蕤的七彩光环,显示生命的壮观,而寒冬的山更显得肃穆与庄严。几场大雪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放眼远眺,冰天雪地,茫茫天空,浑然一体。一座座山,一堆堆雪,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似骏马,生动活泼,如猛虎,扑面而来,挥之不去。一簇簇松枝翠柏更承受了雪的重托,情的抚爱,待到雨雪初霁,阳光灿烂,红日高照,一座座冰雕雪铸的银山玉峰,金光闪耀,光茫四射,瑰丽多姿。

      大山,你奇幻无比,精妙怪诞。你的外表纤秀内心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资源和取之不尽的地下宝藏。

      我爱山,恋山,却不愿踏着古代文人骚客先贤们的足迹,附庸风雅歌颂名山奇景,且对井冈山、大巴山、吕梁山、太行山、琅琊山,情有独钟,深切难忘!

     徐向前元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大巴山里的条条山道曾有他光辉的历史功绩。“深山卧猛虎,峡谷藏蛟龙”,而今跋涉在大巴山里,我跨林涧,涉小溪,攀悬崖,过山垭,披荆斩棘,旨在重新感受一次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去寻觅英雄健儿的踪迹。那一簇簇红艳艳、金灿灿,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就是英雄烈士们的鲜血浇灌。漫漫山路将留下我崭新的足迹。

       井冈山的毛竹扁担挑起了南瓜、小米、孕育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之燃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击倭寇,取得胜利,兴我中华,而今,江山如画!

       我想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到远离多年的故乡,变成一株小草,深植于大山的泥土中,默默生长,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任凭雷电肆虐。大山为伊壮胆,树木给我呵护。我会是山的宠儿,林中娇女。渴了喝一杯山中清冽泉水,揽一抹朝阳在身,撷一串露珠在手,梳妆纤细英姿,任我巧装打扮。

      故乡的山,我爱你!恋你!永远不会离开你。

小 路 赞

        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大山深处。一座座巍巍的大山树木郁郁葱葱,整个山野被密密麻麻的树遮得严严实实。

      小路淹没在大山深处,躲藏在树木的浓荫里。向前延伸的小路,经过悬崖陡坡,密林深涧,盘旋而上,逶迤而去。

       大山袒露博大的情怀,热情接纳他的子民。人们在紫微的晨曦里,肩负生活的重担,迈开坚实的步伐,跋涉苦难的行程

      一路走来,餐风饮露,披星戴月,踏碎了露珠的梦幻,摇醒了慵懒的草芥,踏着泥泞和积雪,步履坚定而执着。

      我的脚曾丈量过无数次家乡的小路。我可以闭着眼细数小路上有多少坎,几条沟,几处险峻的山崖。我突然记起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首流行歌曲《小路》。这是一首著名的军事歌曲,诞生于卫国战争的烽火中,描写一位年轻姑娘,追随心上人一起上战场抗击法西斯匪徒的场景,给人一种美好向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小路依着山傍着水,穿过茂密的树林、草原、沟河,绕山而行,盘曲而上,像无数条翡翠带子定格在蓝天碧空下,隐藏于山林野草中,偶尔翻山越岭时稍露真容。

       晨曦初照,一座座山似含羞的少女拥着从身边绕行的一条条小路,如连绵弯曲游走的小蛇向远处延伸,穿行于峡谷中。

       曾记得,我们的先辈们从小路上走过,空着手的、背着包的、挑着担的、扛着枪的、举着大刀长矛的、怀揣秘密情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怕烈日暴晒,不惧风雪雨露,踏泥泞,践冰霜,走过凄凄芳草,落叶飒飒,练就一双铁脚板。小路上的石头多怪石嶙峋,让奋进者们砥砺前进。

      革命战争年代中华儿女,在镰刀斧头的感召下,举起正义之旗,从四面八方,千万条小路上走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声势浩大,锐不可挡,用火热的激情重铸闪光的灵魂,无数志士仁人坦然用鲜血为锋利的镰刀,闪光的斧头染上金色的风采,给鲜艳的旗帜赋予民族之魂,召唤一批又一批英雄健儿,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无畏的勇士们一个个、一批批倒下了,但血染的红旗水远飘扬在神州大地上,耀燃光华。

       我爱万山丛中的小路更钟爱井冈山的小路,那里的每条小路都留下了伟人的足迹。那位背着斗笠,拿着纸伞,一双锐志的目光望着远方,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挥动巨手,指挥若定,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紧跟伟人的脚步奋勇前进!

        长征路上的小路是英雄红军健儿用鲜血和生命铺设出的,从井冈上一直通往延安。红军出发前30多万人浩浩大军到达陕北仅剩下不到6万人,难道不是红军用血肉之躯铺就了这条通往革命圣地之路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活着的勇士们就如一支支不灭的火炬高举着赫菲斯托斯送给人类的再生和光明。他们高举着经久不熄的火炬奔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消灭日寇,摧毁蒋家王朝。又一次次汇聚在小路上。纵横驰骋,挥戈跃马,斩妖除魔,又有多少英雄儿女倒在各条小路上!

       如今有了柏油路、高速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不再肩挑背磨,爬山涉水,上坡下坎走小路,以车代步,方便快捷。然而,我每次回老家仍要站在家乡高高的山梁上遥看那一条条被树木、荒草遮掩了的小路。回忆儿时背着书包到五公里以外完小读书的情景,常常睡在迷糊中被母亲叫醒甚至拖着起床,吃一碗红薯稀饭,拿几个烧熟的土豆放在书包里作午餐,踩着露珠,顶着稀疏的星星走在小路上。晚上沐着月光或摸着黑夜在小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有好几次在一个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经过一段逼仄的小路滚到荆棘丛里,手脸被荆棘划了许多血口子,衣服撕烂了,仍然坚持步行上学。

      我走近了对面山上的那条小路,那里长满了野草、鲜花,一陈微风吹过,仿佛它们在向我点头微笑,热情欢迎不速之客的到来,还在我耳边发出丝丝絮语,来吧,风景这边独好!我说,小路,你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躺在那里,修身养息回忆经年往事,书写一部宏伟的历史画卷。

        我赞美你,小路!

泥 土 情

      乡村在时光的岁月里浓缩成一幅淡墨画,那幅画久久珍藏在游子心底。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时间越长,对故乡的思念越深,无论走多远,最初的那段风景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见到了久别的故乡,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我呼唤着,故乡,我回来了!

       脚踏实地踩在泥土上,内心涌动着无限思绪和惆怅,心跳不止,激情满怀,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故乡,我回来了!回到你身边,回到你的怀抱,让我紧紧拥抱你。

      我匍匐在地嗅着你芬芳的泥土气息,一股浓浓的甜香味,那是分娩后的乳香,一次分娩就有一次收获,你的辛劳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从小时起,我对故乡的土地就有一份真挚的情感,我儿时的乐园,那一块块农田,一捧捧泥土炼就了我勤劳、朴质的性格。幼小的我 ,每天清晨,睁开眼,跳下床,赤着脚,牵着牛,赶着几只鸭,背起小背篼,拿上镰刀去割带露珠的青草,这种草牛儿吃了膘肥体壮,尽管露水打湿了脚踝,心里却滋生出了甜甜的暖意,嘴角还念念有词地背诵语文课。那是一份优雅的心境,一份安适的情愫。

      农忙时节,栽秧打谷,不怕烈日炎炎,驰骋田野,拾麦穗,捡稻粒把丰收的喜悦装进篮里。回到家里放下满满的一背青草和一篮金色的童年,母亲舒眉展眼地笑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像父辈一样,热爱家乡,热爱养育了我的热土。我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无论我走向何方,不管时间多长,我都眷恋故乡的土地,一往深深的泥土情。

      我的事业在喧嚣的城市。我的泥土情却在故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那里遍布了我童年的足迹,栽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儿,童年的梦幻在泥土中诞生。每次在缱绻的梦靥里都置身在故乡的田野山丘,挥动银锄,翻挖泥土,温顺的泥土任你搓挪捏摸,那一层层带着腐殖质香喷喷的泥土,踩在脚下绵软而柔弱,别看那些泥土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会衣食无忧。

       小时候,我和同龄的伙伴们喜欢在湿软的泥土里玩,随便挖一把散发着诱香的泥,用小手搓捏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泥人儿,摘一片树叶给它做顶帽子,再用青草栽上几根胡须,这时活灵活现一尊泥娃娃。有时,我们在泥地里追逐嬉戏,摸爬滚打,甚至脱个精光疯玩。玩够了,我们跑到竹溪河水浅的地方浸泡,互相搓洗,背上、脸上的泥,顿时,河面上浮起一层浑浊的黄水,随波而去,一身精赤赤的,没一点羞涩之意,倒是乐趣横生。仰望蓝天,白云悠悠,大雁齐鸣,树上的鸟儿被我们敞怀的笑声轰走。岸边低头吃草的牛儿缓缓抬起头,嘴仍不停地咀嚼甘甜的青草,还不时甩甩尾巴,摇摇耳朵驱赶讨厌的苍蝇、蚊子。

       在田野里让我百玩不厌,百玩不烦,只要一出家门或放学归家书包一放,就会吆五喝六,呼朋唤友,不一会儿在田野里聚集,在收割后平平整整的田里捉蚂蚱,逮秧鸡,直玩到天快黑了,呀,背篼里还是空的,于是赶紧割草,然后骑在牛背上悠哉游哉往家里走。牛儿慢腾腾地走着,它望着远处黛色的山,葱笼的树,近处的良田沃土,深知也有它的一份辛劳。曾经那满田坝金黄的稻穗,碧绿的豆荚,池塘里荷叶翩翩,鱼跃水面,金果飘香,这无一不是泥土的功劳么?

      我爱泥土,我爱家乡的田园风光,让我的心放飞在金色童年的田野里。

家 乡 美

        跨过竹溪桥,一眼看见那座依山傍水的两层小楼房,安然挺立在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上。屋后翠竹掩映,房前水泥地坝边长满了叫不出名儿的杂草,地坝的其它地方,有一层淡绿色苔藓,踩上去湿湿的,滑滑的,稍不留意会跌个仰面朝天。不锈钢防盗门蒙了灰尘,打开锈蚀的铁锁,推开紧闭的大门,一股霉味儿扑面而来,迎接不速之客。

       我可爱的家,从土坯房、木架房、砖木结构房、变成了三层楼的小别墅,体现了时代变迁,农民生活逐渐改善。家是祖传基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山清水秀的大巴山里,无论贫穷与富贵,严寒与酷暑,父辈们年复一年和泥土打交道,精耕细作,用心血和汗水浇灌每寸黑土地,春种夏锄秋收,一块块肥腴的土地产出了粮食、瓜果蔬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收拾每间房屋,扫垃圾,擦地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了一整天,每间屋子窗明几净,看上去整洁舒适,重新焕发了光彩。站在堂屋里,心里呼唤着,老祖宗,我又回来了,这里也是我的归宿地。我会像列祖列宗一样,在五尺净土中默默陪伴你们到地老天荒。

       早上起来,泡一杯浓茶,坐在顶楼阳台转椅上,仰望蓝天,碧空如洗,远看绿水青山,像大海中的波涛,高低不平,此起彼伏。后山的一片松林,山风吹拂不时发出阵阵涛声,像海潮涌波掀浪,又像一位娉婷聪慧少女纤纤手指弹奏一首婉柔的电子乐曲。一轮秋阳,从背后山垭口悄然爬上山顶把金色的阳光撒在房顶上,显得熠熠生辉。

       昨夜一场小雨,空气清新湿润,微风拂面带来腥腥泥土气息,沁入肺腑,顿觉神清气爽。田野上小草摇曳纤细的秀姿,有的草青青的,有的草则被秋色染黄了,像少妇头上时髦的金发,飘逸俊美。

       墙上的爬山虎,不畏艰辛和劳苦,奋力挣扎,一寸寸爬上了楼顶。每片叶子嫩嫩的,绿绿的,一簇簇绿叶,挤挤挨挨,随风翩翩起舞,摇曳多姿,似举手欢迎从远方归来的主人。

        不甘寂寞的牵牛花,总想和爬山虎一争高低,可怎么也比不上攀爬高手,只好在围墙上缱绻踯躅。每根藤蔓开了白色的、粉色的、蓝色小花把小院装点得格外美丽。

       晚饭后,步出小院,放松身心,投入大自然怀抱,披一袭余霞,步履款款,精神焕发,踢腿伸腰,舒臂扩胸。在竹溪河边沿水泥路漫步,任随脑子里无限遐想,于暮色中秋寒不顾,侧耳聆听草丛里虫鸣。清风柔柔拂过面颊,黄叶飘飘下,曾经一树树翠色欲流的绿叶,褪去浓妆欣然植于泥中,它缘于泥土回归自然。目光在苍茫中流转极力捕捉来自万物生灵佳音。眉目里含着脉脉秋韵,携一缕秋色,珍藏在深闺里。

       竹溪河水清澈见底,静谧舒缓,一万年也漫步经心不急不躁流着。看静美的山,畅意的流水,一切显得闲适幽趣,此情此景,不会因尘世间的纷繁喧嚣,世间物欲而愤然。自会放弃一切私心杂念,想之所想,爱之所爱,无拘无束,放眼世界,超然物外。

      夜幕降临,有时雾濛濛,雨潇潇,撑一把折叠伞,在一条小径上哼一段低回婉转的小夜曲,心儿静静享受夜的纯美。脚踏实地踩在肥沃的泥土上,黏湿的黑泥粘满鞋底,不觉负重。儿时,常常赤着一双小脚,在田野里,在上学路上行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黄色的泥粘在脚上、手上,有一种香喷喷的感觉,是最美的妆饰。

       难怪卢梭要人类回归自然,以摆脱被异化物的厄运。

       绵绵的雨,痴迷了淡远目光心中的绿意,在秋夜里盛开,相约在时光的栈桥上,炙热家园的温馨。于无声处山韵生幽,名俗素淡清雅。

       我依恋夜和明月,久久不舍离去徘徊在竹溪河边。

       第二天,我仍早早起床,从屋角找来夹背、锄头,在楼下空地上挖来泥土装在夹背里,背上楼顶倒在准备好了的塑料筐里。骑上电动车,去三源镇买回白菜、萝卜、十字花菜种子撒在泥土里。

       春天,先在竹溪河边砍一捆斑竹,搭几个架子用铁丝捆牢,种上两颗扁豆。

       我想,每天清晨,从村道散步归来,直奔楼顶,还是坐在那把椅子上,头上是绿油油的扁豆叶,风儿吹拂片片绿叶荡起一波又一波绿浪,一阵诱惑的清香漫过心头。

       八月,姹紫嫣红的扁豆花开了,一串串,一朵朵,在藤蔓上轻歌漫舞,惹来无数嗡嗡营营的蜜蜂在石榴裙边低飞,忙个不停,亲吻每朵像少女艳红嘴唇似的花蕊。

      我屏心凝气,盯着花看着叶,欣赏忙碌的蜜蜂,情怀意满。这难得的好心情,好景致,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于是读一阙宋词“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最爱清照明澈的文字,给心灵一种安慰,舒畅。拾起一段过往时光,回味用文字装点素雅,寻找自由与憧憬。人生的故事光怪陆离,真实的生活中犹如严霜寒风,诉不尽人间悲情,聚散离愁,执笔难著,愁思别绪。尽管如此,仍用优美的文字书写浪漫、执念,崇尚美好,将宋词浸满浓香。正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激水三千里”。春风得意,乐趣满满。

       累了,倦了,让文字陪着沉思入眠,静心养怡。这时,头仰靠在椅背上,梦游神驰,思绪飞扬,仿佛变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故乡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呵护家乡的每寸土地。

作者简介

      何文太,笔名流连时光,教师,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人,四川省南充市作协会员。喜欢读书,钟情文学。在《通俗小说报》《青年作家》《天涯》《传奇文学》《作家天地》《南充文化》《三月》《故事报》《妇女》《四川工人报》《南充日报》《柳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已出版长篇小说《血缘》《情未了》《天意》,中短篇集《阴谋与爱情》,发表网络小说30多万字。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故乡的山
故乡情如画
诗歌 | 故乡那条记忆里的小路
诗人样本||杨宗保:故乡的红柳树
【诗晚参赛】吴常强:故乡的小路
走在归乡的小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