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关于加入中国作协那点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关于加入中国作协那点事

策划/李 一  冯新林 

执行/ 赵渝   柳岱林   蓝 岛  李家琛   

撰文/代应坤   蔡中锋   梦情   韩浩月   苏小蒙  

     不了解文学体制的人,乃至平民百姓,也会对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作者抱以尊敬之心,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文学崇拜情结使然。现在,加不加入作协,不再是衡量一位作家主要价值的标准。

我离加入中作协的还有多远?

代应坤

       6月26日清晨,《中国作家网》公布了2019年度拟批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名单,我的家乡安徽省寿县,有赵阳、黄丹丹、纪小芹三位文友同时入列,河南文友冷清秋,贵州文友李利维,也在其中,我真的为他们高兴!当即在微信群写了祝福的话。

       说句实话,自从2013年加入省作家协会以来,心中有一个梦想在升腾: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最近6年来,在全国公开发行的CN刊物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学作品,特别是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选刊》上连续两次被转载作品,出版了《寻找阿依古丽》等三本文学书籍,我自认为离既定的目标很近了。

        7月1日早晨,我一口气给以上4位文友通了电话,才知道,我离加入中国作协的目标太远,首先是条件不够:“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或报纸,发表作品不少于30万字”或者“出版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2部”,据我跟中作协创联部工作人员的通话,这30万字,最好是发在省一级刊物上的,保障系数大一些;出版的书籍必须是单书号的,丛书号,不算。这些都是“硬通货”,需要“翻过来比点子”的。

       而我的作品,发在省一级的不够30万字;我的3本书都是丛书号,也就是书最后面一页标注总定价一百多

元的那种系列书籍。

       那就花钱出版呗。一打听,现在的书号太紧张,出版一本书需要自费4万元以上,周期得9个月。

       这就意味着,我即使拿出8万元出版文学书,2020年1月份也出不来。出不来,就无法申报2020年的。

       我们寿县,建国以来没有出现过一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0年的积淀,成就了今天,这3位文友,两位是以散文申报的,一位是以诗歌申报的,他们既有单书号的2本书,也有省级以上发表的作品30万字,作品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其中纪开芹文友,仅2018年一年就在《诗刊》《解放军文艺》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诗歌好多首,实至名归。冷清秋文友,李利维文友,这些年一直默默耕耘,在全国报刊崭露头角,出版过多本单书号作品,是我一直所钦佩的。与他们对比起来,差距自显。个别人在群内妄议中国作家协会的公正性和廉洁性,其实,是自己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作家是不会成天趴在群内叽叽喳喳的,还是多看书,多练习吧。

       人的见识,决定人的格局;人的格局,决定人的成就。通过结识省内外众多的文友,让我懂得了“天外有天”,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满罐不响”,让我懂得了成就是干出来的。任何华而不实,任何喧嚣,任何沾沾自喜,都终究走不远。文学是,其他更是。

       我最近两个月,文学上取得了在别人看来,算是不错的成就,但是,这只是一种助力,离那个远大目标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所以,我不能松懈。

       也许我这辈子都无法达到5位文友的高度,也许永远加入不了中国作家协会,但是,我的脚步不会停止。追求的过程,也是幸福的。

       以后,我也许会更加沉默,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我所认为的正事上,QQ和微信上少了我的一个点赞,一个跟帖,并非与您疏远,而是我的一个转身,请理解我;热闹是人家的,与我没有关系,五十几岁的人了,真的没有热闹的本钱;我从来不认为文学是玩,于我,她是严肃的,崇高的,她是我华丽的服装,光洁的脸蛋;我也从来不说文学是一种爱好,于我,她就是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无处躲藏又无处倾诉时,唯一救赎我心灵的野生灵芝,我能挺到今天,全靠这灵芝。我为文学活着,文学为我成全。

作者简介

      代应坤,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小小说沙龙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小小说连续三次被《小说选刊》选载。出版《寻找阿依古丽》等三本书。

你为什么申请多年仍入不了中作协

蔡中锋

  是的,有的人甚至申请了十多年,年年“够”条件,却一直没能进得了中国作协,但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他可能一辈子都没能弄明白。有的人甚至会怀疑里面有什么猫腻。但据我所知,中国作协审核通过会员的程序和做法一直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产生猫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这个问题我且不谈,只谈一下你为什么总通不过。

   第一,中国作协会员的申请条件看似并不高:两本单书号的书,十篇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作品,近五年来的发表目录。仅此而已。但是,你花几万自费出了两本书没有任何影响的书,和别人在全国公开发行造成较大影响的、发行量达几十、几百万册的、甚至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又产生巨大影响的书能一样吗?你在一般省部级行业报刊上发十篇作品和人家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十月》《收获》上发了十篇能一样吗?事实上,中国作协认定的省级以上刊物,一般是指《山东文学》《山花》《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省文联、省作协及省部级文化主管部门主办的刊物,其他省部级行业报刊发的作品,应该多数都是不能计算在内的。当然,近五年来的发表情况,上的大报大刊多和上的都是不知名和行业报刊又是不一样的。

  第二,中国作协在审查通过会员时是分了好多组的,而不是进行综合审定的。如他们分了小说组、散文组、诗歌组等好多组,每个组由不同的专家审核你提交的申请材料。这样就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你是提供了两部书,但一部是小说,一部是诗歌,或两部都是大杂烩,那符合本组要求的就只能有一部或一部也没有;如你是提交了十篇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但你提交的却是两篇小说,两篇诗歌,两篇散文,两篇杂文,两篇寓言……天啊,这样一来,虽然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一个全才、天才和通才,但却是无论将你提交的申报材料分到哪个组,你都最多只有两篇符合这样组要求的,八篇不符合要求的,那你还怎么能通得过?当然,两本单书号的书、十篇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作品等申报条件也不是完全彻底的不可更改的硬件。比如,如果你在《人民文学》或《小说选刊》上发两个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的话,那其他的一切条件都没有,只要你提出申请,应该也可以进得了中国作协。

    第三,中国作协以前每年发展的会员都很少,最近几年才刚开始增多,但一年发展也只有五百人左右,可是提交申请材料的人每年都有一万多人。即,即使大家的申请材料都完全符合要求,也只能是平均二十多人申请,只有一人能过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申请了多年没有通过,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当然,进不了中国作协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主要的应该只有这三条。

  试想,一个人若对自己想做的事一直不用心,对做成这件事的要求和条件一直什么也不知道,那他怎么可能会走向成功呢?

作者简介

      蔡中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协副主席。微篇小说发起人,多种刊物主编。《格言》《特别关注》《文苑》《百花园》等杂志签约作家。2017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7年汪曾褀华语小说奖”。先后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人民日报》等数百家中外报刊发表小说3000余篇,出版《人在仕途》《青出于蓝》《芳香之旅》等个人文学作品集20余部。主编《中国微篇小说佳作2015》《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三卷本)》等图书200余部。

中国作家协会大门

加入中国作协有多难?

梦情

       中国作家协会,是大多中国文人写作者的理想殿堂与最高追求,那么,中国作协到底有多少会员呢?一个文学创作者,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到底有多难呢?

       2016年11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说,作为中共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中国作协在八次作代会之后队伍发展迅速,第一次会员超过一万人。据媒体报道:国家级会员10773名,省级会员全国超过8万。

       两年过去了,每年新入中国作协的会员大约在五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当下中国作协会员全国总数在1.2万左右。而在这万里挑一当中,河南到底有多少国家级的会员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不过,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河南籍入中国作协的会员名单,总共是169位。何建明副主席说过,近几年增长比较快,之前比较慢,那么前几十年河南入中国作协的按10人算的话,也就500人左右。满打满算,目前河南拥有中国作协会员的作家不会超过800人。

       近十年来,入中国作协最多的是22人,最少的是13人,截取约数按17人,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69.98岁,按70岁算,70年在河南能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大概为1190人;100年按照这速度也不会超过2000人。

       一个人就算是17岁发表作品,在河南一亿多人口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写作的大军里,要想成为国家级作协会员,那并不是奋斗二三十年就能如愿的,甚至有些人奋斗一辈子也很难成为省级作协会员。

       顺便给大家科谱一下河南省作协会员情况,官方介绍上是四千多人,估计是十年前的资料了,近三年来, 2015年发展会员115人,2016年115人, 2017年187人,按照这速度,十年顶多也就两千人。

       不论是省级作协会员,还是国家级作协会员,审批与通过都是有一定比率的,不是谁申报了就能通过的。

      看看这些情况,对照一下自身,或许你就能明白自己在文坛中的地位,以及奋斗目标了。

作者简介

      梦情,原名王涛,河南临颍人,作家、期刊传媒人、中原作家群运营总监。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2018加入中国作协,现任省青少年作协副主席。曾在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新人选拔赛中获得“入围奖”,撰写的“80后作家108将”入载80后文学史《笔尖的舞蹈》。出版有文集《将青春活成传奇》《困惑的童话》《愿人生光芒万丈》,长篇小说《我的青春与你擦肩而过》。

“奶奶作家”姜淑梅

奶奶作家”加入中作协真励志吗

韩浩月

       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15年新会员名单中,有一位78岁高龄的会员引起了特别关注。这位名叫姜淑梅的会员,出版过两本书,此前已是黑龙江作协会员。毋庸讳言,姜淑梅从431位新会员当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是她奶奶级的年龄。

       在传统家庭模式中,78岁老人多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而姜淑梅还愿意伏案写作,并且取得了公认的一些成就,这很难不成为新闻。对于认同体制内写作的人而言,加入中国作协,起码在过去漫长一个阶段,是进入中国最高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很多文学创作者,终身以进入作协为目标,他们想要寻找的,自然是文学内外所有的荣誉感。

      不了解文学体制的人,乃至平民百姓,也会对成为作协会员的作者抱以尊敬之心,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文学崇拜情结使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作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就一举成名,改变人生命运,因此直到今天,还会有不少人觉得,文学隐隐约约与名利、事业等具有隐秘的联系。哪怕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文学被边缘化、新世纪文学被彻底商业化,文学依然受惯性观念影响,是公众心目中的“落魄贵族”。

       人们可以对网络写手的勤奋卖力无动于衷,觉得那不过是一种职业,但当看到一位高龄老奶奶仍然怀着文学梦笔耕不辍时,很难不为她鼓掌。奶奶作家写什么题材,写得好不好已经不重要。图书出版以及加入作协,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她的实力。

       当然,时代发展也给了更多不愿加入作协或者无法加入作协的人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不少作家也同样拥有知名度和销量。加不加入作协,不再是衡量一位作家主要价值的标准。甚至一些本来是会员的作家,以退出作协来标榜自己恢复自由撰稿人身份。

       有人看重作协,以加入为荣,这表明作协仍有其影响力。比如有年收入上千万的网络作家,也选择了成为作协会员,为自己的写作加冕,即使他们也清楚,成为会员与否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准,并无显著的帮助。作协会员在今天更多是一项荣誉,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得到认证的自豪感,顺带着也会对提升作者的市场号召力有所帮助。

      有人认为奶奶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很励志,我不以为然。励志这个说法本身是忽视她写作本身,而只对她的年龄感兴趣。齐邦媛在她86岁的时候写作出版了《巨流河》,没见过有人说她励志的。对一位写作者最大的尊重,是讨论其作品,而非用世俗的标准来卡位,论证其是否励志,作家不应有过多新闻属性。

作者简介

         韩浩月,男,1974年出生,山东郯城人。现居北京。中文网络知名写手,最早进驻新浪网的专栏作家之一。亦曾在十余家传统媒体开设专栏。出版畅销书《I服了YOU——写给大话时代的告别书》,及男性话题作品集《涩男人》,美文随笔集《一个人的森林》等七种。

中国作协会员、河南作家刘枢尧

他凭什么成为中国作协会员

苏小蒙

        2017年7月的的一天,接到文友刘枢尧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事,已经中国作协批准。也就是说,从此,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

       电话那头,可以想象到他的激动和兴奋。

       刘枢尧是我们郑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名干部,业余时间喜欢写作,近几年来,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第一个军礼》《一无所有》《战俘》《上等兵徐满天》《我的朋友徐万提斯》和短篇小说《关家寨人物》《太阳雨》《寻找美丽爱情》《知青客栈》等约30多篇70多万字。虽然早己是我省作家协会会员,但他并不满足,加入中国作协,可以说一直是他的夙愿。尽管现在不少人对作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说三道四,不过刘枢尧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只有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才是对他创作水平和作家这一身分的认定,同时也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作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觉得他的这一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中国作协是我国文学创作组织的最高机构,我国当代最有才华、最显优秀、最具实力的作家几乎都在这个团体。作为一个写作者,能与这些大家为伍,无疑是一种荣耀。

      不过,让我有点儿诧异的是,按照中国作协章程的规定,要想加入这一组织,最起码得出版有二三本书,这也是对加入中国作协申请者的最起码要求。据我所知,刘枢尧虽然在报刊上发表了那么多作品,但至今尚未有一本书问世。记得去年,他还把他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整理了一下,编妥了一本中篇小说集和一本短篇小说集,先后与好几家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在当今出版业也注重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下,让他自筹数万元资金用于出书,对于工薪阶层的他谈何容易?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别说出版有两三本书,他连一本也没有。那么,他凭什么能够光冕堂皇地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呢?

        有人悄悄地对我说,这家伙肯定走了“后门“!

         如果说走了“后门“,也不足为奇。如今这社会风气,恕我直言,哪个行业没有潜规则呢……

       就在大家疑神疑鬼之际,恰好一位在中国作协工作的朋友,也是中国作协的理事出差路过我们郑州,顺便邀我和几位文友聚聚。因为他工作的性质,在宾馆闲聊之中,才解开了刘枢尧之所以能够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不解之谜。

        原来近些年来,由于新闻出版行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只要有钱,出本书并非难事。因此,在中国作协入会的不少申请者当中,别说出版有两三本,十几本书的也大有人在。”不过,这些书都是自费出版的。且不说有些书内容不敢恭维,简直是粗制滥造;尤其是印数,也就那么一两千本,更甚者,五六百本都有……虽然出版有那么多书,你能承认他是作家吗?依我看,只能算个写手而己……"我的这位在中国作协工作的朋友这样对我说。

       想想,他这一看法不是没有道理。

       我就认识某机关一位领导,为了附庸文雅,确实自己掏钱出版了好几本"大作“。这些书可谓洋洋大观,印刷精美,装订豪华,但是翻翻那些内容,净是秘书替他写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以及在大会小会上的讲话稿等乱七八槽的东西,这些能称得上货真价实的作品吗?可是,他却以此为资本,多次找到我,想让我把他引荐进作协里……如果仅按中国作协的章程要求,只要出版有书,就可以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那么,说得不客气点儿,这种人只能是滥竽充数!

        在中国作协工作的这位朋友告诉我:针对这种现象,近几年来,中国作协在吸收会员方面,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那就是不以出书论资格,而以作品认作家。凡是没有出过书,但发表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尤其是在文学期刋上发表有一定数量作品的作家,也可以成为加入中国作协的条件之一。

       我认为中国作协的这种转变观念、审势度势、与时俱进的做法确实是英明之举,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据我所知,近些年来,虽然出书不难,有钱就可以搞定;但是要在报刋上,特别是在文学期刋上发表文学作品,那可以说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因为在多媒体纷呈的今天,报刊社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强调质量,否则就会失去读者,失去了读者,就失去了发行量,失去了发行量,难完有一天会关门大吉……编辑们面对这种严峻的生存危机,在作品的取舍上,那绝对是不敢敷衍了事的。虽然在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能说没有“关系稿"、"人情稿"的存在,但相对有钱就能出书而言,报刋社在质量方面的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不能说报刋上推出的文学作品篇篇精彩,但可以说大部分是经得起读者检验的。就以我的文友刘枢尧为例,在报刊上发表了那么多中短篇小说,我站在一个从事几十年文艺编辑的角度,认为他的小说都是比较优秀的,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故事叙述和艺术表现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平,赖好整整,出个两三本书不成问题。虽然由于经济原因至今未能出书,但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刘枢尧这样没有出书的作家大有人在。我认为中国作协把他们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无疑更加体现了中国作协"团结、服务、引导、繁荣"这一宗旨。

       没出过一本书,仅凭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而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从刘枢尧身上,我不仅为他感到庆幸,同时也为中国作家协会在吸收会员上这一务真求实的做法击掌叫好!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关于自费出书,我们不能以貌概全,其实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种出版模式,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相当有价值的书也是难以出版的,你不让它自费出版,难道让它洇没于废纸堆里?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决不能因为"自费“而否定它的价值!就拿我国现代诗人臧克家的名著《烙印》《罪恶的黑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著名作家萧军的成名著《八月的乡村》,甚至包括鲁迅先生的一些著作,当年都是自费出版的,你能因为"自费”而贬低它在文学史上的作用与价值?

        还是用我国文学界老前辈巴金先生的那句老话作这篇文章的结束语:一个作家,不管他加入这协会那学会,都是要以作品立身的!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现为河南省阅读学会经典推广中心主任。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河南文学杂志纸质媒体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刊发过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学看台 | 想加入作家协会吗,市级、省级、国级?看看你符合哪个条件...
邵丽:感恩生命中的遇见
【中国诗歌地理】山东卷(一)
张虎群|郭进拴印象之三十一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在京启幕
45位山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数量居全国前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