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李艳霞/印章情怀(外一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印章情怀

(外一章)

李艳霞

在过去,几乎每人都有一枚印章,它是私人的姓名图章,特定时期,不可或缺。印章不仅代表个人的有效身份,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印信的流传,历史悠久,它是专属权和信用的标志,从周朝时就出现了。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手戳是最普通百姓的图章。

我最早见过的印章,是爸爸的黑色、正方形的角质印章。它并非一枚普通的手戳,除了领取工资时使用外,还具有行政审批效力。那是1970年,爸爸负责肃南某地方商业管理,商品在流通前,需要加盖单位公章和爸爸的手戳才能出售。当时,我还不知道盖在纸上的手戳起什么作用,只觉得它特别好看,想把玩。可爸爸不许我碰,不许我动,让我莫名其妙。一天,趁爸爸不留意,我动用了他的印章,在纸上胡乱加盖,红红的印章煞是好看。爸爸发现后,把我一顿教训,说印章不能随便加盖,如果在材料上加盖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从此,明白了印章不是玩具,而是一个人信誉的标志,是一个领导人的职业操守。

当我走出校门,被安排在一家商店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班组长告诉我,要准备一个印章,预备月底开支时用。当时,我特别激动,有了自己的印章,好像有了归属感和被认同感。于是,我到商业街,在一家刻章的店铺订制了一枚印章。

订制印章并不像买卖商品那么简单,需要持有单位的介绍信,证明“印章”名符其实,只有手续齐全方订制。我的印章是扁扁的,长方形塑料制品,共花了1块2毛钱,拿到手的那一刻,别提有多自豪。

从此,每月月底,我可以在稀疏的工资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小心翼翼地盖上手戳,然后领取56元的薪水,兴高采烈回家孝敬爸妈。

之后的岁月,我调转过几个单位,那枚手戳一直跟随着我,它见证了特定时期薪金的变化(由最初的56元增长到70元、90元、120元、150元);它印证了我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见证了我的繁忙、充实、自信的青春。

印信伴我走过的岁月里,无论生活怎么飘摇,命运如何多舛,我的手戳从没有失去信誉,没有偏离过格局。

然而,当人们习惯用签字,手印取代印章后,渐渐地,印章从生活中“下岗”了。迅速增长的工资——从1993年的180元,到2000年的1200元,发展到2019年的5000元,无需印章来认领,由签字发展到银行卡发放。印章多像一位年迈的母亲,再也没有机会目睹她的儿女们幸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难怪《易经》把母亲比作“印绶”之说。

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印章使用着。那便是官员或企业法人代表的印章。印章根据掌握者权力的大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印章作用的大小,决定了惠及民生的程度。当一枚枚印章加盖在一纸文件或者材料上时,掌控大印和权力的人,是否真正遵循了国家法律条件,遵行了职业操守,以良好的道德,谨慎行使权力?

《易经》把“印”比作母亲,就是告诉人们要善待母亲,尊重自己的印章,永不辜负“大印”的重托……  

老井的思念

      《说文解字》说,古制八家为井,后来引伸为乡里,家宅。所以说,井是村庄的标志,有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

   我最早见过的井,是村东头的一口老井,它哺育着村里几十户人家,喂养着每家每户的牲畜和家禽,灌溉着一望无际的庄稼。依靠老井生活的人们,对老井有着深厚的感情。

  故乡的老井,是劳苦功高的功臣,一年四季,都夙夜在公。无数的岁月,老井用它博大的心胸,积攒不竭的井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田灌溉做好储备。

  长期饮用井水,不但   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就连乡亲们之间的情感,也是水乳交融。乡亲们不怕天悍地涝,因为老井一直为他们提供有求必应渴求。特别对于森林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宝罐,有了这个宝罐,谁还愿意背井离乡?

   老井,是一个村庄最受宠爱的地方,无论清爽的早晨,还是炎热的中午,或者是月光矇眬的傍晚,乡亲们总是挑着水桶向着老井,纷至沓来。然后将水桶放入井里,任水桶撞击井壁叮当作响,好像老井与“老伴”在谈笑风生。大人们将水打上来,并不肯离开,而是站在井台边,唠家常。老井成了乡亲们交流感情的场所。

  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在井台上过家家,摔泥泡;喜欢拿老井当镜子,趴在井沿上大声呼喊,或者朗诵唐诗,且看井水的表情和反映。聆听老井清晰而悠扬的回音,那声音有着穿越时空的张力和诱惑力,叫人跃跃欲试。看来,井也是有生命的,它不但喜欢友善的人类,更喜欢文明美丽的语言。老井像是童心的鉴赏,无邪的童真是老井纯净的写照。

  老井的井水很甜,很爽,每口都沁人心脾。如果背井离乡,会想念老井。只要在村庄,人们没有一天不光顾老井的,或者是担水,或者到井台扯闲片。被光顾最多的老井,是神圣的,从来没有人胆敢玷污它。露天的老井,无须刻意看管,不经护卫,从不曾经被污染过。一旦,小孩不慎将东西误入了井里,准会有童伴挺身而出,顺着井绳深入井里,把物体打捞上来。被一代代乡亲爱戴,敬重的老井,岁岁平安,一生安然无恙。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井从人们的生活里消逝了。自来水管网延伸到村村寨寨。也许,老井像干枯的酒瓶,被遗忘在村庄的每个角落,成为历史的碎片;也许,已淹没于城市高楼、花坛、道路之下,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

   奇怪的是,当我们痛饮自来水时,感觉净化处理过的自来水,与老井的水相比大有径庭。那甘甜的井水成为人们最深切的怀念。背井离乡的惆怅也随之淡然了。

  老井的消逝,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但是,有一种改变带来的不安的担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河南文学杂志作者文库之

《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

      由本刊策划的《关于加入中国作协那点事》7月14日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后,阅读过万,在读者引起强烈反响。

       应众多读者要求,杂志社决定以《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为题征稿,将写作者撰写的关于加入各级作协的经历。先在河南文学杂志纸媒和公众平台陆续刊登,最后结集出版。欢迎各位作家朋友直抒胸臆,不吝赐稿!愿《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一书中能够有您的大作出现!

       征文要求:来稿3000字以内。

       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投稿时请注明“加入作协那点亊儿”征稿字样,并附200字以内个人简介及彩色高像素生活照。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作者简介

      李艳霞,女,笔名,剪秋萝、金珠玛咪。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伊春作家协会理事。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山西青年》《天池》《金山》《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石家庄日报》《昌吉日报》《天津日报》等百家报刊杂志发表。著有长篇小说《邦迪》,散文集《彩霞飘飘》《绝慰藉对》,诗歌集《春天里的空房子》,小小说集《那夜,蜚短流长》。出版过报告文学集《绿色的呼唤》(绿色不是梦),《绿色的呼唤》(为了绿色)《小兴安岭人物》(情铸警魂)和《小兴安岭人物》(建设者之歌)。散文集《绝对慰藉》,小小说集《那夜,蜚短流长》。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帝握|莲心湖老井
老井 || 吴迎果
【散文】村子里的那口老井/郭秀波
童年,回不去的小时候
【卷】李德富:故乡的老井
大阴阳杨师 124章:深井旱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