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科生太多会影响国家发展吗?聊聊这个热搜背后的问题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真的很久有没有看到那种,光看标题就让人心梗的热搜了。

昨天,我打开微博,一条标题大剌剌地刺进我的眼睛:“文科生太多会影响国家发展吗?”

我:这这这,扣了好大的一顶帽子……

仔细一看,居然还是央行的工作论文里面提到的观点,大意就是,国家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就是文科生太多。


我:


重视理工科是对的,但至于这样踩一捧一吗?合着国家如果发展不好,还是文科生的锅?

文科理科的battle,其实向来都有。

就以去年高考数据为例,各省文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理科生低很多。


这也是这条热搜令人感到冒犯的根本原因,无论文科生太多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国家发展,但归根到底,学生都是整个社会中最弱势的一环。

选什么科,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都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而是更接近一种被动的选择。

与其把锅甩给文科生,不如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文科生的困境,况且,这种困境,难道只有文科生才有吗?

2

文科生和理科生,不是天生出来的,而是教育系统加的一个筛选过程,把学生分成了这两个派系。

但有一说一,这个筛选过程,真的是由学生本人喜欢什么,或者擅长什么来划分的吗?相信任何的经历过文理分科的小伙伴,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文科,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政史地,而是数学不行。

这些题你还会做吗?作为曾经的理科优等生,毒哥现在是连题目都看不太懂了。


还有很多人,各科成绩都很平庸,也没特别擅长哪一科,但理科班竞争就是大啊,那还能怎么办,选文科苟着呗。

因此,选文科还是理科,本就是一个伪命题,除了那一小撮尖子生之外,其他人根本没得选,或者选来也没啥意义,只能遵从趋利避害的本能,挑一个相对最有利的。

而文理科鄙视链之所以出现,其实根本就不是哪一科真的比哪一科高级,而是一切都要回归到经济基础上面去:学文科的,不好找工作,找到了收入也普遍比理科差。

什么叫文科生太多,影响国家发展?不就是就业数据差呗。

关于这一点,找过工作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文科专业,能找到对口的岗位就已经不错了。

除了当本专业的老师的那批,其他大量的文科生,最后只能流到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的基础工位,比如小白领、小公务员,或银行柜员之类的,收入可想而知。

而理科生虽然也好不了多少,但毕竟理工科实用性更高,一些直接和生产挂钩的专业,还会供不应求,因此拉平均数之后,数据看起来比文科生要好不少。

但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在卖方市场上,打工人没得选。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某些专业没有对应的岗位,为什么还要设这个多学位?调整一下高校的专业设计,令大家各得其所,不好吗?

3

我不知道现在的大学是怎样的,但就我自己读大学那会,专业和社会需要不匹配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不论文科生理科生,找到对口岗位的都是少数人,其余大概率就是文科生设法当小白领,理科生设法进大厂当螺丝钉,专业知识没多久就全忘了。

这难道不就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吗?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大名鼎鼎的“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


看到没有,红牌或黄牌专业当中,文理科的比例极高,而绿牌,全部都是理科。

就是说,不是说文科生拖后腿,而是,学习目标模糊、难以学以致用、缺乏市场需求的专业,注定会拖后腿。

那些难就业的专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而无当。

有本身学习的内容就很悬浮的,比如历史、美术,还有王校长当初学的哲学,这些专业怎么说呢,很高大上,本身内容是很有趣,但距离现实生活,实在太遥远了,根本没有应用场景。

除非家里有矿,读大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不是赚钱,否则,毕业即失业,就是必然的。

还有一些专业,听上去没那些糟,是和现实挂钩,但问题是,定位太模糊了。比如化学、法学、生物技术等等。

什么,你学了化学,就想来我们化工厂上班?请问你学的是有机、无机、物化还是高分子?要求都不一样的哦。

什么,你学了法学,就想当律师?请问你研究的是民法、刑法、商务法、还是国际法?我们也不是什么法都要的哦,啥,你学的就是“法学”?不好意思,专业不对口,回去读个研究生再来吧。

这就是这类专业的学生们找工作时的常态,除非能咬牙坚持读研读博(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否则只能拿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凭,到大城市随便当个打工人,或回老家考公务员。

说到底,这类专业,都是适合科研进修,而不适合就业的,本就不应该设太多的学位,一个省里面有三两间高校保留着,能满足社会需要就好了,更何况社会并不怎么需要。

但事实就是,这类专业简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每间985、211必有就不说了,大大小小的普通甚至次级别野鸡院校也不消停,个个都来插一脚。

放假参加个高中同学会,一问起,个个都说我读法学/行政/公管/经济,乍一听人人都前程锦绣,实际上,不就是找工作就注定会被第一批淘汰的那群人嘛。

所以在这里也建议各位小伙伴,选专业真的要谨慎,不要被第一眼的高大上滤镜所迷惑,别以为自己读4年书,就能成为律师、高管、老板、大鳄。

与其找这种大而无当的专业,不如找一些针对性强、应用场景非常明确的专业,比如上文图中的“绿牌专业”,都是理科不假,但更重要的,是接地气,小且精。

学信息安全的就只负责安全,学通信工程的就只负责通信,虽然感觉范围很局限,但职能细化,才是目前我国的大趋势,再局限的专业,只要能学到位了,满足到岗位的需求,就不怕没有公司要。相反,要是你学的是“计算机”,恐怕就竞争不过其他人了。
4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想要在社会上找到一席之地,根本不需要知识要有多丰富,面面俱到,而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钻研得够深,令自己无可替代,甚至可替代,别很容易被个零基础小白替代就行。

这其实是非常显浅的道理,问题在于,阻碍我们获得更好的岗位的,居然是高校的专业设计,这就很离谱

所以,与其在文理科谁好谁劣的这类无意义的问题上,菜鸡互啄,浪费精神,还不如反思一下,是什么东西令这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岗位根本找不到人才,频频被卡脖子

这应该是高校们应该反思的,说实话,中国这些年来发展得实在太快了,有时高校真的反应不过来。

比如英语专业,我还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家里人还告诉我,以后大学读英语好,能赚钱,结果等到我读大学的时候,英语已经成了红牌专业了。

但这不意味着高校就可以坐视不理,正是因为时代发展那么快,高校才应该与时俱进,从象牙塔的美梦中清醒过来。

别整天弄这么多诗与远方的,及时削减一些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学位,增加多一些能保证学生们毕业之后找到工作、养家糊口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大家好不容易内卷到大学,也只是为了日后生活能够过得好一点而已,如果连这点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侈,那么该有多绝望呢?

文科生或理科生,只是一个最刻板的身份,并不能决定我们是好学生,还是拖后腿,但有一点是必然的:

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讲不清楚,浑浑噩噩、学无所用的人,注定只能是loser。


文 | 毒哥&玉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科生,敢问路在何方(二)
理工男翻身|理工| 岗位
文科生考高分的不多,但是录取线却很高,为什么呢?
06年高考文理科生录取比例严重失衡
大学毕业后,理科生和文科生差距有多大?看完这3点你就明白了!
文科生和理科生,谁更适合考公务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