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十首诗歌赏析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首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一)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阳明心学,心行合一,大成于致良知。良知之心,人皆有之,圣贤之心,人皆有之。良知之心,不因大人、小人、君臣上下、高低贵贱而有差别,不因古往今来而有差别。然而,现实中为什么存在大人、小人,圣贤、庸人之别呢?

皆因良知之心,容易被人心之私欲所蒙蔽。假如没有人心私欲之蒙弊,小人之心与大人之心本无差别。大人之心为人心私欲所蒙弊时,大人之心也会变为小人之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谓之大人之学。至善之发见,明德之本体,只是良知莫疑。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首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二)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心有所私系者,心为私欲所蒙蔽,其心不正,其身不修,其明德不明,一生为错,未知所之,烦恼不堪。

修齐治平,亲民明德之道,始于身修。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致、诚、正、修,圣门之口诀;格、致、诚、正、修,虽各有其名,似有先后,实为一体。格、致、诚、正、修,虽条理分明、各有其所,实为一物。圣门口诀,莫错用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良知。凡意念之发,良知没有不自知者。凡意念之发,正邪善恶,良知自知。凡意念之发,正邪善恶,参之以良知,意诚或意不诚自知,心正或心不正自知,身修或身不修自知。格、致、诚、正、修,良知两字是参同

第三首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良知之心,人皆有之。正邪善恶,良知自知,良知自有分别。正邪善恶,发之于心,形之于外,心为万化之源。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良知之心,人皆有之。意诚或意不诚,心正或心不正,身修或身不修,不在格物之时外物之物理,而在格物之时吾心之良知。良知在吾身之内,心即理,不假外求。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第四首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四)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格物化物,于无声无臭良知独知之时此是乾坤万有之基

良知之心,人人本自有之。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怎么能抛弃本自具足的良知,反而象一个乞丐那样,持钵沿门乞讨,向外求索呢?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首:《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阳明《泛海》,颇有佛意。世事浮云,白云苍狗。险夷不滞,浮云太空。不住于相,广大虚空。莫言虚空便着空,虚空广大,能含万物色相,夜静海涛如同人生险阻起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秉持本有良知之心,以天地浩然之气,坦然以对。

第六首:《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荏苒,逝者如斯,物是人非,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吾心光明,万古同一,求之于心,明月何必中秋节。

第七首: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

洙泗之学,大学之教,自孟子而后,不得其传者已千年。阳明龙场有悟,证于五经,知行合一,切身体悟更明知,止于至善以亲民,能明其明德。至善之发见,明德之本体,只是良知二字莫疑。阳明之传,只传良知。

止于至善之于明德、亲民,就像尺度之于长短,规矩之于方圆。良知之于至善,就像尺度之于长短,规矩之于方圆。

大道至简,心学之学,不离日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之学,不离日常。止于至善以亲民、明其明德的大人之学,不离夫妇、父母、兄弟、君臣、朋友之日常。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之学,需在日常中,知而必行,行必有知,知行合一,日进一日,精进不已,才能直达天命之性,直造先天未画前。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首:《啾啾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智者不惑,仁者不忧。为什么要象个小人一样,患得患失,眉头紧锁呢?

君子处顺境而不骄泰,处逆境而不气馁,安贫乐道,处困养心,闲庭信步,悠然自得,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尽人事而听天命。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功成身退,退隐山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丈夫光明磊落,岂能为心中之贼所累。

第九首:《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本来修行一事,就像吃饭睡觉那样,简单自然,人人能为,人人可为。偏偏世人皆不信,以为修行一事,玄之又玄。

世人修行,求神问佛,炼丹修道,却全然不知,修道、悟道、行道、证道,不假外求,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

第十首:示诸生三首(其一)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天命之谓性。天命之性,人人本自具足,生来俱有,无需求人、问人而得,更不用皓首穷经,把精神都浪费在故纸堆里,孜孜以求。

但知良知在内,但知良知为至善之发见,明德之本体,致良知止于至善以亲民,则明德可得而明,则大人之德业可成。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王阳明的“内圣外王”之道
悟真录之七 续编一
王阳明 大学问
王阳明:大学问
王阳明-大学问
《〈大学〉问》简析|金春峰:如何读懂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