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碑高耸大运河(2)

挥师新战场  志坚操胜券

让赵丽华转战第二个战场,领衔挂帅,担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也是市领导经过再三挑选、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上任前,卫生局和市领导给她的“命令”很坚决:收拾残局、转败为胜,打一个像在防疫站时的漂亮仗!赵丽华向领导的表态更干脆、很决绝: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干不出个样子来,自己辞职!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2006年5月4日,在麦苗抽穗、垂柳碧绿、大地百花争艳的火红季节,对自己的工作变动事先毫不知情、颇感意外和突然的赵丽华,带着重重顾虑,忧心忡忡地走马上任了!

△昔日的临清市人民医院外景

走在阳光灿烂、花红柳绿的街市,赵丽华低沉的心情得到了些许慰籍,可一踏入临清市人民医院的大门,她的情绪又瞬间跌落下来:虽时值春日,而她却压根感受不到春天的生机和气息,院内很少见到植被,仅有的几棵树木由于干旱,枝叶发黄,处于干枯状态,院里很少见到花儿;路面破损严重,走几步就看到裸露的坑洼,几处闲置的地块野草丛生、荒芜杂乱;几栋低矮破旧的老式病房楼像迟钝、垂暮的老人,孤独地坐落在那里,周围见不到几个就诊的病人,整个院里显得冷冷清清。赵丽华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下,一整天,医院只进出了3、4辆车。沉闷、压抑、阴郁,是初来咋到的她留下的第一印象。

△旧时的医院大门

遍访职能科室,赵丽华心里凉了半截:财务的账面上有着6000万元的巨额外债, 每天的门诊量不超过100人,住院人数仅几十人,到财务科一问,每天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3万多元。上任第三天,她来到心内科,这么大的一个科室,只有区区6个病号。环境的糟糕更让人咂舌:住院病人的白床单、职工穿的白隔离衣,都脏到难以洗出来的地步了;办公桌、座椅不是掉腿就是晃动,大部分医疗设施陈旧不堪,有的破损严重,已不能继续使用。一圈走下来,赵丽华觉得,当时的临清市人民医院,职工人心涣散,人才队伍流失,业务停滞不前,整体规模和个乡镇卫生院差不多。

△旧病房楼

天是棋盘星是子谁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谁敢弹?严峻的现实,糟糕的现状,让赵丽华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她在苦苦寻找着“杀出重围”的突破口。

凡事皆有因果。接下来了解到的情况,让赵丽华切身体味到了什么是“危机四伏”,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在实地调研、追踪探源中,她得知,病号少是因为院里人才流失严重,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人心思走”,剩下的寥寥几人思想极不稳定;刚入院工作七八年的青年人中,有的正联系调往外单位,还有6人收到了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不怕死的,就上临清市人民医院看病。”

△旧门诊楼

当然,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牌县级医院,也并非无可取之处。赵丽华从行政院长的汇报中得知,院里每周有几个会议:什么大交班、早会、院周会、集体查房等。赵丽华感到,新官上任,踢好“头三脚”固然重要,但继往开来才是正道,另辟蹊径不等于改弦易辙;自己这个新官既要烧好“三把火”,更得当好前任的“续柴工”!

赵丽华开诚布公地对老班子成员说:“我虽然来当这个院长,但也是医院的一个新兵,工作上还要向老领导、老同志们请教。为了保持院里的高度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她决定:一切按照上任领导班子原有的规章制度往前走,在学习、调研、观察中取得工作的发言权,不行的马上改。

院领导班子乃至中层干部中,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同志担心来了个新院长,肯定马上就得调整人员,心事较重、思虑过多,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为了给大家吃个“定心丸”,赵丽华在大会上宣布:班子成员短期内不作调整、人员岗位分工不变,全院的工作重心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用气力!原有的规章制度继续执行,新的规章制度要随着医院的改革发展不断完善、提高!赵丽华一番言之凿凿、入情入理的话,搏得了班子成员的热烈掌声,大家从这个求真务实的女院长身上,看到了医院的未来和希望。

规章为基,人才为本。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赵丽华一连组织召开了几个会议,主旨是凝聚力量,寻找对策、探索路径、留住人才。时至今日,让大家仍然记忆犹深的,是那场“临清市人民医院发展恳谈会”。

那天的会场设在医院行政办公楼七楼的大会议室,参会人员就围坐在那张圆形会议桌周围。与会者中有一位过去就与赵丽华熟悉的退休老院长,也是赵丽华的长辈,一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丽华你怎么到这里来了?”疑问的言语、惊愕的眼神中,有惋惜、叹息、担忧,从他不时地的摇头皱眉肢体动作里,赵丽华看得出,老领导有对医院现状的失望、哀怨,似乎对她说:“这么个残局,这么多困难,你来这里干嘛?”怨声爱语中也有对她能力的怀疑,对她能不能当好这个院长的忧虑。

其实,与老院长持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对医院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深层次问题,上级派一个女子来独扛大梁,多数人心有不服,并不看好她,有的甚至说:“等着瞧吧,干不了3个月,她肯定得走人。”

大家在观望、期待中渴望奇迹的出现。

七楼会议室的圆桌会议连续开了几次。“之所以不设主席台,打破我台上讲大家台下听的做法,就是让大家围成一圈,坐在平等的位置上说话,营造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赵丽华如是说。

真心换真情。圆桌会议上,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已退休的老领导、学科专家、青年骨干、行政、后勤人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说现状、摆现象、挖根源、提建议……对每一个人的讲话、对每一条意见建议,赵丽华都认真记录,并不时地插话询问、展开讨论,会议结束时,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全被她记满了。

轮到赵丽华发言了。众人都想听听这位女院长的“新思路”“新道道”,看看她有什么让医院旋乾转坤的回天之力。

赵丽华的“就职演说”,先从老院长那句“丽华你怎么到这里来了”的话说开去。她坦言:“老领导的话,既有对我个人的关心,不放心,更有对临清市人民医院的担心,怕我挑不起这副担子。在这里我也给大家立个'军令状’:既然组织上信任我,让我来当这个院长,就请大家相信我、支持我,我决心同你们一道,让临清人民医院彻底变个模样!”赵丽华的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句句触动人心,直戳大家的心窝子。

紧随圆桌会议的,是全院中层干部、中级职称以上医护人员、中青年人才三个层面的座谈会。

开会之前,赵丽华做了一件事:她把那些正在办理调动的年轻大夫请到一起,通过与他们关系比较好的本院职工、有关领导共同做工作、谈心交心,诚心挽劝他们继续留在院里工作。有几个留下了,有三个坚持调走了。但没多久,三个调走的人中有两个要回来。其中一个去了烟台某医院的大夫,调走一个多月后找到赵丽华,满怀愧疚地说:“院长其实我走出医院的门后就后悔了,想回头却又没脸回来,不敢见您,在痛苦煎熬中我这一个月掉了10多斤肉。看到医院在您的领导下越来越有朝气,可我在这个时候提出走人,我错了,我想回来继续跟着您干。”

赵丽华没有答应这位大夫的请求。她说:“人往高处走,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发展没错。但你都调走这么长时间了,原来的岗位也有了新的接替人员,医院不是集市,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你回来职工不会同意,我也不同意。”另一位调到青岛医科大学的也没有让回来。

座谈会一开始,赵丽华的话题就从这几匹吃“回头草”的“好马”引入,“开场白”直接明了:调走的人已经拉不回,走也就走了;考上研究生的都是优秀人才,我支持你们继续深造,但更欢迎你们学有所成再回到医院。该走的走,临清市人民医院的大门向大家敞开;该留的留,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感情,不见不散的才是真朋友,留下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留下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走到最后的,就是对的人。赵丽华慷慨陈词,言辞切切,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眼睛潮乎乎的。当场,就有几个考上研究生的青年向她表态:毕业后还回到院里来!

光是在会上听,或是一味地我说你听不行,赵丽华给所有院领导、中层干部、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布置了一项“特别任务”:就临清市人民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的事项、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采取的举措等,每个人给她写一封信。同时展开的,还有在全院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的“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剂猛药”治沉珂  固本培元强筋骨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200多封信件、几十条计策、建议汇集到赵丽华案头。赵丽华不仅把整个医院的情况摸透了,把所有的问题搞清了,而且,通过把脉会诊,她分析研判出了医院的“病情”,并对症下药,开出了几剂治疗痼疾的“猛药”。

第一剂“猛药”

通了暖气、暖了人心

时下,城市供暖问题已不算事。可在16年前的县级市临清,地处老城区的一些单位和居民,因为管道铺设费用过高等条件限制,一直没有集中供暖。给赵丽华的200多封信件中,有20多位退休老专家抱怨,5年前建起的专家楼没有供暖管道,冬天“以电代煤”,取暖很不方便,有的冬天来临后到有暖气的儿女家居住,有的烧煤炭炉子取暖。

知道这个情况后,赵丽华第一时间召开了院党委会,提出启动“党群连心工程”,在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激情!

赵丽华亲自率员到供暖、电力部门了解情况,又找到分管副市长,请他牵头协调专家楼供暖事宜。前后不到两个月,电力公司给院里安装上了变压器,供暖部门接通了暖气。当年冬天,所有住在专家楼上的户主顺利供暖。

“过去我们用煤球取暖,不暖和,有污染,还担心煤气中毒,现在用上了暖气,家里既暖和又干净。”老专家陶守岩高兴地说。

“以前室内没有暖气,一到冬天,在屋里也要裹里三层外三层,有了暖气在家里只穿件衬衣衬裤也很暖和!”老专家王玉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都说加装暖气难,可我们这么快就用上了暖气,幸福感也提升了,这多亏赵院长的'党群连心工程’!” 丁曰臻教授由衷地赞叹道。

“赵院长很负责任,这多年的老专家楼能通上暖气可真不容易,大家的心也越来越齐了。”老专家单洪恩逢人就竖起大拇指赞叹赵院长。

摸着锃亮发光、有些烫手的崭新暖气片,专家楼的邻居们禁不住满心的欢喜,你一言我一语,开心地相互谈论着、议论着,高声地拍手叫好!

天寒人心暖,专家乐融融。那些曾经写信向赵院长提出供暖问题诉求的老专家,这会纷纷又给赵院长写信,表达感激之情——

“现在家里如春天般温暖,冬天写字、画画再也不冻手了。”

“医院把温暖送到家里,如今我们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啊!”

……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老专家们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全院广大员工的共同心声。

第二剂“猛药”

涨了工资,鼓起干劲

有次查房时,一位科室主任半开玩笑地对赵丽华说:“院长,我希望这个月别扣我们的工资了。”赵院长详细了解后得知,科里总共住了6个病号,绩效、奖金少得可怜,工资再发不全,家庭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维系。她当场对这位主任说:“你们这么一个大科室,只住了6个病号,挣不来钱,绩效、奖金从哪里来?你们得抓紧想办法,在提升医技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中提高住院率,增加业务收入,改变被动局面。”

说归说,但赵丽华还是觉得,院里再穷也得给大家发上工资。为了既体现人性化,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强化科室、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赵丽华在大会上说:“院里拖欠职工的工资,贷款也给大家补上,无论大家业务量完成了多少,只要尽心尽力地工作了,都要把工资发齐,以后也要坚决禁止克扣、欠发工资的做法。”

话锋一转,赵丽华接着说:“但绩效、奖金上不封顶,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科室,要体现能者多得、按劳分配、多劳多酬、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管理的本质就是树立一种思维、一种理念。赵丽华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目标,即:“有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效益;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让医院、职工、社会三满意”。围绕这三个目标,院里制定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经济效益、工作量、质量效益、行政管理等实行量化考评,依据考评结果确定利益分配;通过绩效评价,薪酬分配体现“三个倾斜”向临床一线医疗专家倾斜;向高风险、高科技岗位倾斜;向高效益、高效率岗位倾斜

当年底,大部分重点科室人员奖金,从最多时的200多元一下提高到了1000多元。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医院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贷款发工资不是个长法,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得有个过程。不当家,不知当家之难。这个当时有着400多人,百端待举、举步维艰的大家业,处处离不了一个“钱”字,可“钱”又从哪里来?

这里,讲一件令全院职工人人称道的事。谈及这件事,职工们打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水泵抽水前,因为进水管和水泵这段距离当中没有形成真空,导致抽不上水来,为了把空气排出去,所以只有往水管里灌水方能把大股的水流引出来;电容式电机的马达转动之前,先要用手拨动一下,使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偏转力矩,继而使电机快速转动。“赵院长促成的这件事,引得源头'活水’来,拨动了医院快速飞转的'轮子’,引领医院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道。”

职工们津津乐道的这件事,就是被赵院长“争”来的1万5千多人的查体项目。

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社会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地市统筹。当时临清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1万5千多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享受医保政策,对医院来说,如果能争取到这一由医保付费的查体项目,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但赵院长一查,临清市这1万5千多人的查体,有1万多人都安排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在本院查体的只有400人左右。同在临清市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属于市属医院,级别、规模都高于临清市人民医院,选择在医疗条件好的医院查体无可厚非,但赵院长心里却不是个味:临清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不在临清市自己的医院查体,这很不正常,说明了什么?不行,必须改过来!

赵丽华来到市委领导办公室,理直气壮地阐述己见,据理力争:“论规模,我们市医院是比二院小了些,但查体的那些项目,我们都能做,而且都能做好!如果临清市的人民不到临清市自己的医院查体,那还称得上人民医院吗?这个医院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连自家的饭碗都端不上,职工们吃什么、还怎么生存?我们哪怕举全院之力,拿出最好的器械设备、顶级专家,也要坚决争取到这1万5千多人的查体项目。”赵丽华大有破釜沉舟之势,她抱定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她连珠炮似的说辞,带着几份焦躁情绪和郑重恳求、听上去有些激动和刺耳的声音,却深深地打动了市领导的心:助力市医院的建设发展,市委、市政府、全市人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由临清市人民医院承担1万5千余人的查体任务,天经地义,市里理应积极支持!

得知原委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对这件事也表示了理解、给予了配合。转移走的这1万人的查体任务,虽然给医院减少了收入,但赵丽华院长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敬业精神,让他们深受震撼、敬佩不已,从她的身上,他们知道有一种精神叫忘我,汲取了奋楫扬帆、破浪前行的巨大动力!

争取来的查体任务,让医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了,让全院职工的干劲更足了,以此为起点,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每天早上6点半,医院党委班子成员准时站在门诊大厅,迎接前来体检的人员,遇到熟识的人热情地打个招呼,不熟识的人点头示意、给个笑脸,或主动询问一下他(她)去哪个科室、查什么项目,给予指明位置方向、提供咨询指导。

精细化服务引发“连锁反应”:人们对临清市人民医院的看法变了,经过医院的公开承诺、医护人员的忠实践行、亲历者的口碑相传,社会上对医院好评不断。慢慢地,医院牌子硬了、名声响了、病号多了、人气旺了!2006年底,住院病人由原来每天不足100人猛增到500人,再到后来所有病房都安排不下了,就一个劲地在走廊、角角落落加床。短短几个月时间,住院人数徒增了10倍。  

有些医护人员一时适应不了这种从原来清闲悠哉到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行动上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节奏;有的面对医院发展的新态势、新机遇、新特点,仍抱有传统的思维定势,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工作墨守成规,显得无所适从。

赵丽华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在体检最忙的那段时间,做B超检查的人需要走几百米长的一段路到B超室才能做,她看到,前来体检的人楼上楼下地来回跑很不方便,B超室外天天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为方便体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人曾提议把机器搬到一楼体检大厅。但求稳喜静、性格颇有些蜗行牛步、慢条斯理的老主任就是不让搬。最后还是赵丽华亲自出面,才把B超机搬到了体检大厅。

类似现象引起赵丽华深思,她感到,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她联想到在医院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新形势下,有些同志安常守故、抱残守缺的表现,切身体悟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不解脱思想束缚,不换脑子,再大的决心,行动跟不上趟,还是一句空话;再好的蓝图,落实不了,还是一张白纸。

创新意味着新希望,创新才有新活力、生命力!创新,必须有新观念、新思维;创新,亟需焕发变革的激情,铲除变革的阻力!

在赵丽华的倡导下,全院开展了一场以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为主题的 “解放思想、争先创优”大讨论。大讨论旨在通过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革命性行为,打破长时间的历史惯性,去除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惰性, 从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方面,革故鼎新,推动医院创新发展。

在动员大会上,赵丽华言出如山:“加快医院转型升级,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强化质量意识,一切站在患者的角度谋划工作、解决问题、谋求发展;每个人的思想素质、创新精神、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历史的车轮,与医院的发展速度同步前进……”

结合院周会,交班会,专题学习会,全院以找准医院工作切入口、融合点为抓手,自上而下层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院领导分头指导,发动科室查不足、找差距、寻短板,两个月的时间梳理出了6个方面12个问题,科室、个人都签订了整改、补差、提升、见效四个清单。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全院形成了拼搏竞进、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第三剂“猛药”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走向正轨的临清市人民医院,犹如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敲动催征战鼓、唱响铿锵宣言、奏响竞争乐章、激荡奋进力量!

2006年11月,在赵丽华担任临清市人民医院院长的半年后,着眼于推动医院转型跨越、强院兴业之大局需要,为增强整体功能、激发工作活力,推动事业发展,根据院领导班子年龄和梯次结构、岗位空缺等实际情况,在通盘考虑、慎重思考后,她向上级组织提出了更换领导班子的请求并最终得到批准。

11月8日,由“一正四副”组成的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新班子的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医院人事制度,选贤任能,搅和人才队伍“一潭春水”。

11月中旬,全院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机关中层干部就地免职,按照院党委研究确定的改革方案,实行定岗定编、全员竞聘,双向选择、择优上岗。

对改革人事制度,大面积的调整人员岗位,一开始市领导有些担心,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含蓄地责怪她事先也不打个招呼,问她如果搞乱了怎么收场,有的劝她三思而后行,别把摊子铺得太大了,给自己留点余地。对此,赵丽华的回答很干脆:“临清市人民医院都跌入谷底了,如果再畏首畏尾,那就什么也干不成。哪怕破釜沉舟,也要把改革进行到底!”“说了算,定了干,一切我来担着,出了问题你们把我就地免职!”

面对员工中出现的不同声音,她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没有竞争,人就会颓废;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就会安于现状;没有竞争,医院就会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要通过竞争,调动职工积极性,挖掘智慧潜能;通过竞争,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有效的竞争机制!”

在赵丽华的亲自组织领导下,医院的竞聘工作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个人自荐、组织审核、民意测评、竞聘答辩、党委研究、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等严格程序后,一大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医院中层领导岗位。

“扶上马,送一程”。中层干部调整的帷幕刚刚落下,一项扶持新手起步上路的保障措施紧紧跟上: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临清市人民医院提升中高层管理干部能力培训班》协议书,培训班连续办了10期,效果显而易见。

竞争与风险同在。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有14名原来科室、部门负责人落选。

“竞争好比大海中弄潮的小舟,可以被推上波峰,也可能被抛下浪谷;可以让你随浪花一起开得璀璨,也可能让你随泡沫一同跌得粉碎。”赵院长在同竞聘落选的同志集体谈话时如是说。

按照医院规定,14名落选人员待岗3个月,进行封闭式学习提升,期间工资照发,3个月期满后自己找岗位。

赵丽华了解到,这些落选的同志,并非是学历不高、业务欠缺,问题恰恰就出在恃才自傲、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桀骜不驯上。为了彻底改掉这些人的脾性,赵丽华特别给班子成员强调了一条纪律:不允许院领导在落选人员的安排上,给科室、部门负责人打招呼、递条子、求关照。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逼一逼、大有益。”采访中,赵丽华道出了“逼鸭子上架”的良苦用心:“一般来说,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精神潜能,也都存在着惰性。克服惰性、激活潜力,需要一种逼的力量来牵引、来推动!”

“逼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人自身。古代战将常自立'军令状’或自绝退路,这大概可以视为自己逼自己;二是来自外界。兵家常言:'狭路相逢勇者胜’,人被逼到这个份上,反而不怕了,勇从险中生,胆从'逼’中来,从而胜利了。当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给敌人逼的,从而凭借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勇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

逼,逼出了勇气,逼出了志气,逼出了才智,逼出了昂扬的精神状态。3个月的封闭学习期满后,所有待岗的竞聘落选人员一次性上岗。

其实,作为一位女性院长,赵丽华有着一副柔软的心肠,更多的时候她柔情似水 、温文尔雅。当院长后,面对大量积重难返的问题,面对一些复杂棘手的矛盾,她用一年半的时间召开各类会议、搞学习教育整顿、集中攻关解难。再大、再急、再苦、再烂的事,她从不发脾气,对大家多是以表扬、鼓劲、打气为主。

但赵丽华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树不修长不直,玉不琢不成器”!因此,在该下狠心的时候,她又不得不“心很硬”:如制定奖勤罚懒、奖先罚后、奖优罚劣等措施,人事制度改革等,虽当时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但却让大家醒悟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在逍遥”了!

大家从落选的那14名同志分到新科室后个个变得听话能干、成了业务骨干的事实,看到了赵院长“无情”中的“有情“。原来对赵院长的“逼”有看法的同志,也终于理解了她的“苦肉计”,感叹遇上了一位好领导。

竞争,好比一味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如今,在临清市人民医院,16年下来,竞争已形成常态化。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的“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由“伯乐相马”变为“赛场竞马”的“能进能出”人员聘用机制;由“以岗定薪“变为”岗变薪变”的薪酬分配机制,吹皱了人事和分配制度的一池春水。

“压力与希望并存”“让压力伴随责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只要对自己心存期望,如果想有所作为,就要自我加压,就得奋力去竞争!在临清市人民医院这片丰厚的沃土里,只要你精心播种、辛勤耕耘、就会有快乐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恭祝全院新老职工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法治医院建设工作方案
中医院院长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网
服务临床 我们在行动
神东矿医院院长述职报告
三平精神,创造感动的源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