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炮团纪事||马站炮团——记忆中的珍珠链(四)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这是本号和“西乡情韵”发出“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后的第一篇来稿,一气读完这18000多字、14篇散发着浓郁兵味的“炮团散文”,我似乎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马站营房,似乎又回到了营部南边的炮场,坐到了连队政治教育的课堂,听到了连队饭堂前的歌声,嗅到了连队大锅菜的饭香。感谢党培战友用心、用情、用爱写出的文章,把我们带到了那也思也恋的马站营房。

党培在团里服役时我在宣传股当股长,四个营部的文书、通讯员因经常到政治处抄送通知、传阅文件,我基本都熟悉,一看照片,倍感亲切。党培文中所说的王长海,是我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的。从党培发的简介看,退伍后他历经多个岗位,已成为一位青年作家。马站沃土育好苗,沂蒙炮团出英才,我为党培自豪、点赞!

党培的系列散文,写的都是军营中的凡人凡事,可篇篇都给人回味、思考、启迪、留恋、思念,通读全文,我的真实感实就是两句话:不忘初衷和初心,不懈奋斗和前进!

——田兆广

“沂蒙情·军营纪事”征文

第4期

带着朝露的祝福声

那日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半个脸儿,就绽开了玫瑰色般的微笑。几束晨光从杈桠树隙里蹦入窗户,跳进脸盆,泛起了粼粼金光。我正在洗漱,忽然卧室里响起了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

“喂,老战友,祝你生日快乐。同时,也祝你新年愉快,阖家欢乐!”

那是一种悦耳、甜美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里夹杂着胶东口音。没错,我断定是从青岛打来的,是我的战友打来的!那声音从遥远的蓬莱海岛踏雾而来,带着潮汐,带着朝露,是那么的清新、甜润……

当我从遐思中醒过来时,紧张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听见对方又寒暄了几句,然后就挂了电话。我退伍后,每年的生日,都会收到这位战友的生日祝福。每当这时,我的心里都会有一股暖流在涌动,感受到浓浓的战友之情,体会到挚友的真诚可贵,让我珍惜人生的拥有。

这位战友叫康晓欢。我俩同一个乡镇,同一起当兵,并且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晓欢,人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写一手好文章,他当兵的第二年就调到团政治处从事新闻工作。

晓欢的文采如他的相貌一样俊秀,从事新闻工作短短一年,就有多篇文章在《解放军报》《前卫报》等军内外报纸刊登。我还记得他写的散文诗《十八岁的士兵》曾在《中学生学习报》上刊登。河北省的一位女中学生阅读后,怀着敬慕之情竟从河北省千里迢迢跑到部队找晓欢求教。

也许是晓欢和我有着共同的写作爱好,在部队里我俩经常你帮我我帮你,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平时,由于部队纪律的限制,不允许会老乡。只有在星期天和节假日,我们才有充足的时间在一起,谈文学,谈新闻写作。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林家铺子》、莫泊桑的《羊脂球》、契诃夫的《苦恼》等中外作家的作品,以及不同类型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成了我俩谈论的热点。后来,在晓欢的鼓励下,我试着多次向当地的媒体投稿,不料有多篇散文、新闻被采用,这给我带来了几分惊喜,从而坚定了我从事写作之路的信心。我记得在我俩当兵的第四年年底,经组织上研究,我退伍回地方,而晓欢留在部队继续服役。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团里敲锣打鼓欢送老兵退伍,当我背着行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要踏上军车离去时,晓欢匆匆赶来送我。那一刻,我俩一下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句话也没有说,忍了多天的泪水决了堤似的涌了出来,任凭眼泪沉浸我们的双肩。

千里之遥,割不断深厚的战友情意。每年我俩生日这天的清晨,不管多忙多累,晓欢都会打来电话,送给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而我也会给他寄去生日贺卡,送去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每当我接到晓欢的电话祝福时,晓欢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位亲密战友的礼物以及他那富有诗情、浪漫的人生经历、我俩之间的神情厚谊,将通过带着朝露的祝福声永远融入我的记忆里。

部队过年

“老兵复员,新兵过年。”我仿佛又听到了沂蒙山战友们那亲切、甜美的声音。

我记得还在部队时,一进入年底,这句老调儿就会在战士们中传唱开。“送老迎新”工作是部队里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到这个时候,部队里不管是机关或是连队,都会忙碌起来。等“送老迎新”工作结束,已是临近元旦,官兵们还未休整过来,另一件大事还在等着呢,那就是热热闹闹过大年。

部队里的过年方式,独具特色,别有情趣。说它独特,那是因为过年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统一组织的,从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杂务活儿,到参加团拜会、军民联欢会、看电影等大型集会,都由连队安排,上百号人的连队,像平常训练时那样做到令行禁止,全然不像地方上一家几口人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我记得有一年春节的上午,连队在训练场上举行大联欢,全连官兵每人腰束一根红绸带,扭起秧歌,大家唱呀、跳呀,个个笑逐颜开、热情奔放,尽情抒发着内心的喜悦之情。盘鼓表演更是叫绝,十几面盘鼓组成一个方阵,战士们围着盘鼓,双手持槌敲击,顿时鼓声、吼声交汇在一起,激越雄浑,响彻山谷,威风凛凛的阵容,气势恢弘的场面,令人难忘,挥之不去。在部队过年,你会强烈感受到军人气质的豪放和粗犷。

我当兵的那个地方是有着革命传统的沂蒙老区,那也是山东省最偏僻、最贫瘠的山区。那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物资供应匮乏。但每到春节,连队总是想方设法改善伙食,让官兵们高高兴兴过年。

过年时的帮厨儿是战士们最开心的时刻。部队直到腊月二十八、九才放假,这时战士们会去到炊事班,帮助炊事人员干些杂活儿。平时寂静的炊事班一下子热闹起来,战士们帮着杀鸡、宰鱼、煮肉、炸丸子……满鼻子馥郁的油炸香味,耳畔飘荡着欢歌笑语,炉火映红了战士们欣喜的眸子,空气里弥漫着连队大家庭过年时特有的欢乐和温馨。

包饺子是部队过年的一大“景观”。除夕之夜,战士们看完电视后就来到连队饭堂包饺子。一个班一张餐桌,十几张餐桌前,战士们有的擀面皮儿,有的包饺子,有的调油醋水儿,那场面仿佛是在开展劳动竞赛。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这时有的战士会唱上一支歌,接着就有人哼上一段小调儿,歌声、笑声、盆碗声交汇着,奏成了一支美妙的新年交响曲。待饺子包完后,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了起来,窗缝中跳进了新年的第一束晨光。煮饺子一个班一个班有次序进行,待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战士们你让我我让你,谁也不肯吃第一锅饺子,此时此刻,每一位战士都会感受到一份关爱,一份温暖,一份浓浓的战友深情。

在部队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夜连队干部替战士站岗。连队党支部认为,战士们辛苦忙碌了一年,春节了应该让他们好好放松一下。除夕这班岗,干部们应该包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出部队官兵一致、官兵友爱的优良传统。于是,每到年三十晚,战士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品尝“文化大餐”中欢度除夕,而连队干部们则是在天寒地冻、北风凛冽的哨卡里,手握钢枪,站岗放哨,在风雪中为祖国守岁。

春联是部队过年时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不要以为军人们整日操练拳脚,舞枪弄炮,精武而逊文,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是对军人的表象认识。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携笔从戎的大学生。平时,战士们把报国之志化为训练场上的爱军习武、苦练技术、争当精兵的动力,而到了过年的时候,则会把报国激情通过春联流露出来。到了年三十这天,战士们拿出笔墨,铺展红纸,挥毫泼墨,真情实感汩汩地流露于纸端。春联不仅为部队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而且表白了军人们过年时的内心世界。“守国门尝万苦细嚼苦中甜,逢佳节思亲人倍知己任重”、“迎新春官兵共庆感温暖在胸怀,过佳节兄弟同庆有欢乐在心间”等春联,不正是广大官兵过年时的真实写照吗?

岁月如歌,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已变得遥远、模糊,唯独在部队与战友们相处的记忆犹为清晰。在沂蒙山深处,战友们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挚诚,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那片革命热土。即使过年的时候,他们依然顶严寒,冒风雪,以苦为乐,戍守边关,甘愿用一人之苦换来千家万户的团圆和幸福。

前些年,听说部队换防到青岛即墨一带,早就有到老部队去看看老首长战友们的意念,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今年春节到了,战友们,你们在那里好吗?是否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老战友在思念你们,并为你们默默祝福。

我的沂蒙情

我的人生中,有着一段令我自豪的军旅生涯。

这张照片,是我入伍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每当我仔细端详它时,总会激动不已,浮想翩翩,使我陷入深情的回忆中。我仿佛穿过历史的时空,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一九九一年冬,我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军营的憧憬,来到山东省东部最偏僻、最贫瘠的沂蒙山区某部服役。那是在一次新兵政治教育课上,新兵营教导员告诉我们,沂蒙山区是有着革命传统的老区,这里曾留下过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洒满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老区人民积极送子参军、支援前线、送粮送盐、营救伤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作为每一名军人,都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爱军习武,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不辜负老区人民的一片殷切期望。当时,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听了这一番话后,我热血沸腾,兴奋无比,心想一定要扎根军营,苦练本领,做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让青春年华在火热的军营里闪烁出绚丽的光彩。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太可笑了。我记得就在上完政治课的那天晚上,我和几名新兵在营区内散步,望着疏疏朗朗的星星,我问其中一位山东籍新兵:“哪座是沂蒙山?”只见那位新兵笑了笑说“傻瓜,沂蒙山不是单指哪座山,而是指这里方圆百里内的所有山脉。”我听了以后,不好意思地也笑了。慢慢的,随着兵龄的增长,我对这里的情况了解的更多了,我听到了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革命战士的动人故事,知道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还了解到这里走出了享誉全国的军旅作家李存葆等等。也不知怎么的,我愈加热爱这片沂蒙热土了。

那是我当兵第一年初夏的一天午后,和煦的阳光像一层薄薄的轻纱柔和地披在田野上,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下,一片片林木葱葱郁郁,一座座山峰巍峨壮观。此时此景,一股对沂蒙山区的热爱之情从心底里油然而生。正当我陶醉于这种美妙的感受时,忽然,我看见团政治处宣传干事金红军拿着照相机正在训练场那边为战友们拍照。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拍照机会呀!我连忙跑过去,把我的想法说给金干事,金干事听了之后,点点头儿允许了。就这样,以大山和村庄作为背景,我站在营区内车库顶上,手抚摸着围墙,遥望着广袤的田野,金干事拍摄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在部队几年里,我怀着对沂蒙山区的无限深情,时刻牢记革命军人的职责,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由于我的突出表现,我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班长”,被树为全师标兵,后来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不经意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有许多记忆已变得遥远、模糊。但每每翻起相册,看到这张照片时,心中总会生出一种激情,把那段军营时光回想的渐渐清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沂蒙人民的哺育之情,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里,我是在那里得到成长、磨练的,是在那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并教我在风雨人生路上拼搏、奋进。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直捣柑糖
为国征战 无尚荣光
致敬战友征文——我的老班长李自庭
看过的景||老营房,我好想你呀
下连队学军琐记/汤润芝文
七十年代部队干部战士的一日三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