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3年前,战场上的春节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编者按

再有几天,就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庆——春节。小编怀着极不平静的心情,在本号推出老首长尚作为饱蘸深情写出的《战场上的春节》这篇佳作!

33年前的春节前夕,尚作为所在的团接到了参加赴滇轮战的命令。从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全团驻扎于一个叫芭蕉坪的小山冲,在八里河东山九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在300多天的防御作战中,先后打退越军大小进攻、偷袭210多次,毙敌1100多名。做到了寸土不丢,打出了国威军威。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老首长和他的战友们在阵地上度过的1986年春节的难忘片断。读来令人感慨,荡人情怀!

又到春节时。每年的这个时候,媒体上都有许多关于过节的文章,介绍五花八门的节庆方式。小编想说的是,那些奔波在路上回乡与亲人团聚的人,你可知道,33年前的春节,有人正奔向雷场,面临死亡。是谁给你创造了和平安康度佳节的幸福环境?你可知道,当你和家人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时,是顶风冒雪巡逻在边关哨所的军人们,痛饮孤独当美酒,笑对艰辛不言愁,在为祖国守岁!正如老首长在文章中所言,军人的春节,逢年不说年,与使命、责任相连,与任务为伍,与出击为伴。如果说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寒风;那花,是血染的木棉花;那雪,是楼船夜雪;那月,是战地冷月!

不久前,老首长在《难忘芭蕉坪》一文中写道:

“难忘芭蕉坪,那里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教室、不死不下课的真正的国防大学。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领土主权,什么是军人的血性,一切都用武器和勇敢来回答。凶残狡猾冷血无情的越军是严酷的教师,崇山峻岭和潮湿难耐的猫耳洞是残酷的课堂。每次考试都是真枪实弹,真死真伤,只有必答,没有选择,只有自答,没有参考。答错一道题都会付出生死的代价。参战官兵把祖国利益和尊严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以报效祖国为理想,以消灭敌人为目标,以血肉之躯为代价。在战中学,在战中练,眼中有敌人,心中无旁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熟悉了战场,掌握了敌情,驾驭了战场的主动权。实现了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的要求。这所大学的毕业证永远铭刻在每个参战官兵的心中。在国家利益和尊严面前,全团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人贪生怕死。而在荣誉和待遇面前,每个官兵都表现得无比纯洁,无比高尚。没有人计较金钱福利,没有人争功邀赏。”

时任团组织股长的老首长说,当时立一等功奖励费500元,二等功200元,三等功100元,嘉奖才10元钱,并且不准发现金。全团在战场上拼杀了一年,流血流汗,歼敌愈千,得到的奖励费是9万8千元。13位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加起来不到4万元(战士牺牲按排职干部24个月乘52元计算,两项相加和当时运动员的一块金牌奖金相当)。但是战评时大家自觉提出,荣誉属于祖国,要把功劳干部让给战士,机关让给基层,二线让给一线,一线让给伤员,伤员让给烈士。评功评奖评出了风格,评出了友谊,评出了觉悟。这种甘洒热血,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军战胜一切强敌的无穷力量,必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33年过去了。当年的芭蕉坪,已经由弹痕累累的战场,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区。雷区早已清除,中越两国也已握手言和,边境处处洋溢着一派和平友谊的氛围。老首长的阵地留影已泛黄退色,33年前除夕之夜战士在阵地上鸣枪为祖国贺岁、老首长和战友们在猫耳洞吃的那顿年夜饭,除了当事人,或许永远会不为人们所知。然而,那镌刻在老山顶上的军功章应永放光彩,那除夕之夜阵地上的贺岁枪声应成为国人忘战必危的长鸣警钟!当年32岁的老首长,如今已是白发银须的老者,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名永葆初心、永远不老的战士,他和战友们昨天的壮举,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朋友们,当我们在欢度春节,推杯换盏的时候,请别忘了,今天的和平,是昨天军人用牺牲和奉献换来的!愿天下永无战事,愿祖国疆土处处安宁,愿和平鸽永远在蓝天飞翔!

——田兆广

人老了对眼前的年节并不大在意,而对逝去的那些节日却总是念念不忘。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小时候的年节印象深刻,再就是1986年在对越防御作战的阵地上过的那个春节印象最深。

逢年不说年

1986年春节前夕,我们已经在阵地上呆了将近10个月了。经历了初上战场的恐惧,听过了枪林弹雨的呼啸,尝过了战场生活的甜酸苦辣,看见过死亡,看见过流血,一切都已形成自然。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在战场上那种思乡思亲之情更是难以言表。阵地上敌情多的就顾不得这些,而在二线和敌情少的阵地上就有很多官兵开始闹心了。尤其是刚入伍的新战士想家的心更是难以抑制。在阵地上如何过好这个特殊的年,也是领导机关头一次遇到的新问题。打仗不是训练,不能休息,不能间断。尤其是驻守在一线的官兵要是真过起年来,大家刀枪入库,欢天喜地,吃喝玩乐,哪怕是一天,后果也是乐极生悲,不堪设想。

团党委为此专门开会研究对策,政治处也召开政工会探讨办法。还是张以明政委有高招,他提出了逢年不说年,淡化年味,转移视线的办法。要求各级干部带头,不说过年的话,少唠过年的嗑,把精力用在分析敌情,应对作战上。全团以阵地为单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备教育,领导机关也都分组下到各阵地,与连队干部一起,对各自的防御区域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防御工事再行加固,从上到下加强了战备。

△老首长所在的步兵第413团参战官兵向阵地出发

越军对中国人重视过春节的传统习俗非常了解,也想趁节日找点麻烦。但他们经过多次侦察,发现对面部队戒备森严警惕性极高,试探了几次,没敢冒然行动。因而整个春节一线阵地平安无战事。全团无一伤亡。

初夕之夜枪声大作

战场上长时间的沉寂也是很让人难以承受的。春节前,一连多天,双方互无交战,平时无规律的炮击也都无声无息,寂静的可怕。蹲在猫耳洞和坑道里的官兵们有点不适应了,家里的来信看了好几遍,地方来的慰问信也都看过了,发放的图书都翻旧了。年轻的战士困守在一两平方米的堑壕里,天天如此,百无聊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万分无聊。这个时候的人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寂寞难耐,什么叫精神煎熬。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终于等到了初夕夜,芭蕉坪这个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却驻守着炮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七八个不同建制单位的小分队。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不知那个角落突然响起了震耳的枪声。紧接着四周阵地同时枪声大作,连成一片,震耳欲聋。但奇怪的是,好像事先统一约定一样,所有的枪口都指向了天空。数分钟后戛然而止,而远处的越军阵地上也是同此情景。我摸着弹在膛上的手枪,也想对天鸣放,想想规定只得含泪作罢。

团长政委和指挥所里的人都非常明白,这是战士们在排泄空寂,在以战场军人的特殊方式过年,这枪声表达了战士们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敌人的仇恨和威慑,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春节的由衷祝福。团领导们理解了战士,原谅了战士,很多人默默的流下眼泪。没有人去追究这件事的对错,那个年在一片枪声中就这么过去了。但它却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没有滋味的年夜饭

虽说不让谈过年,但有家有口的干部们心里怎么也绕不开这个弯。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我们股里的四位同志加上友军派来的越语翻译汤文义,我们围座在炮弹箱旁,炊事班炒了六个菜,有鸡,有鱼,有肉,我又拿出了平时舍不得吃的午餐肉,有凉有热比较丰盛。阵地上不准喝白酒,弄了两瓶啤酒。坐了半夜,我们五个人也没有喝掉一瓶。平时大家爱说爱笑,可是这一夜,只是坐在一起,很少说话,更没有心思顾及桌上的酒菜。我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我们五个人,我32岁,是老大哥,他们四个都二十六七,结婚才三两年,孩子都刚刚出生,有的媳妇带着幼小的孩子投亲靠友寄人篱下。有的自立门户,十分艰辛。我爱人带着不到1岁的孩子,从营房回到东北老家,一年里经常奔波在娘家和婆家之间,更是苦不堪言。她们这个春节怎么过?有什么困难,谁来帮助?想着想着菜也省了,酒也省了,大家默默无语。

△老首长尚作为在战场上

在内陆一派歌舞升平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却舍家撇业,坚守阵地,虽说是光荣虽说是义务,可总觉有点不是滋味。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春节的年夜饭到底吃了什么,有什么滋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但决不是吃亏,为国为家我们无怨无悔。

有钱没钱邮钱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咱中国老百姓对春节的钢铁定律。无论是旅居海外的学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大老板,还是辛勤打拼的农民工,不管贫富都要在春节期间回家团圆。但是军人尤其是在与敌对峙的战场上的军人是绝对不能有这个奢望的。

△铁铸的风流

不能回家不等于不顾家,人不能回去,钱还是可以回去的。所以结了婚的干部在春节前都准备向媳妇和父母邮点钱。上级也很关心参战的干部,春节前,先是免去了原来的每月15元伙食费,又给每个人发放了当年探亲的差旅费,又增加了每天1.3元的作战补助费。加上平时没花的钱,我凑了300元,让到麻栗坡买菜的战友分别给父母寄了100元,给爱人寄了200元。钱虽然不多,却遥寄着我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二老的一片孝心,表达了我对爱人和孩子的牵挂之情。既缓解了他们对我的挂念,也减少了我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这个春节对我们全家都是一种无奈的精神煎熬,没有欢歌没有笑语。但是一家不圆万家圆,为了人民的微笑,国家的安宁我们奉献的值得。

作者简介:

尚作为,1972年入伍,曾参加对越作战。历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96年转业至潍坊,现已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自《中越战争密录》中的一段镜头悲壮!感人至深!
难忘芭蕉坪
那拉英雄传||第九回:洞中岁月,守边疆吃苦为谁? 热血男儿,献青春保国安康!
危急关头,敌军身后突然出现一名奇兵,神奇地扭转了战局!
纪实战争小说《父亲的风烟岁月》(十四)
陈先觉在解放战争时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