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中的小鞋子

文 / 晓色     诵读 / 静夜聆雪

在我记忆的深处,一直记得小时候穿过的许多手工缝制的布鞋子,那些小鞋子,是母亲一针脚一针脚缝出来的,每一双鞋子的缝制,穿着,破损和丢弃,就串成了我童年生活的全部记忆。穿着母亲缝的布鞋子,曾走遍了家乡中卫的山水田园。在码头村的田野里挖过野菜,采过蒲公英鲜黄的花儿;在黄河边的石头滩上捡过鸟蛋,看鸟妈妈在低空里急急地盘旋;在小溪里摸过小鱼抓过蝌蚪,捉过浅水湾里蹦蹦跳跳的小青蛙;也无数次在清晨穿过大雪后寂静的雾凇深林,感受大自然制造的奇幻美妙;也久久地坐在河边柳下,一遍遍诵读古诗词里脍炙人口的句子,任故乡的波光云影掠过我的眼际。

一眨眼,便走过了童年,走进学堂,走出乡村,走向所谓更广阔的大千世界,也终于走出了母亲的视线,离故乡和母亲渐行渐远。而童年的那些布鞋子,却犹如风筝的线子,始终牵绊着我眷念故土和母亲的心,历久弥新。在无数个暮春的日落和黄昏,在无数个熟悉或陌生的街头,恍然回首,回忆起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竟还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小时候的春节,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可以穿新衣服了,一般都是在除夕的黄昏前,我和妹妹被允许换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新裤和新鞋子,嘴里含着糖块,美滋滋地在清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玩耍,看门框上新帖的红对联、窗棂子上新糊的窗户纸,等着放鞭炮,等着吃年夜饭,等着母亲给两块钱的压岁钱。那时候父亲还健在,家是一个温暖、平静的港湾。

从堂屋里跨出院子后,我还会满心欢喜地欣赏我的新鞋子。这是母亲手缝的,我熟知它缝制的每一道工序。那时候,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都由母亲们手工做,女孩的鞋子基本上都是花色的,那些布料是母亲们给我们做衣服、做裤子的下脚料。母亲手巧,给我们做的衣服和鞋子细致美观,衣服上的一些花边点缀,鞋子上的细节处理,常常让我们在孩子群里很受羡慕,这也奠定了我成年后对着装的审美和追求基调。会常常看见母亲做鞋子时摆弄这些布料,怎么放大小合适,怎么放布料纹理对称,常常因为布料不够,会在鞋后跟儿单搭一块小布头拼接上。跟我成年后穿的踏踏牌的鞋子类似,这个鞋子特意在鞋后跟儿拼接一块别的色系,增添鞋子时尚和另类的元素。

母亲会先打好浆糊,裱好褙子,压平晾干,然后照着鞋面和鞋底的大小铰好鞋样。然后和大姐分工,衲鞋底是粗活,大姐做;缝鞋帮鞋口是细活,母亲做。再把鞋帮和鞋底缝在一起,就算是完成了一双鞋子的制作。一般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多是在冬闲或者下地回来的时候做。

我常常坐在桌旁写作业,母亲和大姐在炕上做鞋子,针头线脑的铺了开来,母亲教大姐怎样用交错的针脚衲出结实的鞋底,和大姐絮叨家长里短的琐事,不时拿针线在头发上划拉一下,聊着大姐的婚事,叮嘱大姐出嫁后如何在婆婆家处事等等。

春天的时候,也常常听见布谷鸟在屋前的大槐树上啼叫,“布谷——布谷——”,抬眼望去,大槐树一树的新绿就扑眼而来。这些场景在我后来回忆童年生活时,都烙印成了一个个温馨的画面定格在记忆的时空里。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不听大姐的话儿,大姐便把她给我做的鞋子藏起来不让我穿,我光着脚丫子在薄雪的院子里跑,大姐就被妈妈训斥得哭了,现在想来,都是那时候的趣事。

印象里第一次穿上买来的鞋子应该是上小学二年级了,二姐进城回来,给我买了一双浅绿色的小凉鞋。城在哪里我不知道,感觉很遥远,但这双凉鞋带给了我很大的惊奇,它精致秀丽,晶莹透明,鞋面上立着两只漂亮的小天鹅的造型,脚趾头能从鞋头钻出来,这和母亲缝的严实的方口布鞋可太不同了,我也生平第一次觉得买来的鞋子真是很漂亮啊。

我穿上新鞋子走来走去,心里的快乐是满满的。但这份喜悦很快就被爱哭的妹妹打断了。妹妹哭闹着要这双凉鞋,当时父亲正在生病,听不得孩子哭闹,姐就叫我把鞋子给妹妹了。妹妹拖踏着不合适的凉鞋,跑出去玩了,我陪伴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念书听,心里还牵挂着妹妹别把新鞋子穿坏了。

小学时,父亲总喜欢听我念书,姐姐也说过,小学的课文我能从最后一篇滚瓜烂熟地背到第一篇。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停电的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大炕上听我背书。因为我喜欢新衣裳,而其实小时候穿新衣服的机会总是很少的,父亲就激励我,说如果我能够考上大学,就给我买一套新衣裳。城里姑姑家的二表姐来家时,穿的那条好看的涤卡蓝裤子和时髦的半高跟平绒袢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好像那些才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和愿望,我渴望快点长大,穿上这些漂亮的衣装,这种渴望让一个小孩子心里都隐隐生疼。

父亲的话,坚定了我好好学习的志向,使我成了全村第一个走进大学的女孩子。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愿望很快就不再是孩子的奢求,但是这个梦想一直搁在我心头,珍藏至今,这是童年时我和父亲的一个约定。

后来逢过年回家去,姐妹们几年一聚,聊起小时候一起生活的快乐时光,聊起母亲给我们缝过的那些鞋子,聊起姐姐给我买的第一双鞋,聊起生活的变迁,每每提起父亲生病的时候,我和姐姐都会打趣妹妹,说那时候妹妹就爱哭,让重病的父亲耳边不清净。有一次说完,妹妹就哭了,说那时小不懂事,你们总这么说,我多愧疚。我和姐姐从此再也没有说过。这个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我和妹妹都已成人,这个时候我们都穿买来的鞋子,冬暖的,夏凉的,春秋季的,高的,矮的,薄的,厚的,一溜儿排开的鞋子,能占半间房。母亲手工做鞋的技艺从我们这代没有再传承,而母亲多少年里在灯下衲鞋底的场景已经成为我童年和故乡生活的定格,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永久的记忆。

有一阵子,儿子总是缠着我讲小时候在故乡中卫的故事给他听,我给他讲小时候找鸟蛋、挖野菜的田园时光,讲学习时看着姥姥给我们缝鞋子的家居生活等等,儿子很着迷,缠着要回姥姥家去。一次,给儿子缝挣开了线的鞋袢儿,儿子坐在桌边写作业,抬头看看我,说:“妈妈,您看起来真美!”我愣了一下笑了,时光像闪回到了我的童年,母亲在灯下缝鞋子的那一刻。

晓色,女,宁夏中卫人,现居北京,北京市怀柔区作协会员。擅长散文写作,文章以清新淡雅,语言优美,意韵悠远见长。有散文《生命中的小鞋子》、小说《那时花开》在《北京作家》刊发;《蒙蒙慕田秋》《白店》《酒》等散文在《京郊日报》刊发;《走进雁栖湖》《春日闲走灵慧山》等散文在《北京农村经济》刊发;“22万游人清明假期怀柔踏青赏花”、“怀柔虹鳟鱼游进王府井”等稿件在《北京日报》刊发。散文《生命中的小鞋子》获2015年北京作家协会征文三等奖;散文《四季怀北》获怀柔区旅游类主题征文一等奖。

责任编辑:祁国平 书带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百家)张春霞/母亲的柔情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鹿剑林作品 | 步履
【丝路新散文征文】马忠华|手工布鞋(10)
【三湘文艺】易迎华/母亲的身份证
散文||这一世的思念
未来的父亲(续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