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厌学、摔手机、掐脖子:每个“网瘾”孩子背后,大多有个“生病”的家庭

什么样的孩子,能把妈妈“逼”到写遗书?

前段时间,在小红书上,无意中看了一位妈妈的求助:

我已经写好了遗书,儿子被我养成这样,我实在撑不下去了,想一走了之。”

母子连心,养育之恩,到底什么样的“仇恨”,让妈妈如此绝望呢?

01

把孩子养得“要人命”,到底有多可怕

带着好奇心,翻看了这位妈妈的笔记。

原来,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经常找她要钱给游戏充值,从几十、几百,到几千……

渐渐地,儿子网瘾越来越大,开始厌学,不给手机就不上学

为了让儿子上学,妈妈一边无底线满足孩子的要求,一边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孩子恢复正常。

可惜,儿子的情况已然脱离了妈妈的掌控。

不让玩手机就砸东西,把家里衣柜砸得稀巴烂,手机摔碎好几个。

一言不合,拿刀架脖子上要自杀或跳楼威胁,妈妈又不得不妥协。

到后来,儿子甚至对她动手,推她、掐她、咒她去死。

走投无路之下,妈妈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四处求助。

带儿子看遍了各大医院,几乎都被诊断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看的医生和查的资料越多,妈妈越来越迷茫。

同为妈妈,看着她的描述,眼前很容易就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一张稚嫩却充满仇恨、愤怒、矛盾的脸,正冲着自己的妈妈面目狰狞着。

总有人说:“养儿防老”。

殊不知,孩子没养好,一不小心可能是“要命”。

02

“要人命”的孩子,自己早就“奄奄一息”

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生病’的孩子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病’更重的父母。

看着日渐疯狂的孩子,妈妈决定“改变”,找回“乖孩子”。

然而,一个“要人命”的孩子,想要找回他的“人性”,又是何其艰难。

孩子时而配合,时而反悔“发疯”:

“你有什么资格管我?我在学校过的什么日子,你知道吗?

我被欺负,你有管过我吗?我在学校没有一个朋友,你知道吗?

“我不想活,我太累了!你把手机还给我,没有手机我活不下去了。”

“不给是吧,不给我就走,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孩子的话,如倾盆大雨一般,一盆接着一盆的,淋到妈妈头上。

再翻看这位妈妈的笔记,你就会发现:这个“发疯”的孩子,其实都是妈妈教育不当造成的。

儿子入中学之后,人变得敏感,跟妈妈吐槽学习压力陡增,人际关系也开始复杂

可妈妈转头就批评孩子,心思要放在学习上

儿子曾多次在家诉说,同学都看他不顺眼,老师也瞧不起他,他不敢也不愿去上学,想带刀去上学。

妈妈训斥孩子心思歹毒

儿子出问题前,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已经非常不好了,与几个同学打架,让叫家长。

妈妈到学校后,和老师、同学家长一起,把儿子狠狠地骂了一顿

此后,儿子多次出言威胁要炸了学校,然后接连二三地与同学打架。

......

看到这里,脑海里盘旋着电影《阿凡达》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我看见你。

如果一个孩子,无论是伤心需要安慰,还是难过需要帮忙,父母都视而不见。
所有的表达都被忽视,所有的情感都被无视,孩子就无法体会到被爱。
不被爱的孩子,就只能用愤怒、用不满,去反击,去“要人命”。

可有太多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感受不到孩子的情绪,听不见孩子的求助,

最终,独留孩子在黑暗中,无依无靠,奄奄一息。

03

孩子的“病”,父母是最有效的“药引”

“父母”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为人父母,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惨烈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如上述“网瘾少年的妈妈”,披着“爱”的外衣,做着伤子至深的事,而不自知。

看到孩子“生病”,便焦虑不安,带孩子四处求医,殊不知,“病”的源头就在自己身上。

孩子生病,父母才是最有效的“药引”。

1、当孩子拒绝沟通时,父母要反思亲子关系

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

一段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像一个容器,承载和消化孩子产生的焦虑。

然而,有太多父母却成了焦虑的制造者,并在无形中将焦虑转嫁给年幼的孩子。

要知道,当孩子的内心,盛放过多的焦虑,心理空间便会被挤压。

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不相信父母、拒绝沟通

此时,父母不能简单地责怪孩子,越大越难管。

而是要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亲子教育中,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认可、有效的支持,孩子是否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爱的至高境界,不是奋力包裹,而是尊重和理解。

2、当孩子行为反常时,父母要反思教育细节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是指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冷漠和敷衍的态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是不被爱的。

我们爱孩子,却又不懂爱孩子。

在我们大人眼里,很多事,都似乎不值一提。

可其实,芝麻绿豆的小事,对孩子来说,也是天大的事

如果父母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换位思考,便很容易体会到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正是这种细节,让孩子一次次受伤,慢慢千疮百孔,再想去“医治”,就会很难。

有智慧的父母,懂得把孩子看作“成年人”,但凡他们在意的、关注的,都不是小事,都值得重视。

3、当孩子同伴关系有问题,父母要高度重视

在中国,我们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成绩,不太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

可对于孩子们来说,同伴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到青春期阶段。

同伴是不是认可我,同伴是不是接受我,是孩子社会焦虑的主要来源。

那位妈妈,在儿子多次倾诉人际关系问题时,不仅没有安慰和帮助儿子,
反而用语言深深打击了孩子,让孩子更加焦虑、无所适从。
在儿子遇到打架时,也是一顿狠骂,不曾问问孩子遭遇了什么难处。
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焦虑,逐渐扩大,变得厌学,逃避学习,拒绝去学校。
转头向网络游戏寻求庇护、寻求安全感、寻求依靠。

如果孩子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警惕,

去倾听孩子的悲伤,去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被孤立、被胁迫、被霸凌的情况,去积极引导帮助孩子走出人际关系的困境。

04

写在最后:

好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滋养;

错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消耗。

父母于子女,最优质的爱,便是“看见孩子”,

最高级的教育,也是从“看见孩子”开始。

看见孩子的“苦痛”和“伤心”,也看见孩子的“快乐”和“欢愉”,

积极回应每一次孩子的呼喊,坚定不移地做孩子永远的依靠。

愿所有的孩子:

都能在父母的“看见”中,看见自己、遇见自己、成就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学心理指南②| 临沂一14岁初中女生厌学,为什么发展成了抑郁症?
厌学的孩子在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妈妈该如何应对?
孩子厌学,整体沉迷手机、网络成瘾怎么办?
你的孩子未来是积极上进还是厌学叛逆,取决于你对这几件事的态度
那个被爸爸带到工地搬砖的9岁厌学儿子,现状不容乐观
妈妈自述:和青春期孩子爆发手机争夺战,也许是转折的契机丨我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