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逆散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四逆散是临床常用方剂,笔者常以其为基本方调理气机,用于治疗脂肪肝、性单纯性阑尾炎案、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黄褐斑等疾病。
  【关键词】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 条:“少阴病, 四逆”。方中柴胡入肝经,疏肝解郁, 透达阳气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 柔肝平肝为臣药。枳实理气消积, 以利脾胃为佐药。炙甘草补益脾胃, 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既有疏肝理气之功, 又有调和气血之能。总之, 本方是调理气机的基本方,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四逆散随症加减,均获良好疗效。
  1脂肪肝病案郭某,男,30岁,干部。2010年5月18日就诊。诊时右胁胀痛1年,伴胸闷不适,头重身困,形体肥胖, 善太息、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B超提示:中度脂肪肝。证系气郁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利湿祛痰,佐以化瘀。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2g, 白芍15g, 枳实12g,泽泻20g,虎杖15g,生山楂30g,郁金12g,文术9g,丹参18g,炙甘草6g,水煎服。服药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守上方服30剂。B超提示:肝脏回声正常。2年随访未见复发。[按] 脂肪肝属于中医学“肥气”、“胁痛”等范畴。素嗜食肥甘,湿热蕴蒸致肝木失疏,肝气郁滞,痰浊内生,痰瘀互结停于胁下所致。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泽泻、虎杖清热利湿,山楂消食化积,郁金、文术、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利湿祛痰,活血化瘀,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案 王某,男,22岁,2010年3月28日就诊。患者右下腹部疼痛2天进行性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心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体格检查;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正系热毒内郁,气机不畅。治以疏肝行气,清热解毒,佐以通腑。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5g,枳实30g,白芍30g,木香10g,红藤30g,忍冬藤30g,天仙藤10g,络石藤15g,连翘20g,大黄10g(后下),生甘草10g.水煎服,服药3剂后,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继服4剂,诸症悉平而愈。[按]急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的范畴。疼痛部位是足厥阴肝经分布走行区域,从足厥阴肝经论治,系热毒内郁,血脉淤滞,气机不畅所致。故用四逆散疏肝理气,调畅气机。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红藤、天仙藤、忍冬藤、络石藤“取向比类”法,取其通络、活血、解毒之功。“六腑以通为用”,故用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使热毒下泄,诸症悉除。
  3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案许某,24岁,农民。2010年5月8日就诊。新婚之夜,因精神紧张,阳事不举,勃起不坚。曾多次服用补肾壮阳药无效。现症见:勃起无力,性欲减退,胸闷,心烦,善太息,晨勃起正常,舌质紫暗,脉弦。系肝气不舒,精气不荣注宗筋所致。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兴阳,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2g, 白芍30g,枳实12g,蜈蚣2条,当归15g,红花6g,川牛膝15g,蚕蛾15g,淫羊藿15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配合心理疗法,服药10剂后,肝气得舒,郁闷得解,阳道得兴,夫妻生活正常,随访一年未复发。[按]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阳痿从肝论治。正如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浊》中说“有矢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故用四逆散疏肝解郁,蜈蚣疏达肝脉,振阳起痿,当归补血,红花活血,蚕蛾、淫羊藿补肾,诸药合用,多获验效。
  4黄褐斑病案郑某,女,39岁,2009年9月12日就诊。情志不遂,精神抑郁,颧、颊部出现褐色的色素斑2年余,伴胸闷不舒,乳房胀痛,嗳气,纳差,腰痠,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所致。治以疏肝理气,祛瘀生白,佐以补肾。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2g, 白芍20g,枳壳12g,郁金12g,当归15g,熟地15g,杞果15g,白芷8g,白薇12g,白蔹12g,白蒺藜12g,白术12g,白僵虫12g,丝瓜络12g,桃仁9g,红花9g,陈皮12g,炒麦芽20g,炙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服18剂后,颧部黄褐斑颜色变淡,其余症状消失,守方再服30剂,颧、颊部黄褐斑消失,为巩固疗效,取上方6剂,研末为蜜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次。随访二年未再复发。[按]黄褐斑中医学又称“肝斑”。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皮损对症分布于面部,以颧、颊、鼻前、前额部多见。本案由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不通,瘀滞于面所致;如《医宗金鉴》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面上。”故用四逆散疏肝解郁,桃仁、红花、丝瓜络活血化瘀通络,熟地、杞果补肾。白芷、白僵蚕、白薇、白蔹、白蒺藜祛斑增白的作用。诸药合用,肝郁得舒,气血调畅,褐斑自消。
  体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情志因素在某些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中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气”;金元医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读医随笔》说:“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皆肝气不能舒畅也。”所以肝郁气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在临床各科疾病中,它们症状表现复杂,难以入手,但从病因、经络部位、症状表现分析,只要具有肝气郁结,气血失和等特征,就可用四逆散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皆获得明显疗效,体现了中医学的“异病同治”思想。
  
  作者简介:刘晓彤,男,(1969.12-),汉族,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内科疾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065548.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留下1个千古名方,女人没事吃一点,疏肝健脾,补气养血!
『和解剂』调和肠胃>四逆散>四逆散新用(古方今用)
中医临床治疗黄褐斑验案一则
你脸上的斑,一半是被气出来的!另外一半是.....
疏肝
这种癌症不痛不痒,隐藏很深,一旦发作就是晚期,只能存活半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