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洛克与洛可可,你到现在还没搞清楚?

从中世纪的罗曼式、哥特式,到16-18世纪的巴洛克与洛可可,再到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欧洲的艺术风格繁复多样,可以说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而丰厚的艺术宝库。

在这座艺术宝库中,巴洛克与洛可可更是被很多人所熟知。它们“同宗同源”,形态繁复而精致。但在看似相同的风格之下,其含义也是大有不同的!

下面我就给小伙伴们扒一扒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前世今生,看看它们到底是何方神圣,以下,干货预警!!

巴洛克(Baroque)

在很多人眼中,巴洛克就是奢侈华丽的代名词,但是你知道,它在最早其实是一种带有贬低含义的词汇吗?这就要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与来历说起了!

“巴洛克”(Baroque),最初可能源自于葡萄牙语 aliofre barroco,译为“不规则的珍珠”,在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它还用来代表贬义上的“古怪”,“奇异”等含义。所以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巴洛克就意味着一种瑕疵品,应该按照退货处理!

而当年的评论家,之所以用这样一个“不太好”的词汇去形容一种艺术风格,其实也是在讽刺那个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土豪风气”。

17世纪,由于“宗教改革”运动,民众开始不愿意承认天主教会的权利,试图打破教皇与教会的精神束缚。

此时,有了危机感的天主教会,一边为了震慑住想要造反的吃瓜群众,一边为了炫富,就开始砸钱猛修教堂(反正有钱)。

这些教堂巨大而浮夸,外表极具诱惑力与迷惑性!曾经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和对称的经典规则,在这个时候也被遗忘的一干二净。

意大利贵族府邸,文艺复兴晚期典型建筑

建筑工匠与艺术家们,在这个时候也开始疯狂炫技:过度使用装饰元素,偏爱弧线与对角线的应用,以及为了避免空旷恐惧症,而恨不得把教堂内部的每一个角落都塞上各类装饰元素。

如此,在天主教会的领导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也就由此而生了。

这其中,代表作如罗马圣卡罗教堂,

从外观看上去,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要向里缩进,凸显了空间虚实的交错感,这是巴洛克式建筑共有的外形结构。

这还不够,天主教会为了突显自己有权有势的形象,在教堂内部的祭坛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举个栗子,这座名为《圣母升天》的祭坛,来自德国奥古斯丁修道院。

《圣母升天》,1723年,晚期巴洛克式祭坛

它融合了建筑、雕塑以及室内装饰三种艺术形态,工艺精湛,气势宏伟。镀金的艺术装饰与白色雕塑交相呼应,给人一种巴洛克式特有的华丽感与神秘感。

既然巴洛克式的建筑都如此富丽堂皇了,那绘画又是如何呢?

从某种方面来说,它的建筑与绘画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因为最典型的巴洛克式绘画,基本都出现在教堂的天花板上。

这种天顶壁画一般都以神话和宗教为主题,场面宏伟,空间开阔。人们从下往上看会有一种天使飞进教堂里的错觉。

如耶稣教堂中的《耶稣之名的胜利》,就利用了天花板的明亮对比,来突显画面中的主题:

乔凡尼 ·巴蒂斯塔 · 高里 《耶稣之名的胜利》,1676-1679,罗马,耶稣教堂

数不尽的人物围绕着耀眼光芒的太阳,而太阳的正中心就写着耶稣的名字,这也正是代表了巴洛克时期天主教会想要掌控无限空间的梦。

此外,巴洛克绘画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代表人物,那就是艺术家鲁本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巴洛克画派早期代表人物

他表达巴洛克式画风的手段,不在于描绘宗教主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王室贵族身上。

鲁本斯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稳重的古典风范,在追求色彩、激情、浪漫的同时,也不忘记繁复夸张、富丽堂皇以及极富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比如这副《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

《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22-1625年之间创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盛装出席的玛丽皇后,乘船抵达马赛港,画中的她,威严,高傲,神圣不可侵犯。其中,上有天使为她吹奏欢乐曲,下有海神仙女为她护卫,这也极大地满足了玛丽皇后的虚荣心。(鲁本斯不愧是外交天才...)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绘画的范畴来看,巴洛克式风格都具有华贵繁复的特征,带有一种颠覆性和叛逆感。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巴洛克式服装上。

要说历史上哪一段时期的男人最“妩媚”,那一定就是在巴洛克时期。本着渴望权利以及相互炫耀的目的,男装中开始大量地使用蕾丝、缎带、羽毛帽子、假发等极具装饰性的配饰,以表自己的强大气场。 

这其中,就以“太阳王”路易十四最为推崇这种风格。

他还发明了高跟鞋配丝袜的穿搭方式,来炫耀自己的大长腿!可以说没有路易十四就没有我们今天的高跟鞋。

巴洛克风格虽说褒贬不一,浮夸繁复,离经叛道,无限地追求豪华和享乐主义色彩,还带有一丝肤浅和艳俗的意味,但它也打破了固有的艺术形式,不拘泥于既定的框架与格式,充满激情还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一词,在早期其实是用来贬低巴洛克风格的堕落以及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而兴起的。可以说,没有巴洛克就不会有洛可可。

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单词“ rocaille”,译为贝壳工艺,指的是在17世纪中出现的一种,用贝壳制作的装饰工艺,一般被用在酒店、山谷、花园和喷泉等地的。

所以从词意来看,洛可可更多是被用在室内装饰以及家具上的,毕竟跟巴洛克相比,洛可可没有那么大的阵势需要唬住吃瓜群众,所以一般都是在建筑里面搞搞田园式的小装修。

比较典型的洛可可室内装饰如摩纳哥宁芬城堡的镜子大厅,

摩纳哥,镜子大厅,宁芬堡城堡公园 

精致变换的曲线粉饰在镜子和墙壁之间,再加上天花板上装饰的鸟类图案,使得整个大厅显得高贵而优雅。 

抛弃了巴洛克繁杂的艺术修饰,洛可可以自己曲折生动的线条谱写出了一首属于宫廷贵族的田园牧歌。

而真正影响到洛可可风格,并将他发扬光大的,还有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蓬巴杜夫人

话说自路易十四去世以后,他的巴洛克风格就遭到了嫌弃,渐渐没落了。

于是蓬巴杜夫人很有时尚眼光的穿上了带有粉红色小碎花的绿色低胸裙装。袖子上多层的细碎褶边加上胸口部位重叠的蕾丝花边,性感而迷人。

蓬巴杜夫人经常穿着这种裙装游荡在凡尔赛宫,法国的贵族女性也开始纷纷效仿,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这就是洛可可式裙装的由来。

那个时期的贵族妇人们,身着紧身胸衣,套着巨大的裙撑。罩裙多以植物纹样为主,鲜艳而娇嫩,迷幻又浪漫。

所以说,如果巴洛克是男性的天下,那么洛可可就是女性的天堂。

同时,本着“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的”娱乐精神,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主题由巴洛克庄重严肃的宗教话题,变成了宫廷贵族之间的浪漫爱情,嬉笑玩乐,游山玩水,这也映照了18世纪中叶人们轻浮轻率的生活方式。(有点羡慕是怎么回事...)

那么洛可可时期最典型的画家,如弗朗索瓦·布歇,就深受蓬巴杜夫人的喜爱,他还为蓬巴杜夫人画了许多充满情趣的画作。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

《蓬帕杜夫人》布歇

布歇的作品色彩温暖柔和,细节精致小巧,甚至有的还融入了一些色情元素,可以说把宫廷贵族奢侈糜烂,娱乐至死的生活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

巴洛克与洛可可,一个崇尚宗教,一个安于享乐;一个叛逆颠覆又豪华气派,一个精致小巧又优雅轻佻。

人们曾厌弃过它们的媚俗花哨,却也迷恋它们繁复多样的自然主义之美。

尽管后来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巴洛克与洛可可逐渐没落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曾创造出的辉煌的艺术时代,却再也无法复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幅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世界名画解读
男性化的巴洛克与女性化的洛可可
?作为设计师,你必须要知道的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区别
内蒙校尉——简述洛可可艺术风格
穿在身上的法兰西 ——凡尔赛宫的王室雍容
洛可可艺术—路易十五情妇,画中女王蓬巴杜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