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懂西画的门道之略解画史:中世纪的束缚

千人一面

            神圣与神化            

文艺复兴前的绘画竟是这个样子

《查丁尼大帝和他的侍从》

习惯上,一谈西画,言必称文艺复兴。可见文艺复兴的价值和影响力之大。逻辑上,一个时代越是伟大,意味着它前面的时代是有问题的。那么,想过没有,文艺复兴之前那个“有问题”的时代是哪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绘画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关于“画史意识”的“考题”。

《皇后西奥多拉及其侍从》

文艺复兴之前的时代,在欧洲,传统上被称作中世纪,起止时间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其下限的时间,一说是文艺复兴,一说是东罗马帝国灭亡。对于“看懂西画”来说,这不重要,我们不是研究历史的,只是为了“看懂西画”。

中世纪绘画

中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简单而又简单地说,彼时的欧洲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一方面,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另一方面,基督教禁锢人们的思想,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如是这般,米开朗基罗的好朋友、画家兼艺术史家的瓦萨里著文,第一次把中世纪称作“黑暗的一千年”。不过,若是严格地界说,“黑暗”并不指这个世纪的全部,是特指它的早期。这个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摩西击罄取水

“黑暗”的时代对西方画史有什么样的影响?处在这个时代的西画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这是我们关注的。

黑暗的标志,是基督教统治及其宗教至上。中世纪绘画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是强调对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怎么表现?一切为着宗教为着无所不能的神明。在黑暗的笼罩下,中世纪的绘画是黯然无光的。这种黯然可以从两个角度考量:一是绘画题材上的约束;二是艺术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约束。

中世纪绘画

题材上,神是表现的中心,宗教故事占据主要位置。教堂,以及教堂还不允许公开建造之前的地窟,是美术,包括绘画的最为主要的呈现场所。在神和宗教势力的眼里,神是永恒的,人是暂时的;神是全能的,人是软弱的;神是智慧的,人是愚蠢的;神是善良的,人是有罪的。神既然如此通灵又至高无上,通过艺术和绘画来表现神、颂扬神就变成天经地义的。这是一种极端的状态,反映了这个时代对人性的压迫和蔑视。一幅作品,如果不入宗教势力的法眼,不合“神”的意志,即便是优秀的希腊艺术,也被否定,比如美神维纳斯就被当做女妖而焚毁。美神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中世纪绘画

除去宗教题材,有没有表现现实的人物作品,即表现世俗题材的作品呢?有,但这样的作品要去掉世俗情感,使其“神化”——像神一样,至少有神的形式。《查丁尼大帝和他的侍从》就是个例子。查丁尼大帝是中世纪拜占庭的皇帝,他崇奉基督教,做着恢复古罗马帝国的事业。画面上,皇帝身穿绛紫色长袍,服饰金光闪烁,手持宝盒,向耶稣献礼。本来他是人世间的领袖,尽管有权有势,也还是人呀。可是画家笔下的他不能向人靠拢,而要神化,表情肃穆呆滞,没有人的真实性,一派神圣感。

中世纪绘画《圣母领报》

艺术形象上,宗教绘画是有规定,有套路的,要表现神圣,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基督头像》是标准范本和典型。神圣而悲苦——摈弃世俗的情感,冷冰冰的(理性的),超然物外,莫不可测。悲苦,在于他“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一人承担)。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没有情感表现,这样的绘画还能称为艺术吗?是的,艺术的本质是诉诸情感。基督也好,神也罢,只有自己神圣意志,没有人的世俗情感。当我们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带给人们的是压抑和束缚,如黑夜般的沉重。所以,中世纪的绘画是缺少艺术性,甚至无艺术性可言的。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玻璃画

艺术形式上,这个时期的绘画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呆板而单调。画家作画预先要有一个设定的色框,画的是装饰性纹样,在“限定”的色框内才可以画出主体内容。也有连幅或组画的形式,但形式上与单幅一样,都是一种定式:人物形象拉长,四面撑足,不留空隙,像是集体合影,又像招贴版画。《蒂奥多拉皇后和她的侍从》就是这样的一幅作品。画面上的所有人,都庄重平稳,神态肃穆,与凡人不同,俨然诸神。皇后蒂奥多拉,据说在做皇后之前,是马戏团的女演员,长得漂亮,有姿色,且风流,先是皇帝的情妇,后又改头换面做了帝后。有趣的是,在这幅作品里,蒂奥多拉的形象被程式化、装饰化,虽然没有了轻浮与妖艳,却也没有了美丽,更没有了一个真实有血肉的人。

科隆大教堂玻璃画

艺术风格上,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就是对圣经和教义的图解。《摩西击磬取水》画的是《圣经》故事: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路经一个叫利非丁的地方,找不到水,人们干渴难耐。于是,耶稣显圣,命摩西击磬取水。画面上画着一个高大的人,那就是摩西。摩西的背后是圣幕,就是古代犹太人的教堂,喻示摩西的地位。在画面的前下方,是水井和开通的十二条水渠(代表十二条河流),连接十二个帐篷(象征部落和部族)。十二个帐篷前面画着十二个小人,代表个部落的人群。从这里看到,小人的个头比例与摩西相差很大。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是因为这里有套路——重要的人物画得高大伟岸,次要的人物画得瘦弱矮小。这种不按真人比例关系的画法和风格,是绘画服务于宗教教义,绘画注释教义的典型。图解性质的作品还是艺术吗?当然不是。

中世纪教堂壁画

《圣经·路加》画的是8世纪福音书上的故事。作品构图对称,造型幼稚,神态死板木然,很像原始部落的偶像。画成这个样子,是因为画家仅凭想象,根本不考虑人的写生,也不研究人体解剖,是由概念到概念的绘画。

在黑暗时期,哥特式教堂的玻璃窗绘画,或者叫做玻璃画,十分盛行,也颇有成就。今天的很多人去欧美旅游,常在教堂里面看到这种绘画。乍一看,蓝红色调为主,加上光线照射的缘故,画面斑驳耀目,很感染人。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其人物造型和色调都是在中世纪宗教意志的束缚下,保守的、机械的、刻板的那一套,没有生机,灵魂出窍,千人一面。

至此,中世纪绘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应当有数了,主要特征:一是绘画主题是神,宗教性压倒艺术性。二是手法上,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写实传统遭到破坏,用符号象征事物,并将世俗的人物神化,见不到原本的人的感情。三是绘画形式多为镶嵌画、壁画和玻璃画。四是中世纪绘画地位不高(包括雕塑和工艺美术)是从属的地位。从属于谁?从属于建筑艺术,说白了,是建筑艺术的从属品。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中世纪绘画,其技法、材料,包括造型,还处于人类绘画的不甚成熟阶段,没有出现达芬奇那般水准的人物解剖能力,也没有发明油彩颜料,更谈不上直接画法的技法。

佛罗伦萨大教堂

世界上的事情并不绝对。开篇所谓“黑暗的世纪”,甚至说“黑暗的一千年”,其实是一种形容性表述。黑暗的本意是讲,在宗教笼罩之下,绘画艺术失去了光芒。而这个世纪,建筑艺术却是空前的辉煌,可以说是光芒万丈——从世界的范围内看,当今排名靠前的著名大教堂,几乎都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即便不是,其建筑格局与风格也是那个时候确立下来的。应当感谢上帝,他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子。

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

这便出现了一个现象:从一定角度考量,艺术是进步的,换一个角度,就是退步的。中世纪绘画因为宗教的束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阻碍了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多人不喜欢,难让人说好。以教堂为代表的建筑艺术,由于为了表现宗教精神,无所不用其极,建筑师们和工匠们非常卖力,于是,这个艺术领域和范畴表现得十分发达。不仅当时的人们,就是今天的人们,面对如此成就,也是叹为观止的,很难说不好。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这就是历史,就是绘画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三座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等被“黑暗”笼罩的绘画,到了18世纪,竟然成为浪漫主义的旗帜——回到中世纪!为什么要回到中世纪?在讲述流派的时候,曾提到了这种情形,但是没有去追根溯源。作为画史,就可以回答——中世纪,一方面宗教统治一切,造成人性的压抑和束缚。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现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宗教早已死亡。世上的事情不可以简单用好与坏来评判,尤其在艺术领域。换言之,不是什么东西都是坏的,都是糟粕。中世纪追求神的精神至上,这原本是压抑人性的,是所谓的“黑暗”。不成想,其中却蕴含了相反的东西——精神意志和理性的价值,它们逐渐转化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应当被动地认知世界,接受世界,人既是世界的组成部分,还是有意志的独立存在。当然,其中的转化是要经历复杂过程和周折的,不是一句话能说的清的。浪漫主义绘画非常精明,发现了其中奥妙,为了打破古典主义一家独大,便从这里捡拾武器。

英国约克大教堂

浪漫主义在绘画内容和理念上,强调绘画中人的主观性,强调宗教理想,表现人的智慧。提出“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等一系列艺术主张。浪漫主义借鉴了中世纪绘画重装饰、轻写生写实的手法,以及色彩上多用饱和度高的纯色、笔法多是勾勒轮廓弱化素描关系(阴暗面的转换)等。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经历了四五百年的嬗变,浪漫主义给中世纪绘画正了名分,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

中世纪绘画

画史真不简单,它告诉我们,绘画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黑暗”可以变成“光明”,尽管“光明”仍是形容词。还是黑格尔把其中的奥妙看清楚了,他认为:“艺术应被看作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应力图揭示艺术运动的内在规律。”他还说:“艺术的发展史既不是上升史、前进史,也不是下降史、衰退史”。也就是说,艺术的本质并不存在高低、好坏的等级差别。黑氏是这样看的,您以为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中世纪艺术:压制的是形式而不是激情
大教堂,让中世纪的“视觉动物们”看见了上帝……
【艺术史】中世纪艺术(第六集)——宗教背景下的中世纪绘画的形式
教堂花窗艺术:光与色的灵魂
西方音乐史简答题丨在中世纪的社会和文化中音乐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亚琛大教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